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绅言 (明)龙遵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食色绅言(明)龙 遵 著
饮食绅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男女绅言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引
食色根于所性,淫杀谓之恶业①。二者事本粗鄙,而关涉甚大,迹似浅近,而克治为难。儒曰:“饮食男女②为切要,从古圣贤,自这里做工夫。”释曰:“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③者无有是处。”玄④曰:“病从口入,福从色败,子若戒之,命同天在。”究心三教而不透此关,未有能得者也。况杀生恣味,好色丧真⑤,机元相因,势更助发⑥。纵欲体瘵⑦,思补肥甘,多食气昏,欲为魔祟,迷则同迷。能甘淡薄,欲火不然⑧。常持净戒⑨,粗粝亦美,悟则同悟矣。鄙人气弱多病,于此尤惧。归田暇日,流览往集,漫拾警语,类记成编,不择醇疵0瑏瑠,亦鲜伦次,聊自省鉴,以代书绅云尔。至若入微工夫,诠注所不能及者,孰从而书之也哉!虽然,太上忘形0瑏瑡,真心无相0瑏瑢,舍置源本而辨清浊于支流抑末矣。谓兹非赘辞不可也。他日高明,肯以之覆酱瓿0瑏瑣否!皆春居士书。
【注释】
①业:佛教名词。指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称为“三业”。这些“业”又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佛教认为业发生后不会消除,它将引起善恶等报应。
②饮食男女:犹言食、色。《礼记·礼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③三界:佛教名词。一、欲界,为食欲和淫欲特盛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二、色界,住在欲界之上,已离粗欲而只享受精巧境象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三、无色界,更在色界之上,为离物质享受而只有精神存在于定心状态中众生的世界。
④玄:指道家。
⑤真:真元,元气,精神。
⑥机元:机,发动所由;元,始也。
⑦瘵(zhài):病,又专指肺病。
⑧然:同“燃”。
⑨净戒:清规戒律。
0瑏瑠醇疵:精粹与瑕疵。
0瑏瑡太上忘形:太上,至大至尊之意。在太初、太易之上,宇宙形成之前原始混沌状态。忘形,无形。
0瑏瑢真心无相:真心,指人的本性。
0瑏瑣瓿(bù):古代陶器,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酒或水。
【译文】
食欲和色欲乃是人的天性,好色杀生是一种恶业。这两件事本来粗鄙,但是牵涉的事却很大,事迹很浅近,但要克服治理却很难。儒家说:“饮食男女之事非常重要,自古以来的圣人贤者,都从这里下工夫。”佛家说:“如果不断绝色欲和杀生,那就出了人世三界而没有这样的地方了。”道家说:“病从口入,福分因好色而败坏,你如果能够戒掉,寿与天齐。”潜心研究三教而不能参透这一关,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何况杀生肆意满足口腹之欲,贫恋女色而丧失真元,两者互为因果,势必更加互相助长。放纵肉欲,必然得病,因而想要吃些肥美甘甜的食品来补养身体,但多吃使人精气昏浊,淫欲作祟使你入魔,既迷于饮食又迷于女色。如果甘心粗茶淡饭,欲火就不会点燃。如果经常遵守清净无为的戒律,就会安于粗粝的饮食,从贪恋女色和满足食欲中同时醒悟过来。本人体弱多病,对于饮食男女之事尤其害怕。辞官回到家乡,有空闲时翻阅过去的书籍,随手摘录有关警句名言,分门别类编成此书,不分精粹瑕疵,也不管先后次序,聊以自我醒悟鉴戒,以代替约束自己的铭言。至于一些精细入微的地方,诠释注解所不能达到的,又从何写起呢?虽然,太上忘形,真心无相,放弃源流根本而在支流中辨别清浊,这不是舍本逐末吗?说这些不是多余的话是不可以的。他日有高明的人,愿意用此书覆酱菜坛子吗?皆春居士题识。
饮食绅言
东坡居士①在黄州,尝书云:“自今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②一肉。有尊客则三之,可损不可增。召我者预以此告: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注释】
①东坡居士: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曾因“谤讪朝廷”罪贬官黄州。
②爵:古代酒器。
【译文】
苏轼在黄州时,曾经写道:“从今以后,早晚的饮食不超过一杯酒,一样肉。如果有尊贵的客人,就增加三倍,可减不可增。有召请我的,也预先告诉他:这样做,第一,守本分可以增加福气;第二,使肠胃宽舒能够培养胸中浩然之气;第三,节省费用可以积蓄财富。”
范文正公①曰:“吾夜就寝,自计一日食饮奉养②之费,及所为之事,果相称则鼾鼻熟寐。或不然则终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补之者。”
【注释】
①范文正公: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
②奉养:供养,赡养。
【译文】
范仲淹说:“我晚上睡觉,自己默默计算当天供养饮食的费用,和所做的事,如果与自己的身份、财力相称,就能酣然熟睡;不相称,就整个晚上睡不好,想第二天一定要找出补救的办法。”
范仲①座右戒曰:“凡吃饮食,不可拣选去取。”
【注释】
①范仲:字之长,宋华阳人,家世清贫,以翰苑出守豫章,谒见圆通禅师,酬答有悟,嗣其法,自号孜卢居士。
【译文】
范仲的座右戒言说:“凡是吃喝饮食,不可以挑肥拣瘦,避粗就精。”
李若谷①为长社令,日悬百钱于壁,用尽即止。东坡谪齐安②,日用不过百五十,以竹筒贮,不尽者待宾客。《与李公择③书》云:“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注释】
①李若谷:字子渊,宋丰人,举进士,仁宗时累官资政殿大学士。
②齐安:郡名,今湖北黄冈县西北。
③李公择:李常,字公择,宋建昌府人,哲宗时累官御史中丞。
【译文】
李若谷在长社当县令,每天在墙上挂一百铜钱,用完为止。苏轼贬官齐安,每天不过用一百五十个铜钱,用竹筒装着,没有用完的留着招待客人。他在《与李公择书》中说:“饮食的欲望,永远也无法满足的。每天加以节约,这也是爱惜福分和延长寿命的好办法。”
郑亨仲曰:“吾平生贫苦,晚年登第,稍觉快意,便成奇祸。今学张子韶①法,要见旧②盐风味其长久。”
【注释】
①张子韶:张九成,字子韶,宋钱塘人。
②(jī):切碎的腌菜或酱菜。
【译文】
郑亨仲说:“我一生清贫困苦,到了晚年才考中进士,稍微觉得高兴一些,但立刻又遭到了出人意外的灾祸。现在学习张子韶的办法,总要显示家常盐风味,乃是长久之计。”
范忠宣公①平生自奉养无重肉,不择滋味粗粝。每退食自公,易衣短褐②,率以为常。自少至老,自小官至大官如一。亲族子弟有请教者,公曰:“唯俭可以助廉,唯恕可以成德。”
【注释】
①范忠宣公:宋范纯仁,范仲淹次子,字尧夫,卒谥忠宣。
②褐(hè):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古时贫贱者所服。
【译文】
范纯仁一生日常生活从来没有大鱼大肉,不选择滋味的好坏粗细。每天从官中衙门里回家吃饭时,换上粗布短衣,这样习以为常。从年轻到年老,从做小官到做大官,都是这样。亲戚族人中的子弟后辈为请教,他说:“只有省俭可以培养清正廉洁的品质,只有宽厚忠恕可培养崇高的品德。”
张庄简公①性素清约,见风俗奢靡,益崇节俭,以率子孙。书屏②间曰:“客至留馔,俭约适情,肴随有而设,酒随量而倾。虽新亲不抬饭③,虽大宾不宰牲。匪直④戒奢侈而可久,亦将免烦劳以安生。”
【注释】
①张庄简公:未详。
②屏:屏风。
③抬饭:未详。
④直:特,但。
【译文】
张庄简公的性情素来清廉节俭,看到当时社会风气十分奢侈靡费,越发推崇节约俭省,以作为子孙的表率。他在屏风上写道:“客人来了留饭,根据情况适当节约,菜肴肉食根据现有的安排,酒根据酒量倾倒。虽然是新结的亲戚,也不安排酒宴;虽然是贵客来临,也不宰杀牲口。这不但可戒除奢侈之风,使家计持久,也将会免去烦恼劳累,安然生活。”
