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
忆呼鹰古垒,
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
雪压青毡。
淋淳醉墨,
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1]
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
看重阳药市,
元夕灯山?[2]
花时万人乐处,
欹帽垂鞭。[3]
闻歌感旧,
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封侯事在。
功名不信由天。


【注释】:
[1]许:推许。
[2]灯山:把无数的花灯叠作山形。
[3]攲帽:指歪戴着帽子。

【简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孝宗乾道九年(1173)春在成都所作,时年四十九岁。八年冬,四川宣抚使王炎从南郑被召回临安,陆游被改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从南郑行抵成都,已经是年底。题目说是初来,词中写到元夕观灯、花时游乐等等,应该已是九年春。词中又说到看重阳药市,那是预先设想的话,因为从九年秋直到年底,陆游代理知嘉州,不在成都。陆游活动在南郑前线时,对抗金的前途怀着胜利的希望。被调到后方后,挐云心事,不得舒展,极为若闷,而要收复河山的信念,仍然是坚定不移。后在不少诗篇和词作里,往往激发着慷慨昂扬的声音。这首《汉宫春》就能体现这一点。

  词的上片,表明作者对在南郑时期的一段从军生活,是这样的珍视而回味着。他想到在那辽阔的河滩上,峥嵘的古垒边,手缚猛虎,臂挥健鹰,是多么惊人的场景!这些令作者如此振奋而又如此爽快,因此在陆游的诗作里,时常提到,《书事》诗说:「云埋废苑呼鹰处。」《忽忽》诗:「呼鹰汉庙秋。」《怀昔》诗:「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挺剑剌乳虎,血溅貂裘殷。」《三山杜门作歌》诗:「南沮水边秋射虎。」写的都是在南郑从军时的生活。同时他又想到晚归野帐,悲笳声里,雪花乱舞,兴醋落笔,写下了龙蛇飞动的字幅和气壮河山的诗篇,作者不断涌动的激情令其兴致大发,豪迈之感也就变成了笔下的淋漓沈雄。这当然是值得自豪的啦。可是卷地狂飙,突然吹破了词人壮美的梦境。成都之行,无疑是将作者心中熊熊燃烧的抗金意愿置于「无实现之日」的冷宫之中,遂有了自己的文才武略,何补时艰的深深感慨?「人误许」三字,不是谦词,而是对当时朝廷压抑主战派、埋没人才的愤怒控诉。

  下片跟上片形成鲜明的对照。在繁华的成都,药市灯山,百花如锦,有人在那里沉醉。可是,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在词人的心眼里,锦城歌管,只能换来樽前的流涕了。「何事又作南来」一问,蕴藏着多少悲愤在内!可见,词人面对这些所谓的城市文明不禁更是心酪。这里的人们都已忘记了故土还在异族手里,往日的雄壮战场场面已被面前的一切所取代。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作者并不只是埋头于悲愤之中,而是作出了坚定的回答:「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陆游大量诗篇里反复强调的人定胜天思想,在这里再一次得到了体现。心中犹存着重上抗金前线,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看记取、封候事在」,心中的爱国之志涌现在了读者面前。这里表明了词人的意志,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消沉,而是更坚定了。

  这词的艺术特色,总体上用对比的手法,以南郑的过去对比成都的现在,以才气超然对比流涕尊前,表面是现在为主过去是宾,精神上却是过去是主现在是宾。中间又善于用反笔钩锁等写法,」「人误许」、「功名不信由天」两个反笔分别作上下片的收束,显得有千钧之力。「诗情将略」分别钩住前七句的两个内容,「闻歌」钩住药市、灯山四句,「感旧」钩住上片。在渲染气氛,运用语言方面,上片选择最惊人的场面,出之以淋漓沉雄的大笔,下片选择成都地方典型的事物,出之以婉约的格调,最后又一笔振起,因此发出了内心的呼喊,以激昂的格调、振奋的言辞,从而使全词的思想感情走向最高潮,深深地感染了读者。词笔刚柔相济,结构波澜起伏,格调高下抑扬,从而使通篇迸发出爱国主义精神的火花,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