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胡志明的中国情结

作者:李晓娟




  
  俭朴用具来自中国
  特殊礼物饱含深情
  
  由于与中国的长期接触,胡志明的私人生活也与中国密不可分。
  越南抗法战争胜利后,法国设在河内的总督府改名为越南主席府。胡志明入住之后,由于不习惯壁垒森严的主席府,他把府内法国电工居住过的三间平房打扫干净,分别作为办公室、卧室和用餐间。这件事发生在1954年,人们便把这三间平房统称为54号平房。
  也许是战争时期养成的习惯,胡志明睡觉很警觉。有一天深夜,胡志明醒来,听见不远处有“刷刷”的声音,透过窗户,他看到环卫工人正在清扫马路上的落叶,他觉得环卫工人太辛苦了。后来访问中国时,胡志明在海南岛看见一种四季不落叶的树,很高兴,他请中国同志帮他运回越南,把它们种在54号平房门前。他交代越南有关部门,一定要把这几棵树种好,然后推广到各地,这样环卫工人便不必太辛苦了。至今人们仍可以在54号平房门前看见这几棵树。
  越南的气候潮湿,54号平房毕竟太简陋,1958年4月,越南党中央在主席府内为胡志明建了一栋新住房。这就是有名的胡志明高脚屋。它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两层小楼,楼下只有几根木柱支撑,中间放有一张长桌和12把椅子,是政治局开会的地方。四周砌有约50公分高的水泥矮墙,上面铺有木板。胡志明说,这样少年儿童来看望他时,便有较多的地方让他们坐下。
  这栋高脚屋很小,楼上只有两间小屋,分别作为胡志明的办公室和卧室。办公室内只有一张小桌和一把藤椅。当年,越南官员和国外贵宾来访,只要走进此处,就毫不见外地同胡志明一起席地而坐。卧室内有一张木床,床边放有一个小闹钟和一个暖水瓶,都是中国产品。床头小凳上放有一把芭蕉扇,是中国首任驻越南大使送给胡志明的。
  由于高脚屋较小,胡志明的衣柜仍然放在54号平房内。他的衣服非常有限,衣柜里面只有两套黄色咔叽布中山装、一套捷克政府赠送的黑色毛呢制服、几件农民常穿的褐色无领布衫、一双橡胶凉鞋。到冬天,胡志明便换上一套中国的丝棉长袄。来年开春,再由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把这套棉衣送回北京干洗。
  这套丝棉长衣不仅御寒,还蕴含着周恩来对胡志明的兄弟情谊。胡志明一直独身,虽然有周围的工作人员照顾,但毕竟不如妻子照顾得周到。于是,老朋友周恩来、邓颖超就经常记挂老大哥的冷暖。1957年,邓颖超亲自为胡志明做了这件丝棉长袄。
  除了吸咽,胡志明没有什么特殊嗜好。当时,中国通过驻越南大使馆,定期给胡志明提供特制的熊猫牌香烟。胡志明节俭惯了,每次只吸半支,然后将另外半截放进一个装青霉素粉剂的玻璃小瓶内,让其自行熄灭,过一会儿拣起来再吸。另外,中国大使馆还定期向胡志明提供崂山牌矿泉水。由于这种矿泉水内含有气泡,胡志明便要求中国大使馆把大瓶矿泉水改成小瓶,免得因一次喝不完而把气泡放跑了,浪费好东西。
  中国领导人不仅关心胡志明的日常生活,更关心他的身体。每当胡志明到中国访问时,中央就会给他指派专门的保健医生。但胡志明却不想太麻烦医生,当医生询问他的身体状况时,他总是说感觉不错。
  在胡志明故居为数甚少的遗物里,有两件凝聚着中越友谊的物品:一件是毛泽东主席送 给胡志明的收音机;一件是周恩来送给他的少女布娃娃——它暗含着对胡志明早日成家立室的祝福。
  