王公曾①与孙冲②同榜③。冲子京谒公,公留吃饭,饬④子弟云:“已留孙京吃饭,安排馒头。”馒头时为盛馔矣,公饬安排,则非常家饭可知。韩公亿⑤与李公若谷同游汝州,赵太守请李为门客,尤敬待韩。每韩至,令设猪肉,李常简戏云:“久思肉味,请兄早访。”太守礼门客,虽猪肉亦不常设,古人节俭若此。今以馒头猪肉为粗食,恒用,何哉?唐高钱侍郎兄弟三人,俱居清列,非速客不二羹⑥,夕饭惟食卜匏⑦,所以簪缨⑧济济,显融久长。杜祁公⑨为相,食于家,一面一饭,天性清俭,在官不然官烛,油灯一注,荧然欲灭,对客清谈而已。故年逾八旬,寿考终吉。李德裕0瑏瑠奢侈,一杯羹费钱三万,晚有南荒之谪。寇莱公0瑏瑡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夜宴剧饮,烛泪成堆,晚有南迁之祸。人皆以为奢报,信矣。岂惟臣哉!天宝0瑏瑢中贵戚相竞进食,珍羞0瑏瑣毕集,失国出奔,至咸阳,日中未食,杨国忠市胡饼0瑏瑤,民献粝饭杂以麦豆,皇孙手掬,未饱而泣。天子不能无暴殄0瑏瑥之报,而况吾人乎。
【注释】
①王曾:字升伯,宋赵州平棘人,累官至韩林学士。
②孙冲:字孝先,宋青州益都人,封沂国公。
③同榜:指同榜中进士。
④饬(chì):饬令,上级命令下级。
⑤韩亿:宋雍丘人,字宗魏,仁宗时累官至尚书左丞,以太子少傅致仕。
⑥(zì):大块肉。
⑦卜匏:萝卜、葫芦瓜。
⑧簪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定在头上。
⑨杜祁公:杜衍,字世昌。宋越州山阴人,曾任宰相,封祁国公。
0瑏瑠李德裕(787—850):唐大臣,李吉甫子,出身世家,唐武宗时居相位,后遭牛僧儒派打击,贬崖州司户而死。
0瑏瑡寇莱公: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曾两次出任宰相,封莱国公,后被贬逐到雷州,死于南方。
0瑏瑢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
0瑏瑣珍羞:亦作“珍馐”,贵重珍奇的食品。
0瑏瑤胡饼:烧饼。
0瑏瑥暴殄(tiǎn):暴殄天物的简称,残害灭绝天生之物。今指任意糟蹋物品。
【译文】
王曾与孙冲是同榜进士。孙冲的儿子孙京拜见王曾,王曾留他吃饭,命令自己的子弟说:“已经留孙京在家里吃饭,安排吃馒头。”馒头在当时是美味,王曾下令安排,就可知不是家常便饭了。韩亿与李若谷一起游幕汝州,赵太守请李若谷做门客,尤其敬重韩亿。每当韩亿来衙门时,就命令准备猪肉。李曾经写信给韩开玩笑说:“想吃肉很久了,请老兄早日来拜访。”太守敬重门客,虽然是猪肉也不常吃,过去的人节约俭省到如此地步。现在认为馒头、猪肉是粗劣的食物,经常食用,这是为什么呢?唐高钱侍郎兄弟三人,都位居高官,但是,非请客不动肉荤,晚饭仅吃萝卜、葫芦,所以才簪缨济济,多人做官,家族长久显赫融和。杜祁公做宰相,在家吃饭依然是饭食面条。生性喜欢清淡俭省,在官却不点官烛,仅用一盏小油灯,灯光如豆,闪烁不定,与客人相对而坐,闲聊而已。因此,年过八十,健康长寿,无病而终。李德裕骄奢淫侈,一杯羹汤,用钱三万,晚年贬官岭南。寇准年轻时就高官厚禄,富贵之极,晚上不点油灯,通宵达旦地寻欢作乐,蜡烛烧熔成泪,滴成一堆一堆的,到晚年也贬谪雷州半岛。人们都认为奢侈必有报应,这是真的。但是,难道只有为臣的才如此吗?唐天宝年间,皇帝贵戚相互竞赛,向宫里进献食品,一时山珍海味全都上了餐桌。到了安史之乱,长安失守,他们出走到咸阳,至中午没有吃饭,杨国忠去买烧饼,老百姓献上了粗糙的麦豆饭,皇孙用手捧着吃,因为没有吃饱而哭泣。贵为天子,也不可能因为糟蹋食物而不受到报应,何况是我们一般人。
司马温公①言其先公为郡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②,或五行,不过七行。酒沽于市,果止梨栗枣柿,肴止脯③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夫家皆然,会数④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夫家酒非内法⑤,果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作会。尝数月营聚,然后发书,风俗颓弊如是。公在洛文潞公⑥范忠宣公约为真率会,脱粟一饭,酒数行,诗云:“随家所有自可乐,为具更微谁笑贫。”惜富养财,有补风化不小。
【注释】
①司马温公: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宋陕州夏县人,封温国公。
②行:通“巡”,遍也。
③脯:干肉。醢(hǎi):用肉、鱼等制成的酱。
④数(shuò):屡次,频繁。
⑤内法:皇室宫廷秘法。
⑥文潞公:文彦博(1006—1097),北宋大臣,曾任宰相,封潞国公。
【译文】
司马光的父亲做郡太守的佐官,客来了没有不设酒招待的,或三遍酒,或五遍酒,但不超过七遍。酒是从街上买回来的,下酒的果品只有梨、栗、枣、柿之类,菜肴只有干鱼,鱼、肉做的酱,器皿用瓷器和漆器。当时读书做官的人家都是这样,聚会频繁而礼节周到,吃的东西平常而情意深厚。近来士宦之家,不是宫廷秘法酿造的酒,不是远方珍贵奇异的果品,不是各种各种的菜肴,器皿不是摆满一桌子,就不敢主办聚会。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然后才发出请柬,风俗败坏到如此地步。司马光的父亲在洛阳与文彦博、范纯仁做真挚坦率的聚会,吃糙米饭,酒只数巡,赋诗道:“随着自己家里有的东西宴客自然可以作乐,那些器具虽然很粗糙谁敢笑咱们贫穷?”那才是真正的爱惜富有增加财力,可以补益风俗教化。
仇泰然①守四明,与一幕官相得。一日问及“公家日用几何”,对曰:“十口之家,日用一千。”泰然曰:“何用许多钱?”曰:“早具少肉,晚菜羹。”泰然惊曰:“某为太宋,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自尔见疏②。予尝谓节俭之益,非止一端。大凡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人之受用,自有剂量③,省啬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醉浓饱鲜④,昏人神志。若疏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故老氏以为一宝。
【注释】
①仇泰然:仇,宋益都人,字泰然。
②见疏:受到疏远。
③剂量:药物、毒物、生物制品等被用于物而能发挥一定作用的分量。
④鲜:生鱼,新鲜的肉。
【译文】
仇泰然在浙江宁波府当太守,与手下一个幕僚非常要好。一天问他“你家日常费用要多少”,回答说:“我家十口人,每天用一千钱。”泰然说:“为什么用这么多钱?”回答说:“早上买点肉,晚上吃菜羹。”泰然吃惊道:“我做太守,平常不能吃肉,只是吃蔬菜。你做小官,就敢吃肉,一定不是廉洁的人。”幕僚从此以后受到疏远。我曾经说过,节约俭省的好处不仅仅只有一个方面。大凡贪婪淫荡的过错,没有不是从奢侈开始的。节俭就不会贪婪淫荡,这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人一生的享受,是有一定限量的,节省吝惜,不求名利,福分自有长久的道理,这是可以延长人的寿命的。饱食鱼肉,酒醉醺醺,使人神志不清。如果饮食清淡,就肠胃清洁虚空,没有污秽渣滓,这就可以使人的精神大振。奢侈就会擅自索取,苟且追求,人的志气就很卑下,深到屈辱。一旦勤俭节约,就无所求于他人,自己心里也不会惭愧,这是可以培养胸中浩然之气的。所以道家认为这是一个宝物。
佛言受即是空,谓受苦受乐,及一切受用也。如食列数味,放箸即空矣。
【译文】
佛家说:受用就是空虚,包括所谓受苦、受乐,以及一切受用在内。如食品摆列了几种,放下筷子就什么也没有了。
经云:“若食足矣,更强食者,不加色力,但增其患,是故不应无度食也。”
【译文】
佛经说:“如果吃饱喝足了,再勉强进食,不会使人改变容颜,增加体力,只增加你的病患而已。所以,不应该毫无节制地进食。”
“四百四种病,宿食为根本。”“凡当得病,先宜减食。”
【译文】“四百零四种病,滞食是最根本的原因。”“凡是得了病,首先应该节食。”
