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内部并不是没有反对的呼声。相反,反对的呼声很高,有人认为,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歹毒。有人认为,英国允许鸦片贸易“如此邪恶以致它是最大的民族罪孽”;还有人认为这场鸦片战争,是一场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史书上,那个前来与林则徐交涉的、发动鸦片战争的英中联络官、英国全权代表查尔斯·义律本人,却是一个鸦片贸易的极力反对者。事实上,他一上任就要求英国政府改变在中国的历史航向,敦促政府采取措施制止鸦片走私。他个人认为这种贸易是一种罪行,是大英帝国的耻辱。在给伦敦的报告中,他写道:鸦片贸易“给打着天主教旗号的国民丢脸”,为此,英国的鸦片贩子对义律通通没有好感也就不足为怪了。遗憾的是,那时的英国,是民主国家,英国报纸上,对反对和拥护鸦片贸易的意见统计过,大约在1∶5,禁烟法案在英国议会里当然也就通不过了!也许,这就是民主的坏处?也许,中国由此发现,民主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中国的民主就一直被统治者搂在自家的被窝里。林则徐可怜,鸦片战争一开始,就被充军流放了;义律同样,被维多利亚女王戏称为“一位完全不遵守指令而努力争取最短任期的人”。义律最终被调往北美得克萨斯任英国代办,充军新疆的林则徐如果知道自己当初的对手义律如此下场,心里可能要好受些:哥们儿,好歹也算给我垫了一个背!
6.义律来到中国,希望直接见到大清国的督抚们,如与他们建立直接的平等的外交关系,那么,他将成为中西关系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第一人。但是,当时的总督邓廷桢不但拒绝见义律(中国官员谁也不敢见鬼子,民间百姓卖菜给夷人,都叫私通外国呢),甚至拒绝义律的所有请愿。一句话:中国政府不给自己机会,历史也就不给义律机会。义律失去的是仕途荣耀的机会,中国失去的是与世界接轨、同步的机会。拒绝机会,就是拥抱灾难。义律交涉无果,致英国外相巴麦尊:欲得对等之权利,惟有诉诸武力!如果一个政府能被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我想用河南内黄流行的一句话来概括此时的大清王朝:敬酒不吃吃罚酒,挨整砖不挨半截砖!
事实上,清王朝喜挨整砖的精神,鬼子们先后都知道了。1897年,德国占领中国山东后,俄国外交大臣穆拉耶夫就建议自己的沙皇占领中国大连,他是这样说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东方民族最尊重力量和威力,在这些民族的统治者面前耗费任何建议和忠告都不能达到目的。所以,近代俄国动不动往我们这边砸砖,他们心里是有数的,我们这边心里却是没谱的!
7.林则徐禁烟时,要求义律等代表夷商与中国签订一个永不夹带鸦片的甘结,也叫保证书。林则徐不知道,自由主义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西方的政治生活,不像咱这边,你想代表谁就代表谁。更何况这么一签,还不只是个名义上的代表,而是把其他来华商人的脑袋全都抵押给中国政府了。义律他们没有这个胆,更没有这个权。义律解释说:依我国法律,别说我没这个权,就是我国国王,也没这个权。当然,英国当时还没有鸦片贸易限制,也就是说,若英国人都喜欢吸食鸦片,那谁也没辙。问题是,那时的整个中国政府对议会与自由主义的理解,相当于一头猪对人类丰乳肥臀的理解。义律说英国商人不必也无义务听英王的号令,林钦差马上认为,义律自己不听国王号令,居然还诬陷国王号令不行,大大的不忠啊。所以,当义律等人拒绝在甘结上签字时,林钦差当然生气了。林则徐再生气,起初也想把合法商人与非法商人区别对待,可道光一听,不耐烦了:管他好鸟坏鸟,一律赶出国门,关门大吉。
问题是,中国把英国视作灾害,英国则把中国视作宝贝!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这么多小伙子前来求婚,有献花的,有单腿跪地行骑士之礼的,有以额扑地求姑娘可怜的,无奈老姑娘坚决不上任何人的轿。“求婚”者的耐心,也快到头了,胆大者力勇者,迟早要把老姑娘抱上轿的——战争,只是个时间问题!
1840年4月,英国议会里整整吵了三天,最后是271票对262票,战争通过了!在此之前,中国经史学者,四品官太常寺卿许乃济的一个奏折——《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也引起了道光君臣两年零六个月的辩论。辩论结果,林则徐乃最佳辩手,当上了钦差;许乃济乃最差辩手,官降六品,去职退休。而英国议会里那262个辩论没占上风的人,英国史书既不会羞辱他们,英国国会更不会踢走他们。他们可以继续在国会里吵吵,他们不会因为所谓的言论错误及所谓的言论背后的道德而嘴巴被封!中英国家实力之对比,也许就在这些差别中。历史智慧就在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中,问题是,这些细节却老被我们所忽略。中国后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也可以追溯到这些差别中。这些,也是经济学者后发劣势理论的基点!
8.1839年7月7日,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关注的一天,这一天,英国水手买酒时,与中国百姓林维喜发生冲突。结果,林维喜被打死。按中国的法律,很简单:杀人抵命!而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一再宣称:世界各地任何英国公民都有权得到政府的保护,不能把侨民交给当地的“野蛮法律”审判!这一点,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反差太大了:中国政府认为,商人是贱民,华侨多无赖,在外头没了命,也是活该。即使侥幸没死,出海三年未归,国家就不要你了,爱上那儿上那儿,爷这里不要你了。义律当然要按照英外长的精神做事,拒绝交出打人凶手,事实上是群殴,中国政府让他交出一个来抵命,这一个还真不好定。最后,他自己弄了个法庭,亲自审讯五名打人凶手,判他们交罚款,监禁了事,同时宣布,这些人要住英国的监狱。英国的监狱可能舒服些,这个我信。现在叫我住监狱,我也愿意选择英式的而拒绝中式的。总之,林维喜案件的磨擦,为日后英方要求领事裁判权埋下了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