【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
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
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
人在舟中便是仙。


【简析】:

  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下片写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洁,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在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琼田三万倾,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同此境界,同此会心。

  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