断际禅师曰:“有识食①,有智食。四大之身②,饥疮为患,随顺给养,不生贪著,谓之智食;恣情取味,妄生分别,难求适口,不生厌离③,谓之识食。”
【注释】
①识食:佛家语。四食之一,地狱之众生及无色界之诸天,皆元段食之三食。只以识持体,故名识食。四食:长养支持身命者名食。食有四种,《唯识论四》曰:“食有四种,一者段食,二者触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此四者能持有情身命,全不坏断,故名四食。”
②四大之身:佛家语。构成物质世界的四大元素,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略称“四大”。佛教认为人身也是由此“四大”组成,故称人身为“四大之身。”
③厌离:佛家语,谓厌恶尘世痛苦而求出脱也。
【译文】
断际禅师说:“有识食,有智食。‘四大之身’的人体,当饥饿为患的时候,顺从所供给的而进食,不产生贪婪和积贮的心理,这叫做智食。任情肆意进食美味,非分区分美恶,难以求得适合自己口味的食品,也不生出厌恶离开的心理,这叫做识食。”
多食之人有五苦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饶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业①,五者多患食不消化。自滞苦际。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灭欲心,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②,五者身安稳,亦不作风③。
【注释】
①修业:治营家业,研习学艺。
②下风:谓居人下风。又指风向的下方。
③作风:作,发作。风,中医指病因,为“六淫”之一,即风、寒、暑、湿、燥、火。
【译文】
饮食过量的人有五种苦处:一是大便次数多,二是小便次数多,三是老想睡觉,四是身肥体重不能很好工作,五是多患消化不良症,自己滞留在苦难之中。中午之后不进食有五种好处:一是可以去掉色欲之心,二是可以少睡觉,三是能够专心致志,四是不居人下风,五是身体安稳,也不发作中风之病。
闻至人①云:“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②,若俭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譬如有钱一千,日用一百,则可十日,曰用五十,可二十日。若恣纵贪侈,立见败亡。一千之数,一日用尽,可不畏哉!或曰“奢侈而寿长者何也?盖当生之数多也。若更廉俭,则愈长也。”
【注释】
①至人:古代用以指思想道德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②定数:犹定命,迷信者谓人世祸福都由前定。
【译文】
闻至人说:“人的一生,衣服、食品、财产、禄位,都是命中注定,有一定数量。如俭省节约,不贪婪,就可以延长寿命。过份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受用完了就命归黄泉。比如有一千个钱,每天用一百,就可以用十天,每天用五十,可以用二十天。如果放纵自己,任意挥霍浪费,就会立刻败落消亡。一千个钱的大数目,一天用完,岂不非常可怕吗?也许有人说,既奢侈又长寿,这是为什么?都是因为他生命之中该享受的也多,如果更加廉正节俭,那么他的寿命就更长了。”
尹真人①曰:“三欲者,食欲、睡欲、色欲。三欲之中,食欲为根。吃得饱则昏睡,多起色心。止可吃三二分饭,气候②自然顺畅。饥生阳火③炼阴精,食饱伤神气不升。朝打坐,暮打坐,腹中常忍三分饿。”
【注释】
①尹真人:宋时称道士为真人。《明史》中提到尹真人《性命圭旨》一书。
②气候:气通之候,内炼名词,指内气即将通彻经脉时出现的一种现象。③阳火:内炼术语,常把子、丑、寅、卯、辰、已六阳时喻作可用武火以进火,故称阳火。
【译文】
尹真人说:“三种欲望,食欲、睡欲、色欲。这三种欲望中间,食欲是最根本的。吃得饱饱的就昏昏欲睡,也常常产生想女色的念头。所以,只可以吃三两分饭,气息自然顺利通畅。腹中饥饿能产生阳气之火,锻炼肾阴中的精气;吃得太饱就会损伤精神元气,不能上升。早上静坐,晚上静坐,腹中常常要忍受三分饥饿。”
《礼记》①曰:“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君子远庖厨,血气之类弗身践②也。”
【注释】
①《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这段话见于《礼记正义·玉藻第十三》。
②身践:亲身宰杀。践,当作“剪”,宰杀义。
【译文】
《礼记》上说:“君主没有特殊原因不杀牛,大夫没有特殊原因不杀羊,士人没有特殊原因不杀狗、猪。君子远离厨房,不亲自宰杀血气之类的牲畜。”
老子①曰:“射飞逐走,发蛰惊栖,纵暴杀伤,非理烹宰,如斯等罪,司命②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殃及子孙。”
【注释】
①老子:相传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吏。
②司命:掌管人的命运之神。
【译文】老子说:“射杀飞禽,追逐走兽,发掘冬眠的虫蚁,惊动栖息在树上的鸟类,放任凶狠,无故宰杀烹煮牲畜,如此等等罪孽,司命之神根据他罪恶的轻重,减去他的寿命,寿数尽了,就得死亡。死了后还有余债,会祸及他的子孙。”
裴相国曰:“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世上欲无刀兵劫①,须是众生②不食肉。”
【注释】
①劫:灾难。
②众生:泛指人类和一切动物。
【译文】
裴相国说:“有血液能呼吸的物种必然有知有识,凡是有知觉的必然有相同的体质。世上要想根除刀兵的灾祸,必须是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不吃肉。”
陶弘景①弟子桓先得道,将超升,弘景问曰:“某行教修道勤亦至矣,得非有过而淹延在世乎?”桓曰:“君之阴功著矣,所修《本草》以虫②、水蛭③为药,功虽及人,而害于物命,以此一纪④之后,当解形去世,署蓬莱⑤都水监⑥耳。”言讫乃去。弘景复以草木之药,可代物命者,著别行《本草》三卷以赎其过。
【注释】
①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
②虫:中药名,虻科昆虫复带虻的干燥虫体。
③水蛭:俗名蚂蟥。
④纪:纪年单位,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
⑤蓬莱:山东地名。
⑥都水监:官署名。掌舟船及水运事务。
【译文】陶弘景的弟子桓先得道,将要飞升成仙时,弘景问他说:“我传教修道也辛勤到极点了,是不是因为有什么过失而滞留在尘世呢?”桓说:“先生的阴功是很显著的。你所修撰的《本草经集注》,用虫、水蛭做药,对人类有功,而有害于物命。再过十二年之后,应当解脱形体逝世,署冥官蓬莱都水监。”说罢就离开了。弘景再以草木类药材,取代有生命的物类,另著别本《本草》三卷行世,来赎罪抵过。
曾鲁公放生,以蚬蛤①之类为人所不恤而活物之命多也。一日梦被甲者数百人前诉,寤而问其家,有惠哈蜊数②者,即遣人放之。夜梦被甲者来谢。
【注释】
①蚬(xiǎn):软体动物,介壳表面有轮状形。蛤(gé):蛤蜊,软体动物。
②:篾篓之不疏者。
【译文】
曾鲁公释放有生命的物种,认为软体动物如蚬蛤之类,人们不怎么怜恤,因而释放蚬蛤,所以被其所救得以活命的蚬蛤很多。一天,梦见披戴盔甲的数百人前来诉说。醒来后问家里人,说是有人送来了几篓子蛤蜊,立即叫人释放了。夜里又梦见披戴盔甲的人来致谢。
东坡云:“余少时不喜杀生,时未断也。近年始能不杀猪羊,然性嗜蟹蛤,故不免杀。自去年得罪下狱①,始意不免,即而得脱,遂自此不复杀一物。有饷蟹蛤者放之江中,虽无活理,庶几②万一,便不活,愈于煎烹也。非有所觊③,但已亲历患难,不异鸡鸭之在庖厨,不复以口腹之故,使有生之类,受无量怖苦尔。犹恨未能忘味,食自死物也。”
【注释】
①得罪下狱:宋元丰二年,苏轼在湖州任上,突然被捕下狱,罪名是在诗文中“攻击朝廷新法”,即有名的“乌台诗案”。后经营救出狱,贬黄州团练副使。
②庶几:也许可以,表示希望。
③觊(jì):希望。
