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 楼兰迷踪

 

  主要发源于昆仑山的塔里木河,是中国境内最长的内陆河,全长2179公里,横贯塔里木盆地,它是丝绸之路中道的伴流,创造了西域文明的奇迹。

  塔里木河下游的绿洲库尔勒,是新疆南部著名的旅游城市,秀美的孔雀河穿城而过。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水果王子”库尔勒香梨,每年春天梨花盛开的季节,绵延的花海如云似雪,“夭桃才红柳初绿,梨花照水明如玉”,库尔勒香梨,外形奇美,口味绝佳,库尔勒因此又被称为梨城。

  自晋代开始设立的铁门关,是丝绸之路上的雄关险隘。边塞诗人岑参有诗云,“铁门关西涯,极目少行者”,铁门关一侧悬崖峭立,另一侧大浪排空,在山水之间,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西出库尔勒,就进入了轮台县境。汉代著名的轮台故城就坐落在这里。公元前101年,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为巩固已经取得的胜利,汉武帝派中原将士数百人戍守轮台。公元前60年,在这里首次建立了西域都护府,古代西域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有人说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新疆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塔里木。塔里木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胡杨林分布区。

  胡杨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最美丽的树”,迄今已有数千万年的生长史。每年的秋季是胡杨林最美丽的季节,经受了烈日的灼照,忍受了风沙的铁鞭,胡杨林辉映着秋日的晴空,叶子变得像黄金一样耀眼,在沙漠中仿佛是燃烧的火焰,是生命在旷野中的呐喊。

  传说,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人称“沙漠英雄树”。在干涸的河床上,大片枯死的胡杨林依然挺立着刚毅的身躯,那情景十分悲壮。
 


  位于今若羌县境内的罗布泊,古称“泑泽”,早年的塔里木河、孔雀河都注入罗布泊。

  清代徐松在《西域水道记》中称,“泑泽广袤三百里,其水澄淳”。丝绸之路南道即从湖边经过。然而现在的罗布泊,则是一片死寂,除了起伏不平,坚硬干裂的盐壳外,早已是滴水无存了。

  有人称,罗布泊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幻三角地”,它到底隐藏了历史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1900年,斯文·赫定带领瑞典考察团在罗布泊探险,他雇用的罗布人向导艾尔迪克,在寻找一把遗失的铁锹时,无意间发现了在罗布荒原中沉睡了千年的楼兰故城。
 


  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曾经是丝绸之路南道和中道的交汇地,仿佛是两条丝带在这里系了一个美丽的蝴蝶结。

  大约在公元4世纪,楼兰变成了一座寂然无声的空城,繁华的丝绸之路南道也在黄沙弥漫中衰落。楼兰曾经的存在,突然的消失以及神秘的再现,都暗含了很多历史的玄机。

  荒漠埋没了很多奇迹,也保留下很多神秘。楼兰曾出土了大量的 佉卢文文书、木器、铜器、玉器、以及丝织品等珍贵文物。
 


  1980年,楼兰发掘了一具三千八百多年前的干尸,她就是闻名遐迩的“楼兰美女”。

  “楼兰美女”,是历史背影中千古的叹息,是美丽梦想中永恒的诗意。

  在楼兰以北,有一片巨大的雅丹地貌。每一个高耸的土丘中,都埋葬着一段历史。

  据说,这里是楼兰王室成员的墓地,墓室内绘有罕见的壁画图案,内容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图景。

  距今3800年的太阳墓,是罗布荒原中又一个神秘的遗址,在用胡杨木围起的圆形墓坑周围,成放射状排列着7圈墓穴,每个墓穴葬有一具古尸,用胡杨木做标识。这样的墓葬形式极为罕见,应与墓主人的太阳崇拜有关。

  荒漠戈壁之中的米兰遗址,早在西汉时期,就是楼兰国屯田的伊循城。

  据说世界上有33个米兰城,当然以意大利的米兰最为有名。这座丝绸之路上的故城,是否与遥远西方的米兰也有着不解之缘呢?

  在米兰出土的壁画中,著名的“有翼天使”震惊了世界。丝绸之路不仅为西方人带去了光滑如水的丝绸,也给东方人带来了神话传说中的“安琪儿”。
 


  远古时期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哺育了繁华兴盛的丝路文明,罗布荒原中曾被尘封的一处处故城遗迹,吸引着众多追古溯源的探访者。人们不禁要问,创造了如此辉煌文明的人们,是否也同罗布泊的湖水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世代生活在塔里木河下游和罗布泊周围低洼地带的维吾尔罗布人,是新疆古老的土著居民。

  很久以前,河流的枯竭,风沙的肆虐,迫使罗布人四下迁徙。胡杨林深处的那一汪汪小海子,传说就是罗布人留下的苦涩的泪滴。

  罗布人是丝绸之路带来的种族交融的后裔,他们像谜一样吸引着人们。

  传统的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牧牲畜,惟以小舟捕鱼为生。一片枝繁叶茂的胡杨林,一座古朴安逸的小草屋,一汪宁静悠然的小海子,再加上一只心爱的卡盆,构成了罗布人村寨最为质朴的生活图景。

  唱着祖先留下的歌谣,守望着古老的胡杨林,罗布人划着承载希望的独木小舟,漂向水天苍茫的远处……

  图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