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无情妙对 情趣无穷

作者:张国学




  所谓无情对,就是上句和下句各自通顺成章,而两句文义又必须毫无关联的对联。它虽然也像一般对联一样要求上下句字面相对,但意境、内容、风格却必须不相关,而且越是风马牛不相及,越成为佳构,越能产生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这种对联由于非常难得,因而堪称对联百花园中的奇葩。
  
  二字式
  
  无情对,早在明朝就已出现。据《古今谭概》记载,明成祖朱棣当朝时,一日,忽然对大学士解缙说:“朕以‘色难’为上联,欲求下联,然而非常难对。卿以为如何?”朱棣话音刚落,解缙便应声对道:“容易。”成祖一时不明白,就说:“既然是很容易的,为什么不快快对出来?”解缙又道:“臣已经对过了。”成祖一琢磨,于是笑着说:“对得好!对得好!”——这的确是副很好的无情对:“色”对“容”,即脸色对面容,属名词对名词;“难”对“易”,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并且平仄协调、对仗工整,实在难得。
  
  三字式
  
  清代显官张之洞擅长对联,尤其喜欢无情对。一日,张之洞在陶然亭宴饮,他就地取材,以“陶然亭”三字征对,工部侍郎李文田说:“若要无情,除非阁下姓名为对方妙。”在场人同声叫好,张之洞也高兴地认同。——张之洞;陶然亭。的确巧妙:“张”、“陶”,均属姓氏,为名词对名词;“之”、“然”都是虚词,是虚词对虚词;“洞”、“亭”,皆为旅游名词,属于名词对名词。此联就字面来说,对仗极其工稳,从内容上讲,却毫无关涉。一是名人,一是胜景,实在可以称为妙不可言的佳构。
  
  五字式
  
  解放前上海某家酒店曾以“三星白兰地”征对,虽然应征者甚多,但是其中只有“五月黄梅天”可比。此无情对涉及到数词、色彩词、植物名词、天文方面词语,其对无不工稳,且用语凝练,读来清脆响亮,细品大有美酒、鲜梅盈口,余香缕缕不绝之感。
  当代四川楹联艺术家倪丁一先生也有一副无情对:“珍妃苹果脸;瑞士葡萄牙。”——此联牵合工稳:“珍”、“瑞”乃奇珍异宝对吉祥如意;“士”与“妃”为才子对佳人;“苹果”和“葡萄”都是水果;“脸”与“牙”皆为人体的一个部位。而且,“珍妃”既是一位皇妃,又可通指美女;瑞士既是国名,又可通指美男子。上联说珍妃的脸像苹果一样美丽;下联讲瑞士的牙像葡萄串一样整洁干净。联语巧妙,读来甚觉趣味良多。
  
  七字式
  
  张之洞还曾为征对“树已半枯休纵斧”,对得一下联:“果然一点不相干。”两联相映生辉,浑然成趣,实属难得佳作:“树”、“果”,为植物名称相对,“已”、“然”为虚词相对,“半”、“一”为数词相对,“枯”、“点”为形容词相对,“休”、“不”为副词相对,“斧”、“干”(借指“干戈”之“干”,即“盾”)为兵器类名词相对。此联上下各句字字相对,十分工整,每句各自语意通畅:上句是说“树木已经干枯,就不要动斧子砍伐了”;下句是说“果然一点也没有干系”。两句联系起来看,上句很像典雅的唐宋诗,而下句倒是地道的口头俗语,二者相去甚远,果然“一点不相干”!
  无情对,委实是对联宝库中的珍奇。因其太过于精妙了,所以传世之佳作数量不多,但其蕴藏着不尽的情趣,闪耀着无穷的智慧,洋溢着极大的艺术魅力,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