【译文】苏轼说:“我年轻时不喜欢杀生,但是还没有戒断。近年来才不杀猪羊,可是生性喜欢吃螃蟹蛤蜊,所以还不免杀生。自从去年因得罪朝廷下了监狱,开始以为难免一死,后来得到释放,于是从此以后不再杀一活物。有人送给我螃蟹蛤蜊的,命人投进江河之中,虽然很难复活,也许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即使不活,也比遭受煎烹强些。这样做,不是希图什么,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患难,与鸡鸭在厨房里等待宰杀也没有两样。所以,不再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让有生命的物类,受到无穷无尽的恐怖痛苦而已。但是还自恨不能忘记口味,因而食用自己丧生的物类。”
东坡与陈季常往来,每过往之际,辄作泣字韵①诗一篇,季常不禁杀,以此讽之。季常既不杀,而里中化之②,至今有不食肉者。皆云:“未死神先泣。”此语使人凄然。
【注释】
①泣字韵:泣,人声,属“缉”韵。
②化之:感化,教化。
【译文】
苏轼与陈季常关系很好,每每交往的时候,总是写一首“泣”字韵的诗,因为陈季常不禁杀生,以此讽刺他。后来,陈季常也不杀生了,同村人受到感化,直到现在还有不吃肉的。都说:“牲口还没有死,神灵先倒哭了。”这句话使人感到凄惨。
唐张易之①兄弟侈于食,竞为惨酷。为大铁笼置鹅鸭于内,当中起炭火,铜盆贮五味汁②。鹅鸭绕火走,渴即饮汁,火炙痛即回,表里皆热,毛落尽肉赤乃死。昌宗③以其法作驴炙。昌仪用铁镢钉狗四足按鹰鹞,肉尽而狗未死,号叫酸楚不可听。易之过昌仪忆马肠,昌仪从骑铍④肋取肠,良久乃死。后洛阳人脔⑤易之昌宗,肉肥白如熊肪,煎炙而食。打昌仪双脚折,掏取心肝。孰谓无天报哉?
【注释】
①张易之(?—705):唐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晓音乐,由弟昌宗引荐入侍武则天,历官控鹤监、奉宸令、麟台令,封恒国公。则天晚年,他与弟昌宗等专朝政。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迎中宗复位时被杀。
②五味汁:甜、酸、苦、辣、咸五味。
③昌宗(?—705):即张昌宗,唐定州义丰人。为武则天所宠,累官至春官侍郎,封邺国公。
④铍(pī):两刃小刀。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译文】
唐代张易之兄弟在饮食上非常奢侈,比赛谁最惨毒残酷。做一个大铁笼,把鹅鸭放在里面,笼子中间烧烯一堆炭火,一个铜盆里盛满了调料五味汁,鹅鸭围绕着炭火奔走,渴了就喝五味汁,烧烤痛了就离火堆远一点。到后来里里外外都烤热烤熟,毛落光,肉通红而死。张昌宗也用这种办法烧烤驴子。张昌仪用铁锥钉住狗的四只脚,让老鹰鹞鹰吸食,肉尽了而狗还没有死,号叫的声音酸楚之极,令人不忍听。张易之走访张昌仪,想起要吃马肠,昌仪命人用双刃小刀割开马的肋条取肠,马许久不死。后来,洛阳人切下易之昌宗的肉,肉既肥且白,像熊的油脂,煎烤而食。还打断了昌仪的两腿,掏取出心肝。谁说老天爷没有报应呢?
蔡京①作相,大观②间,因贺雪,赐宴于京第,庖者杀鹌子千余。是夕京梦郡鹌遗以诗曰:“啄君一粒粟,为君羹内肉。所杀知几多,下箸嫌不足。不惜充君庖,生死如转毂③。劝君慎勿食,祸福相倚伏④。”京由是不复食。
【注释】
①蔡京(1047—1126):北宋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后任太师,以恢复新法为名,加重剥削,排除异己。创“丰亨豫大”之说,大兴土木,工役繁重,被称为“六贼”之首。后被放逐岭南,死于潭州(今长沙)。
②大观:宋徽宗年号(1107—1110)。
③毂(gǔ):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
④祸福相倚伏:《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译文】
蔡京做宰相,宋徽宗大观年间,因庆贺瑞雪兆丰年,赐宴蔡京府第,厨师宰杀了一千多只鹌鹑。那天晚上,蔡京梦见郡里的鹌鹑赠诗说:“啄食了你一粒小米,就成了你羹汤里的肉。所杀了的不知道有多少,下筷子时还嫌不够。不惜充实你的厨房,生死轮回就像车轱辘那样转动。奉劝你千万小心不要再吃,要知道老子说得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从此以后,蔡京不再食用鹌鹑。
戴石屏①见烹犊延客者,诗云:“田家茧栗犊,小小可怜生②。未试一犁力,俄遭五鼎③烹。朝来古食指④,妙绝此杯羹。口腹为人累,终怀不忍情。”
【注释】
①戴石屏(1167—?):南宋时人,字式之,号复古。
②生:虚词。
③五鼎:古大夫祭祀用五鼎,谓牛、羊、猪、鱼、麋。
④食指:《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译文】
戴石屏看见有煮了小牛犊请客的,写诗道:“农家像蚕茧栗子大的牛犊,小小可怜的家伙,还没有试一试拉犁的力气,突然之间被放在五鼎中烹煮。早上,像古时子公那样食指动了,将要尝到妙绝美味的小牛肉羹。口腹之欲是人们的累赘,宰杀烹煮牲畜终于让人怀着不忍的心情。”
佛印①《满庭芳》②词云:“鳞甲何多,羽毛无数,悟来佛性皆同。世人何事,刚爱口头浓。痛把众生剖割,刀头转,鲜血飞红,零炮碎炙,不忍见渠侬。 喉咙才咽罢,龙脑凤髓,毕竟无踪。谩赢得,生前夭寿多凶,奉劝世人省悟。休恣意,击恼阎君,轮回③转,本来面目,改换片时中。”
【注释】
①佛印:宋僧,名了元,号佛印,浮梁人,居金山寺,常与苏轼来往。
②《满庭芳》:词牌名,又名《满庭霜》。
③轮回:佛教指有生命的东西永远像车轮运转一样在天堂、地狱、人间、畜生等六个范围内循环转化,即所谓“六道轮回”。
【译文】
宋代佛印和尚在一首《满庭芳》的词中写道:“世上鱼鳖之类的水族何其多,飞禽走兽也数不清。它们一旦觉悟了,成佛的本性都是相同的。尘世上的人们为什么为了享受口头浓厚的美味,狠心把众生来宰割,刀头一转动,立刻鲜血飞溅,满地通红。把它们的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放在火上爆炒炙烤,难道忍心看到它们活受罪。喉咙里才吃罢飞禽走兽的肉,如果想要尝尝龙脑凤髓,终久无法满足那恣意的追求。轻蔑神灵,终将得到生前凶多吉少、夭折丧命的报应。奉劝世上的人要醒悟,不能恣意胡作非为,一旦激恼了阎君,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下世变成畜生,片时改变面貌。”
弥勒尊佛①云:“人生在世太无知,日日朝朝真是痴,刀割畜生身上肉,自家面上要添肥。喉咙三寸原无底,何日何年是了期。不顾割他身上肉,犹嫌是肉少精脂。与你黄金十万两,谁肯将刀割自皮。饶却飞禽并走兽,他身也是父娘儿。奉劝诸人观此颂②,慈悲不杀是便宜。偈③曰:‘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④心,大难天须救。’”
【注释】
①弥勒尊佛:佛教大乘菩萨之一。
②颂:文体之一,有韵。
③偈(jì):佛经中的唱词。
④菩提:佛家名词,指豁然开悟。
【译文】
佛教大乘菩萨弥勒说:“人生在世太没有知识,朝朝暮暮都是那样傻痴。手拿快刀割下牲畜身上的肉,为了把自己养得肥肥胖胖。喉咙三寸深原来是一个无底洞,哪年哪月才是了结的时期。不顾一切割下牲畜身上的肉,还嫌弃这肉缺精少肥不合意。给你黄金十万两,谁肯用刀割自己的皮肉。饶恕这些飞禽飞兽吧,他们也都父母所生的孩子。奉劝诸位看看这首偈子,慈悲为怀不杀牲畜最适宜。偈子说:‘劝你经常放生,终久能够长寿。如果豁然开悟发善心,大难当头老天爷也会救你的。’”
永嘉①云:“慈悲②抚育,不伤物命,水陆空行,一切含识,命无大小,等心爱护,蠢动飞,无令毁损。”
【注释】
①永嘉:唐高僧,即温州永嘉玄觉禅师,俗姓戴,著有《永嘉集》。
②慈悲:佛经谓以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名慈,以怜悯心拔除众生痛苦名悲。
【译文】
永嘉玄觉禅师说:“要以慈悲的心肠来对待有生命的物类,不要伤害它们的性命。水中游的,地上走的,空中飞的,这一切物类都有知有识,他们的性命没有大小的区别,都要有相同的慈悲心肠来爱护,随它们蠕动飞翔,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
