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 司马光(北宋)
|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1]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2]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3]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注释】:
[1]宝髻:指女子的发髻。铅华:化妆搽脸的粉。
[2]青烟翠雾:青翠色的如烟般的云雾。飞絮:柳絮。游丝:指飞扬在空中的蜘蛛或其他虫类所吐之丝。
[3]争如:怎如。
【评析】:
人们在感情生活中时常会有偶遇的情形,这首词就是叙写作者的一次偶遇,他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一位舞姬,并为她的美姿所打动。
词中先从发髻、铅粉略加点染,就描画出了一个淡雅绝俗的形象,又从体态、舞姿的描写上,补出她不仅容貌脱俗,而且能歌善舞。面对这样一位色艺双绝的佳人,作者一见倾心,不禁为相思而苦恼起来。
「相见」两句,是理语亦是情语,表现出作者对佳人的相思之切和情感之真。当笙歌散后,作者微醉初醒,独自面对月斜人静的深院,回想这次偶遇,感想又是如何呢?词到此戛然而止,留给人无穷的寻味。
【简析】: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在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在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今天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在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在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在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在「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