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成灵西迁

作者:蔡桂林




  榆林的迎祭仪式结束后,移灵车队沿榆中城外大道向兴隆山驶去。
  在城外大道与入山路口的衔接处,扎有一座红黄蓝三色立体彩坊。移灵车队到来,鸣炮九响,鞭炮三万响,激起大山阵阵回音。身穿黄土布服装的24名抬灵杠夫,早就严阵以待。达尔扈特人将成吉思汗的灵榇从车上抬下来,12名杠夫迎上前去,合力抬起成吉思汗灵榇,朱绍良、陈谕民左右扶灵,12名达尔扈特人跟随,向兴隆山深处的大佛殿攀去。另外8名杠夫抬着忽兰哈敦灵榇,由随同朱绍良前来的省厅、部委长官扶灵登山,8名达尔扈特人随行。最后4名杠夫搬运苏鲁定神矛等物,所剩的达尔扈特人在其后跟进。
  上山的道路虽然经过近百名能工巧匠修筑,通行状况大为改善,但在整个长度约2公里的山路上,有两处陡峭的转弯难以拓宽,狭窄得只能供1人通过。成吉思汗灵榇由12名杠夫抬着,既是礼节,也是安全的需要。可是,到了这样狭窄的路段,却是顾不得礼节的,只能靠一名杠夫将银棺背过去。
  成吉思汗灵榇银棺总重量在百斤开外,只见一个杠夫将银棺置于宽厚的脊背上,双手紧紧地托住棺底,双腿微屈以降低重心,增大银棺的安全系数。“嗨!嗨!嗨!”他走一步喊一声号子。
  随行的达尔扈特人则跪在陡峭之地的两头,双手合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杠夫,“慢点儿,慢点儿”,他们用心祈祷着成灵安全。杠夫的号子沉雄有力。在号子鼓动下,杠夫一点儿一点儿地挪过那狭窄之地。随后,大汗灵榇、福晋灵榇、苏鲁定等神器一并奉移入争秀峰半腰之大佛殿内,顺利完成了奉安典礼与安灵仪式。
  至此,大汗安然地静息在郁郁葱葱的兴隆山的怀抱里,不会再有人搅动他的好梦……
  转眼到了195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应蒙民要求,向中央人民政府呈上了恳请将成灵迁回鄂尔多斯的报告。1954年4月7日,成灵回到了1939年西迁之前的陵地里,回到了他阔别15年的故土……
  
  尾声
  
  28年之后的1967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到处是红小兵和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到处在串联、闹革命。这股红色的巨浪也如草原上常见的“风滚草”一般,席卷了整个鄂尔多斯草原。
  这一天,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红卫兵闯进了神圣的成吉思汗陵。
  他们立志打倒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帝王将相。身为帝王的成吉思汗,自然被列在要打倒的对象之中。绝大多数的帝王将相都埋在地下,难以掘出,而成吉思汗的陵寝却只是三顶帐篷,银棺就置于帐内,掘出来,打倒它,再容易不过了。
  一阵惊天动地的革命口号过后,袖管上套着红色袖章的红卫兵头头执意要打开“一代天骄”的银棺。
  达尔扈特人哪里能同意!
  700年来未曾见过的场面出现了:一拨儿一拨儿达尔扈特人不顾生死地扑上去护着银棺,结果又被一拨儿一拨儿红卫兵小将掀了下来。
  在那个年代,几乎没有红卫兵小将做不到的事情。
  一番惊心动魄的争夺之后,红卫兵小将终于控制了局面,将达尔扈特人赶出了帐篷。
  银棺被抬到了帐外。阳光斜照在银棺上,发出刺目的亮光。其中一个小将挥动早就准备好的铁钳,三下五除二就打开了达尔扈特人守护了700年、无数人崇拜敬仰了700年的成吉思汗银棺。
  打开银棺,也就是打开神秘了数百年的历史。
  小将们执意打开成吉思汗银棺,与其说是为了打倒成吉思汗,还不如说是为了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就在银棺即将被打开的那一瞬,在场的所有红卫兵小将都屏住呼吸,脖子伸得老长老长,好奇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了过去。
  银棺开启了——里面除了一小撮白驼毛之外,别无长物。他们设想其中应该是成吉思汗的遗体或遗物,如果都不是,起码也该是世间少见的珠宝吧。可是,都不是。有的只是一撮白驼毛。
  为什么是驼毛呢?为什么要把驼毛装在银棺中呢?这样做到底是什么意思?
  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回答。
  面对这一撮白驼毛,闹哄哄的人群里发出一阵失望的长叹。
  撬开银棺的那个红卫兵,扔下钳子,顺手拿起这撮白驼毛。突然有风吹来,他手中的那撮白驼毛立刻变成了粉末,随风飘散开去。
  “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小将们根本不知道、根本不懂得,这一小撮白驼毛真的是成吉思汗的“灵魂”——
  乌珠穆沁人临死的时候,家人要把一片绒毛撕细,轻轻敷在死者的鼻孔上,看看出不出气。什么时候绒毛片不动了,就说明老人咽气了。老人一咽气就赶紧把绒毛收起来,装进达拉勒根苏勒嘎中,作为死者“灵魂的吸附物”保存起来。达拉勒根苏勒嘎是招福的香斗,只有招财进宝、迎喜接福时才拿出来供奉。把这团绒毛放入香斗中,享受这种永恒世袭的待遇,这是源于一种“人死灵魂不灭”的宗教观念,认为人死以后,灵魂还会留下来呆在活人身边,冥冥之中庇荫后代子孙。成吉思汗银棺中的白驼毛正是大汗的“灵魂的吸附物”!它实际上的作用相当于“翁衮”——祖先在天之灵与地方守护神的集合体。
  如今,白驼毛没了,早已随风而逝,因愚昧和无知造成的遗憾,却是用什么办法都无法弥补的了。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