陈氏戒杀,或问曰:“如六畜①等,我若不杀,他人亦杀之。施之山林,豹狼亦杀之。纵使我不杀亦不能救之矣。”答曰:“六畜等我皆往世作决定杀因,故今受决定杀果,虽佛亦无如之何。故佛教人不杀者,正所以救之也。不作杀业②,则无杀因,若决无杀因,则决不受杀报。若劝得一人不杀,则是救得一人不造杀因,免为畜生。若劝化得千万人不杀,则救得千万人免为畜生,出离三涂③矣。故人能从佛劝化,未闻食肉豹狼能从佛劝化也。”
【注释】
①六畜:马、牛、羊、猪、狗、鸡。
②业:佛教名词。指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称为“三业”,身业、口业各有两种性质:一是由言论、行动所表现出来、显而易见的,叫做“表业”;一种是只有潜在思想,未在言行方面表现出来,不能用感官观察和理解的,叫“无表业”。这些又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佛教认为业发生后不会消除,它将引起善恶等报应,这是佛教“善恶因果”说的依据。佛教依据未作不起、已作不失的理论,认为事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
③三涂:佛教名词。一火涂,地狱道猛火所烧之处;二血涂,畜生道互相啖食之处;三刀涂,饿鬼道被刀剑等逼迫之处。
【译文】
陈氏戒杀,有人问他:“像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畜,我如果不杀,别的人也杀。放到深山老林,豺狼虑豹也会吃掉。即使我不杀害,但也不能拯救呀!”陈氏说:“马、牛、羊、猪、狗、鸡等以及我等上一辈子作了杀业,就有了决定下辈子的杀因,所以这一辈子受到杀因的果报,虽然是佛也无可奈何。所以,佛教导人们不要杀生,正是为了挽救咱们。不作杀业,就没有杀因,如果没有杀因,就决不会受到杀报。如果能够劝得一人不杀生,就是救得一人不制造杀因,免得下世轮回变成畜生。如果劝得千千万万的人不杀生,就可以救得千千万万的人不变成畜生。这样,就跳出火、备、刀三途了。所以,人们能听从佛的劝化,没有听说食肉的豺狼虎豹能听从佛的劝化。”
道经云:“一切诸众生,贪生悉惧死,我命即他命,慎勿轻视于彼。”
【译文】
道经上说:“一切有生命的各种物类,都贪恋生命害怕死亡,我的生命与他的生命都是一样的,所以千万不要轻视他的生命。”
了了居士云:“体质须还异,灵明本不殊。虽然分贵贱,只是别形躯。苦痛教他死,肥甘助己需。休教阎老断,自想说何如。”
【译文】了了居士说:“体质虽然还是有差别,但是心灵本来没有什么不同。虽然有贵和贱的区分,不过是为了分别不同的形体躯壳。教它们痛苦地死亡,只是为了满足自己食甘厌肥的需要。不要让阎王来判决,自己想想该怎么办。”
抱一子①云:“杀生恣口腹,罪业足无边。捐财广济人,福德不可论。世人如不信,请观《太上篇》②。有感必有应③,毫发无差焉。”
【注释】
①抱一子:北宋有武抱一,南京人。又有赵抱一,陕西人。《老子》:“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一,指道,谓守道弗失。
②《太上篇》:即《太上感应篇》,大旨在劝善惩恶。
③感应:佛教名词。指信仰者之虔诚为能感,佛菩萨之愿力为回应。
【译文】
抱一子道:“宰杀牲口以满足自己口腹之欲,那罪业是大得没有边际的。捐献你的财物来广泛周济贫苦人家,积福积德不可限量。尘世之人如果不相信,请看看《太上感应篇》这部劝善惩恶的书。众生虔诚信佛,多做善事,佛菩萨必然有所回应,丝毫没有差错。”
宣和①间,富商杨序梦神告曰:“子逾旬当死,若能救活亿万物命可免。”序曰:“大期②已迫,物命有限,未易满数。”神曰:“鱼卵不经盐渍,三年尚可再活,盍图之。”序乃大书神语于通衢壁间,由是人皆知戒,见人杀鱼,就取卵投之江河。如是月余,复梦神曰:“亿万之数已满,寿可延矣!”既而果然。
【注释】
①宣和:宋徽宗年号(1119—1125)。
②大期:指死期。
【译文】
宋徽宗宣和年间,富商杨序梦见神告戒他说:“你十天之后会死的,如果能救活亿万生物的性命,就可以免死。”杨序说:“我的死期已经迫近,能够救活的性命有限,不容易救满亿万的数目。”神说:“鱼卵不经过盐浸渍,三年后尚可复活,为什么不试一试?”于是,杨序大量书写神的话,贴在通衢大街的墙上,于是人人都知道警戒,看到别人杀鱼,就把鱼卵投放江河。像这样一个多月,杨序又梦见神对他说:“亿万的数目已满,你的寿命延长了。”事后果然是这样。
《礼》①曰:“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②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而不得醉焉,所以备酒祸也。”(以下戒饮)。
【注释】
①《礼》曰:“这一段话见《礼记·乐记》。
②一献: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第一次叫初献爵,第二次叫亚献爵,第三次叫终献爵。
【译文】
《礼记》上说:“饲养牲猪,酿造酒液,是用来祭祀祖先,款待宾客,而不是让小人酗酒闯祸。然而因酒导致狱讼日益频繁,却是因酒的流传产生的祸端。因此,先王制订酒的礼节,在祭祀时行初献爵的礼节,宾主百拜,整日喝酒也不醉,先王制酒礼防备因酗酒而产生的祸端。”
陈公子完①奔齐,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②其夜。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齐桓公饮管仲③酒,仲弃其半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言失,言失身弃,臣以为弃身不如弃酒。”
【注释】
①陈完:即田敬仲,春秋时齐国大夫。陈厉公之子,齐桓公十四年(前724),陈国内乱,他出奔到齐,被桓公任为工政。其后代逐渐强大,传至田和,终于夺取齐国政权。
②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以为看了到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吉凶。
③管仲(?—前645):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相,尊称“仲父”。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使之成为春秋时第一霸主。
【译文】陈国的公子完出奔到齐国,喝了齐桓公赐宴的酒,非常高兴。桓公说:“点起火把,咱们作长夜之饮。”陈完推辞说:“臣下我占卜了白天的吉凶,却没有占卜晚上的吉凶。君子说:‘饮酒是用来完成礼节,不应该过分沉溺,才合乎礼义。’”齐桓公赐酒给管仲,他喝一半,留下一半,说:“臣下我听说,喝了酒就话多,话多就容易失言,失言就会丧身。臣下认为,与其丧身,不如不喝酒。”
邴原①旧能饮酒,以荒思废业断之,八九年酒不向口。
【注释】
①邴原:后汉朱虚(今山临朐东南)人,为曹操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译文】
邴原本来会喝酒,因荒废思考与事业而戒了酒,八九年来从不沾酒。
陶侃①饮酒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或劝少进,侃凄怅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
【注释】
①陶侃(259—334):东晋政治家,任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
【译文】
陶侃喝酒有一定限量,常常喝酒喝得正高兴,就限量不喝了。有人劝他再喝一点,陶侃悲凄怅恨了好一会儿才说:“年轻时因为喝酒的过失以致父母双亡,所以约束自己,不敢饮酒过量。”
刘玄明①为山阴②令,告新尹③曰:“作县唯日食一升饭,莫饮酒,此为第一策。”
【注释】
①刘玄明:南齐临淮人。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尹:州、县长官。
【译文】
刘玄明当山阴县县令,劝告新上任的县官说:“做县令,只有每天吃一升米的饭,不要喝酒,这是第一个好办法。
王肃①家诫曰:“凡为主人饮客,使有酒色而已,无使至醉。若为人所强,必退席长跪②,称父戒以辞之。敬仲③辞君,而况于人乎?”