  写下遗嘱推广火葬
  遗体保存惠及老友
  
  胡志明的秘书武期在《胡主席五年写遗嘱》一文中详细记叙了胡志明在逝世前,是如何用大约5年的时间写下遗嘱的。
  那是在胡志明快过75岁生日时的1965年5月10日,胡志明像往常一样,处理过政务之后,便坐下来开始写下几点嘱托。
  在第一页,胡志明注明“写于75岁生日”,并在纸的左上方注明“绝密”。胡志明不愿意让很多人知道一个“即将远去”的人要做的事情,担心会引起负面影响。
  就在那天,胡志明写道:
  “……我今年已75岁,思维仍敏锐,身体仍健康。尽管如此,我也是属于‘古来稀’的人了,谁能预料我还能活多长时间,还能为祖国、为革命服务几年、几个月……”
  到了1968年,胡志明又写道:
  “今年我已78岁,虽然健康状况较几年前有所减退,但精神仍然敏锐。我毕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为革命服务。现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我没有什么可以悔恨的,只遗憾不能服务得更多。”
  “我去世后,不要举行盛大的追悼活动,以免浪费人民的时间和金钱。我要求将我的遗体烧掉,就是‘火葬’。我希望这种‘火葬’的做法能够推广开去。因为这在卫生方面对活着的人有好处,而且不浪费土地。等到我们有了更多的电,‘电葬’就更好。”
  “(我的)骨灰分成三份,放入三个瓦罐里,一个留在北方,一个留在中部,一个留在南方。每个地区的同胞要寻找一个山丘,把这个瓦罐埋下。墓地上不要有石碑、铜像,而要修建一间简单、宽敞、坚固、凉爽的房子,好让前去凭吊的人们有地方休息。墓地和周围要有计划地种树,谁去凭吊就种几棵树作为纪念。树木多了就会变成树林,对风景和农业都有好处。看墓的事可以交给老乡。”
  1969年9月,越南战争打得正激烈时,胡志明不幸病逝。
  胡志明病重期间,我国领导人对他的健康极为关注,于1968年派出国内最高水平的医疗专家赶赴越南。1969年8月下旬,79岁高龄的胡志明病情恶化。尽管中国医疗组全力抢救,但周总理仍不放心,又先后派出3个医疗组乘专机赶往河内抢救。遗憾的是,第4个医疗组的专机刚飞到广西上空,就得知胡志明已于当天上午9时47分停止了呼吸。结果,飞机不得不掉头返回北京。
  对于胡志明的逝世,中国人民与越南人民一样,感到无比悲痛。当时,中国派出了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为首的党政代表团参加越南的国葬。此外,周总理还亲自率团,提前赶往吊唁。
  越南政府为了长期保存胡志明的遗体供后人瞻仰,几年前就已在考虑遗体保存问题了。但是,越南当时处于战争中,经济不发达,科技条件又落后,无力解决这样的高科技问题。为此,越南于1967年9月14日悄悄地向苏联派出了一个特殊技术专家小组。
  在苏联列宁陵墓研究院专家的热情帮助下,越南专家掌握了相关技术,回国后立即根据越南的气候特点制定了方案。胡志明逝世后,鉴于越南正处于战争环境,苏联专家建议将遗体运到莫斯科进行防腐处理,但是越南领导人不同意这一方案。于是,苏联便将有关仪器、设备空运到越南。
  为了使胡志明遗体保存得尽善尽美,越南专家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们对遗体的每根胡须、每根头发,都精心保护,精心梳理;在做皮下注射前,对每一针从哪个方向刺入,他们都要仔细斟酌,务求达到最佳效果。如今,越南已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能独自胜任保存胡志明遗体的任务。
  在迄今仍保存遗体的已故领导人当中,胡志明的遗体是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个。水晶棺中的胡志明,身穿淡黄色咔叽布中山装,双手垂立于腹前,一双橡胶的凉鞋放在脚旁,而且面色红润,仪态安详,银须清晰可见,就像经过一天辛勤的工作后正在安睡。
  为了躲避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越南方面最初在距离河内30公里的热带丛林中修建了一个临时陵墓,将胡志明的水晶棺藏在地下。为安全起见,不久又将陵墓转移到一个山洞里,并为此专门修了一条山路。为了确保转移工作的绝对安全,越南方面每修完一段山路,就让运送水晶棺的装甲车走过一段,然后立即将这段山路毁掉,再修下一段。就这样,水晶棺被秘密保存在这个山洞里,直到越南战争结束。1975年8月29日,胡志明陵墓落成,水晶棺才被正式移入陵墓。
  胡志明怎么也没想到,由于人民的努力,后人还能够看到他。他更没想到,他的老朋友毛泽东的遗体保护也得到了越南人民的支持。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不幸逝世。毛主席在生前曾表示死后不留遗体,但在他逝世3天后,中央决定永久保存他的遗体。当时中国并无此项技术,也来不及进行研究和试验,只好求助国外。但此时中苏关系正处于紧张期,于是决定派专家组到越南考察,学习保存胡志明遗体的经验。
  鉴于中国对越南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援助,越南同意向中国专家传授遗体保存技术。于是,北京医院院长林均才等六位专家火速飞赴越南。越南方面积极配合,带领专家组实地考察了胡志明的遗体,并给他们详细介绍了保存方法。在越南专家的帮助下,毛主席的遗体得以完好保存下来。
  (责任编辑刘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