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集 龟兹古风

 

  丝绸古道上的大、小龙池,是天山南麓著名的高山湖泊,唐玄奘西天取经时曾路经此地。传说水中神龙与龟兹母马交配,产出了神奇的龙驹。

  龙驹的传说已经透出了几分离奇,而天山神秘大峡谷则更多了几分诡异。置身幽谷中,人们仿佛是进入了时光隧道的深处,抑或来到了鬼怪藏身的秘窟。

  长天如线,悬梯若丝;人在峭崖深处攀爬,仿佛只身穿越炼狱。谷底冷风低回,溪水如泣如诉。
 


  大峡谷内阿艾石窟的发现也颇含玄机:千禧年之际,两个采药人爬上了天山陡壁,遇雨后到山坳处躲藏,不期然间,一个山洞突现眼前,借着微弱的光线,石壁上的各色人物如梦如幻。

  人们不禁要问,在龟兹群山深处,到底隐藏了多少个神秘的洞窟呢?

  库车的大巴扎

  库车,是丝绸之路上的龟兹国故地。今日库车的团结新桥,就是龟兹国的古渡口。

  龟兹扼守着丝绸之路的中道咽喉,在历史上是西域的经济文化中心,鼎盛时期拥有辽阔的疆域,创造了上千年的文明。

  克孜尔尕哈烽燧
 


  库车河边的克孜尔尕哈烽燧,是丝绸之路上修建最早、保存最好的军事设施,也是万里长城向西域延伸的标志。这座汉代夯土结构的双塔烽燧,高达13.5米,如遇战事,能把烽火狼烟一路向长安传递。

  克孜尔千佛洞

  汉唐时期是龟兹佛教文化的黄金时期,位于拜城县东南悬崖上的克孜尔千佛洞,被称为是西域的罗浮宫,它反映了这一时期佛教艺术的鼎盛。

  鸠摩罗什雕像
 


  千佛洞前的鸠摩罗什雕像,落成于1994年。这位东晋时的佛学大师7岁出家,先习小乘佛教,后归大乘佛法,他在中原翻译了多部佛经,最终在长安坐化。

  克孜尔壁画

  克孜尔千佛洞,开凿于东汉至元代,早于敦煌和麦积山石窟。现存已编号的洞窟236个,有1/3的洞窟绘画保存尚好,是发掘最早、壁画最多的石窟。

  早期壁画如菱格画,主要反映了佛陀的前生活动,这就是所谓佛本生故事,有佛陀为拯救众生舍身饲虎等等。菱格画也反映了众生轮回转世的所谓因缘故事,画中人像、动物神态自然,栩栩如生。

  克孜尔壁画深受腱陀罗艺术的影响,多采用红、绿、蓝三色晕染画法,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代表了西域石窟壁画的独特画风。

  库木吐拉的石窟五联洞
 


  龟兹境内的山体为沙泥岩,为石窟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库木吐拉千佛洞绵延在5公里的悬崖上,现存洞窟112个,著名的石窟五联洞,将佛教建筑、雕塑、绘画有机地融为一体,聚合了来自中原、印度、波斯、希腊等多种文化元素。

  围绕着克孜尔千佛洞,人们陆续发现了库木吐拉千佛洞、森木赛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等等,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龟兹石窟群。

  昭怙厘寺

  在库车河畔,人们还能看到苏巴什佛寺遗址。这就是《大唐西域记》里记载的著名的昭怙厘寺。魏晋南北朝时,龟兹是西域最大的佛教文化传播中心,有塔庙千数,僧徒一万。

  规模宏大的寺院遗址,被河水分做东、西两地,至今留存大殿、佛塔、僧房等遗迹。玄奘西天取经路过龟兹时,惊叹这里“管弦伎乐,特善诸国”。

  神木园

  在今温宿热浪滚滚的戈壁荒原中,有一块绿洲上长满奇树,仿佛是巨人培植的硕大盆景。这里古树参天,虬枝盘旋。或独木成林,或无根生树,或枯木回春,或俯仰扭转。

  在神木园中,古稀老树浓荫蔽日,千年圣泉流响淙淙,令人感叹自然造化的神奇与生动。

  清真寺

  大约10世纪以后,喀拉汗王朝开始推行的伊斯兰教,到14世纪中期,逐渐被信奉佛教的龟兹人接受。积淀了悠久历史文化的库车,正如结满果实的杏树一般甜美诱人,且耐人寻味。

  民族手工艺

  库车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如今依然保留着淳朴、古雅的风貌。这里不仅拥有很多令人叫绝的美食,也拥有做工精细的民族手工艺。

  巴扎上叮当的锤音,应和着千年不熄的炉火,历史上的龟兹演变成为今日的库车。时光荏苒,不变的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月落,还有生命在岁月里绵延的长歌。

  赛乃姆舞蹈

  每当欢乐之时,库车的男女老幼就在田间地头摆开阵势,且歌且舞,如醉如痴。如果有人想知道什么是“把人生艺术化”,那么就请在跳舞的库车人中间寻找答案吧。

  图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