【注释】
①王肃(195—256):三国时经学家。
②长跪:直身而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踞地,臀部着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重,故称。
③敬仲:即陈完,见前注。
【译文】
王肃在家里告诫子弟说:“凡是做主人请客喝酒,只要使客人面带酒色(微红)就行,不要让他喝醉了。如果出门被人强迫喝酒,一定要退出桌席,直身长跪,以父亲的训戒推辞。陈完尚且推辞齐桓公的劝酒,何况咱们这些平常人呢!”
高允①被敕②,论集往世酒之败德者以为《酒训》③,孝文④览而悦之。
【注释】
①高允(390—487):北魏渤海(今河北景县)人。文成帝时位至中书令,前后经历五帝,历任要职达五十年。
②敕:皇帝的诏令。
③《酒训》:北魏高允著,集论酗酒的教训。
④孝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
【译文】
高允得皇帝的命令,收集论述过去因饮酒而败坏道德的事迹而作了《酒训》一书,北魏孝文帝浏览后非常喜欢这本书。
柳①戒子弟曰:“崇好优游,耽嗜曲蘖②,以衔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已荒,觉已难悔。”
【注释】
①柳(pǐn):唐华原人,任吏部寺郎,御史大夫。
②曲蘖:酒母。
【译文】
柳告戒子弟说:“向往喜好悠闲自在的生活,沉溺于饮酒作乐,认为嘴里衔着酒杯有高雅的情趣,认为勤勤恳恳工作太俗气了。如此习以为常,荒废事业,即使觉悟了,也难以悔改。”
范公质诫子曰:“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能移谨厚性,化为凶险类。古今倾败者,历历皆可记。”
【译文】
范质告诫儿子说:“你不要有饮酒的嗜好,酒是使人发疯的药,不是美味,它能变忠厚谨慎为凶恶狠毒。从古至今因酒而失败的不可胜记,都历历在册。”
陈①有斗余酒量,每次不过五爵②。虽会亲戚,间有欢适,不过大白③满引,恐以长饮废事。每日有定课,自鸡鸣而起,终日写阅,不离小斋,倦则就枕,既寤即兴,不肯偃仰枕上。每夜必置行灯④于床侧,自提就案,不呼唤使者。
【注释】
①陈(guàn):北宋沙县人,号了翁,曾任谏官,极言蔡京不可用。
②爵:古代酒器。
③大白:酒杯名。
④行灯:行路所携之灯。
【译文】
陈有斗余的酒量,但每次喝酒不超过五杯。虽然与亲戚会面,也有喝得高兴的时候,不过用大白杯满满地喝一杯,恐怕喝多了废驰正事。他每天有一定的学业功课,从早上开始,整天写作阅读,从不离开小书斋,累了就在枕头上躺一躺,醒来后就立刻起来,不肯在枕上翻来覆去。每晚必定把行灯放在旁边,自己提到桌子边,从来不呼叫供使唤的下人。
张文忠公①饮量过人,太夫人年高,颇忧之。贾存道②虑其以酒废学生疾,示以诗曰:“圣君恩重龙头选③,慈母年高鹤发垂。君宠母恩俱未报,酒如成病悔何追?”文忠自是非对亲客不饮,终身不至醉。
【注释】
①张文忠公: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明嘉靖进士,后为一代名相。
②贾存道:未详。
③龙头选:龙头,科举及第者之首位,即状元。
【译文】
张居正的酒量过人,他的母亲年事已高,非常替他担忧。贾存道害怕他饮酒过量而荒废正事,写诗以示劝戒说:“圣明的君主恩典隆重,科考时将你钦点为第一;你慈祥的母亲年事已高,白发苍苍垂在她的两鬓。君王的宠信,慈母的恩惠都没有报答,如果饮酒过量成了病,那将追悔莫及啊!”从此以后,张居正不是招待亲友和客人不喝酒,终其一生没有喝醉过。
北齐文宣①与左右饮,曰:“快哉大乐。”王②曰:“长夜荒饮不悟,国破亦有大苦。”帝默然。
【注释】
①文宣:北齐文宣帝高洋。
②王:北齐狄那人,字师罗。兴和中为奉朝郎,终官侍中。
【译文】
北齐文宣帝高洋与左右臣下一起喝酒,说:“喝得痛快,真高兴!”侍中王说:“长夜饮酒,荒废政事而不醒悟,将来城破国亡,要吃大苦头的!”高洋听了默不作声。
商受①沈酣,上天降丧。羲和②酒荒,胤侯③阻征。郑大夫伯有④掘地筑室为长夜饮,子皙⑤伐而焚之,死于羊肆。楚子反⑥为司马,醉而寝,楚王欲与晋战,召之辞以心疾,王径入幄⑦,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而醉若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射杀之。周⑧故人与饮酒大醉,腐胁而死。灌夫⑨酒酣骂座,武帝时伏诛。故裴日休0瑏瑠目酒之道:上为淫溺所化,化为亡国;下为凶酗所化,化为杀身。
【注释】
①商受:即商纣,亦称帝辛,商代最后的君主。
②羲和:夏朝仲康时代,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因沉湎于酒,昏迷天象,未能预报日食,康仲命胤侯征伐治罪。
③胤侯:夏时胤国之君。
④伯有:春秋时郑大夫良宵,字伯有。
⑤子皙:春秋鲁伯虔,字子皙。
⑥子反:春秋楚公子侧,字子反。
⑦幄:篷帐。
⑧周(269—322):字伯仁,晋汝南安成(今属河南)人。渡江后官至尚书左仆射,因经常酒醉不醒,被人叫做“三日仆射”。
⑨灌夫(?—前131):西汉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以功任中郎将,后因酒后骂座,得罪丞相田,被族诛。
0瑏瑠裴日休:未详。
【译文】
商纣王沉湎于酒,老天爷降罪叫他灭亡。夏朝羲氏、和氏因酒废事,帝仲康命胤侯讨伐他们。郑国的大夫良宵挖地筑室,作长夜之饮,子皙讨伐他,把他烧死在羊肆之中。楚国司马公子子反,喝醉了酒躺在床上睡觉,楚王准备与晋国打仗,召见子反,子反以患了心脏病而推辞。楚王径直来到子反的帐篷里,闻到了酒气,说:“今天这场战争,我们所依仗的是你带兵的司马,却醉成了这样,这是让我亡国而且也不爱惜我的民众呀!”于是把子反射死。晋代周与老朋友喝酒大醉,后来两胁腐烂而死。西汉灌夫喝酒醉后骂座,得罪了丞相田,武帝时伏诛灭族。所以,裴日休看到喝酒的规律:主上沉迷于酒,就会亡国;臣下酗酒,就会丧身。
元右相阿沙不花①,见武帝②容色日悴,谏曰:“八珍③之味不知御④,万金之身不知爱,惟曲蘖是好,嫔⑤是眈,是犹两斧伐孤树,未有不颠仆者。”次年帝崩,寿三十一。
【注释】
①阿沙不花:元康里国王族,年十四入侍世祖,武宗时累官知枢密院事,卒谥文忠。
②武帝:指元武宗孛儿只斤温海山(1306—1311)。
③八珍:八种珍贵食物,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炙、猩唇、熊掌、酥酷蝉为八珍。
④御: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
⑤嫔:宫中女官名。
【译文】
元代的右宰相阿沙不花,看到元武帝的脸色日益憔悴,就劝谏道:“八种珍贵的食品您不知道吃,万金贵体您不知道爱惜,单单是喜欢喝酒,沉溺于女色,这好比是两把斧头砍伐一棵孤树,没有不倒下来的。第二年,元武帝就死了,只活了三十一岁。
经云:“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多。贪淫嗜酒,亦复如是。“酒失最上破坏善法①,宁以利刀断于舌根,不以此舌说染欲事。“喜饮酒醉,堕沸屎泥犁②之中,罪毕得出,生猩猩中,后得为人,顽无所知。“善来比丘③,证阿罗汉降伏毒龙,后饮浆中酒大醉,遂失神通,不能降鳝,岂复能降龙也。”
【注释】
①善法:佛家语,五戒十善为世间善法。
②沸屎泥犁:佛家语,地狱。
③善来比丘:佛家语。由当人之愿力与佛之威神力,佛向愿出家之人称善来比丘。
【译文】
佛经上说:“如果常常愁苦,愁苦就会逐渐增加。如果一个人贪睡,那么越睡就瞌睡越多。贪恋美色和嗜好喝酒,也会这样。“饮酒最大的过失是破坏善法,宁肯用利刀割断舌根,而不用这舌头说染酒欲的事。“喜欢喝酒而沉醉,最后将堕入沸屎泥犁的地狱之中,赎罪完了,还要降生于猩猩等畜生之中,再世变成人,也愚顽无知。“善来比丘证实阿罗汉能降伏毒龙,后来喝醉了酒,就丧失了神通,连鳝鱼也降伏不了,哪里还能降伏毒龙呢?”
洪州①廉使②问马祖③曰:“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祖曰:“若吃是中丞禄,中吃是中丞福。”
【注释】
①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②廉使:肃政廉访使。
③马祖:僧名。《景德传灯录》:江西道一禅师,俗姓马,故称马祖,住南康龚公山。
【译文】
洪州廉访使问马祖说:“是喝酒吃肉好,还是不吃喝好?”马祖说:“如果吃,是中丞你的俸禄厚;不吃,是你中丞的福分好。”
崇真宫道士龚尚贤饮烧酒过多,向卧吹灯,引火入喉中烧死。大抵酒皆有火,非但烧酒也。母族曹翁居京师,九十余,步履如壮,人问其量,酒涓滴不饮,可知酒之能损寿矣。
【译文】
崇真宫的道士龚尚贤,喝烧酒过量,躺在床上吹灯,把火引入了喉咙,结果被烧死了。大概所有的酒中都隐藏着火(酒精),不仅仅是烧酒。我母亲的族人曹翁住在京城,九十多岁了,走起路来还和青年人一样,别人问他的酒量,说是滴酒不沾。由此可知,喝酒有损人的寿命。
金仁山①曰:“夫人敬②则不纵欲,纵欲则不敬。商之君臣一本于敬,举天下之物不足以动之,况敢荒败于酒乎?”
【注释】
①金仁山:金履祥,元兰溪(今浙江境内)人,字吉甫,号文山先生,为一代名儒。
②敬:谨慎。
【译文】
金仁山说:“一个人小心谨慎,就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放纵欲望,就不会小心谨慎。商代的君臣如果本着小心谨慎的态度治天下,天下所有的东西都不会使他们动心,何况竟敢荒疏政事而败坏于喝酒吗?”
薛文清①曰:“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莫此为甚。俗以为乐,余不知果何乐也。惟心清欲寡,则气平体胖,乐可知矣!”
【注释】
①薛文清:明代薛号。
【译文】
薛文清说:“喝酒和近女色,能使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伤害性命,败坏道德,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世俗之人以此为欢乐,我不知道果然有什么欢乐的。只有清心寡欲,才会心宽体胖,这种欢乐才可想而知了。”
活人心①云:“酒虽可以陶情性,通血脉,然招风败肾,烂肠腐胁,莫过于此。饱食之后,尤宜戒之。饮酒不宜粗及速,恐伤破肺。肺为五脏之华盖,尤不可伤。当酒未醒,大渴之际,不可吃水及啜茶,多被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遂令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水肿、消渴、挛②之疾。”
【注释】
①活人心:未详。
②挛:腿部痉挛。
【译文】
活人心说:“酒虽然可以陶治性情,疏通血脉,然而却招致风邪,败坏肾脏,糜烂大小肠,腐坏两胁,没有比这更厉害的。饱食之后,尤其应该戒除。喝酒不宜过量,不宜太快,恐怕伤害破裂肺叶。肺脏是保护五脏的华盖,尤其不可损伤。当喝醉了酒还没有苏醒时,口中大渴,不可以吃水喝茶,茶水往往被酒引入肾脏,成了滞留有毒的水,就会让腰腿沉重,膀胱发冷疼痛,兼得水肿、消渴、脚痉挛的毛病。”
杀生崇饮,口腹类也,故附列焉。或曰:“天地生物养人,先王①为酒合欢②,儒者所不禁也。二戒之示,几逃禅③矣,如废礼何?”嗟夫,舜德好生④,禹疏仪狄⑤,圣人未始不戒也。即不能然,若东坡食自死肉,陶侃饮有定限,何如必以此为迂论迦谈而漫不知检,是假归儒之名,以文其肆无忌惮之行也而可乎?
【注释】
①先王:先圣王。
②合欢:《礼记·乐记》:“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欢聚,联欢。后多指男女结合。
③逃禅:逃出禅界。
④舜德好生:谓舜有好生之德,言其有秉其仁义而爱惜生命的美德。
⑤禹疏仪狄:《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译文】
杀牲畜,重饮酒,属于口腹这一类,所以附带列出。有人说:“天地之间生长万物来养育人类,先代圣王创造了酒为人们联欢聚会之用,儒家读书人也不禁止。戒酒戒杀这两项所显示的,几乎类似逃禅了,岂不废除了礼仪吗?”唉!舜有不忍杀生的美德,禹能疏远善造美酒的仪狄,说明圣人未始不戒酒戒杀生。即使不能这样,像苏轼那样只吃已死的肉,陶侃饮酒有限量,又何必作这样固执不切实际的议论,而不加检点,这是假借归从儒家的名义,实则是用以文饰他们肆无忌惮地饮酒杀生的行为,这样可以吗?
男女绅言
伊川①曰:“欲心一萌,当思礼义以胜之。”
【注释】
①伊川: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
【译文】
程颐说:“色欲之心一旦萌发,就应该想到用礼义来战胜它。”
朱子①曰:“观泽之象以窒②欲,欲与污泽,其中秽浊,解污染人,须当填塞了。”
【注释】
①朱子: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他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②窒:遏止。
【译文】
朱熹说:“观察沼泽的形象,用来遏止色欲之心。色欲与肮脏的沼泽,其中都是污泥浊水。污秽容易沾染人,应该填平堵塞起来。”
伊川曰:“吾受气甚薄,三十而浸盛①,四十五十而后完。今生七十二年矣,校②其筋骨于盛年,无损也。”又曰:“人待老而求保生,是犹贫而后畜积,虽勤亦无补矣!”张思叔③曰:“先生岂以受气之薄而厚为保生耶!”先生默然曰:“吾以妄生徇④欲为深耻。”
【注释】
①浸盛:浸,渐渐。愈益,更加。
②校(jiào):比较。
③张思叔:宋张绎。
④徇:曲从,偏私。
【译文】
程颐说:“我先天承受的元气很薄,三十岁时逐渐消耗,四十五十而后枯竭,现在活了七十二岁,我的筋骨与壮年时比较,没有受到损害。”又说:“人等到老了才来保养,等于贫穷了而后积蓄,即使很勤劳,也没有什么益处了。”张绎说:“先生难道因为先天承受元气薄,所以才特别讲究美生之道吗?”先生默然良久才说:“我认为非分地产生偏私的欲念是很可耻的。”
方正学①曰:“寒即乎燠②,暑即乎③凉,自外至者惧其已伤,而不知发乎中者为身之殃。噫!嗜欲之毒甚于剑芒,人惟于寒暑之慎,而不于此之防,何耶?”
【注释】
①方正学:明方孝儒(1357—1402),浙江宁海人,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称正学先生。宋濂弟子。惠帝时任侍讲学士。明成祖兵入南京后,他不肯为成祖起草登极诏书,被杀,诛灭十族(九族及方的学生),死八百七十余人。
②燠(yù):热;暖。
③即乎:即,靠近。乎,于也。
【译文】
方孝儒说:“天气寒冷了就靠近温暖,天气热了就靠近阴凉。从外面来的,害怕自己已经受伤,而不知道发于自身之中的祸殃。唉!嗜好和欲念比剑刃还要厉害得多。人们仅仅小心寒热对自己的侵害,而不考虑对因食欲色欲所引起的祸患加以防范。”
人主惟汉武帝①七十余岁,梁武帝②、宋高宗③八十余岁。汉武尝言服药节食可少病。梁武敕贺琛④曰:“朕绝房室三十余年,不与女人同室而寝亦三十余年。”此致寿之道,不系其好仙佛也。高宗之寿亦由禀厚而寡欲尔。
【注释】
①汉武帝(前156—前87):刘彻,西汉皇帝,汉景帝子,前140—前87在位。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②梁武帝(464—549):即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502—549在位。
③宋高宗(1107—1187):即赵构,南宋皇帝。1127—1162在位。
④贺琛: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国安,官御史中丞。
【译文】
皇帝中间只有汉武帝活了七十多岁,梁武帝、宋高宗活了八十多岁。汉武帝曾经说过,服用丹药,节制饮食,可以少生病。梁武帝告诫贺琛说:“我断绝房事已有三十多年,不与女人同室而睡也有三十多年了。”这是延长寿命的办法,而不关系他喜好求仙拜佛。宋高宗长寿,也是因为他先天领受丰厚而又清心寡欲。
枚叔①曰:“皓齿蛾眉②,伐性之斧。”周颠仙③所谓婆娘歹者,此也。
【注释】
①枚叔:枚乘(?—前140),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人。
②蛾眉:亦作娥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
③周颠仙:明建昌人,名字不详,明太祖曾亲撰《周颠仙传》记其事。
【译文】
枚乘说:“生着长长眉毛和洁白牙齿的美人儿,是砍伐你性命的斧头。”周颠仙所说的婆娘歹毒,就是这个。
黄庭坚①尝过范景仁②,终日相对,正身端坐。景仁言:“吾二十年胸中未尝起思虑,一二年不甚观书,若无宾客,则终日独坐。夜分③方睡,虽儿曹欢呼,咫尺④不闻。”东坡曰:“范景仁平生不好佛,晚年清慎减节,嗜欲物不芥蒂⑤于心,却是学佛作家⑥。”
【注释】
①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出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开创江西诗派。书法为“宋四家”之一。
②范景仁:宋范缜字。
③夜分:犹言夜半。
④咫尺:咫,八寸。比喻极短距离。
⑤芥蒂于心:芥蒂,细小的梗塞物。比喻胸中的怨恨、不快。
⑥作家:佛家语,禅家有大机用之称。
【译文】
黄庭坚曾经到范缜家去,两个人整天相对,端端正正地坐着。范缜说:“我二十年以来,心中未曾产生任何思想考虑,近一两年来不大看书,如果没有客人来访,就整天默然独坐。夜半时才睡觉,虽然儿辈欢笑呼唤,近在咫尺,我什么也没有听到。”苏轼说:“范缜一生不信佛,到了晚年,清心寡欲,谨慎小心,减省节约,嗜好欲望丝毫也不萦记心上,倒是一个学佛坐禅的作家。”
刘元城云①:“安世寻常未尝服药,方迁谪时年四十有七,先妣②必欲与俱,百端恳辞不许。安世念不幸使老亲入于炎瘴之地,已是不孝,若非义,固不敢为,父母唯其疾之忧③。如何得无疾?只有绝欲一事,遂举意绝之。自是逮今,未尝有一日之疾,亦无宵寐之变。”陈曰④:“公平生学术以诚入,无往而非诚,凡绝欲是真绝欲,心不动故。”公曰:“然。”公曰:“安世自绝欲来三十年,气血意思只如当时,终日接士友剧谈,虽夜不寐,翼朝精神如故。”
【注释】
①刘元城:宋刘安世号。
②妣:母已死之称。
③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谓做子女的应谨守孝道,循规蹈矩,除了生病之外,其他没有什么事让父母操心忧虑。”
④陈:北宋沙县人,曾任谏官,学者称了斋先生。
【译文】
刘元城说:“安世我平常未曾服用药物,当被贬谪时年纪四十七岁,先母一定要跟我一起去,百般推辞也不答应。我想,不幸让老母去到南方炎热、瘴疠猖獗的地方,已经是不孝了。不符道义的事,固然不敢去做,然而,做父母的,唯一担心的是儿子身体是否健康,怎样才能使自己身体健康不生病呢?唯一的办法是断绝色欲,于是下决心断绝了。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没有一天生病,也没有宵寐床第争风吃醋的事发生了。”陈说:“老先生您一生的学术从诚入手,无处不体现一个诚字。所以,断绝女色是真正断绝,因为心不为女色所动。”刘元城说:“是的。”又说:“我自从断绝女色以来三十年,气血意识一如当年,整天接待士人朋友,剧烈地谈话,虽整个晚上不睡觉,到第二天早上,精神依然如故。”
任萃惠①登枢,年耆康强,吕许公②询服饵之法,萃惠谢曰:“不晓养生之术,但中年读《文选》③有所悟尔,谓‘石韫玉以山辉,水含珠而川媚’也。”许公深以为然。
【注释】
①任萃惠:未详。
②吕许公:未详。③《文选》:指《昭明文选》。
【译文】
任萃惠升任枢密使,年事已高却还健康强壮。吕许公询问他服食药饵长寿的方法。任萃惠抱歉地说:“我不知道什么养生之道,只是中年读《昭明文选》有所觉悟而已。就是说,‘石头里孕育着宝玉,使山色增辉;水里面蕴藏着珍珠,能使河流明媚。’”许公深以为说得对。
山谷①曰:“人生血气未定,不知早服仲尼之戒②。故其壮也,血气当刚而不刚,所以寒暑易侵耳。学道以身为本,不可不留意斯事也。”
【注释】
①山谷:北宋诗人黄庭坚,号山谷道人。
②仲尼之戒:《论语·子罕》:“吾未见好德和好色者也。”
【译文】
黄庭坚说:“人年轻时血气不稳定,不知早日遵循孔子关于‘好色’的警戒。因此到了壮年,血气应该刚强而不刚强,所以严寒酷暑的邪气容易侵犯,因而得病。学习养生之道的人,应该以身体为根本,不可以不留心这件事情。”
司空图①曰:“昨日流莺今日蝉,起来又是夕阳天,六龙②飞辔③长相窘,何忍乘危自着鞭。”戒好色自戕④者也。
【注释】
①司空图(837—908):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礼部郎中、中书舍人。
②六龙:古代传说指驾驶日车的“六龙”。
③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④自戕(qiāng):自杀;自己残害。
【译文】
司空图诗中写道:“昨天流莺欢歌,今日知了长鸣;清晨起床,瞬间又是夕阳西沉。太阳驾驭着六条龙拉的车子,在万里长空中飞奔;哪里忍心趁着危机之时,自己再加一鞭。”这是警戒好色纵欲残害自身的人。
杨诚斋①谑好色者曰:“阎罗王未曾相唤,子乃自求押到,何也?”即前诗之意。
【注释】
①杨诚斋(1127—1206):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累官至秘书监。其诗平易自然,清新活泼,自具风格,一时号为“诚斋体”。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
【译文】
杨诚斋戏谑好色的人说:“阎罗王还不曾招唤,你就自行押解到了,为什么呢?”这就是上面一诗所表达的意思。
《素问》①曰:“恬淡虚无,真气②从之,精神内存,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而不危也。”
【注释】
①《素问》: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有《素问》、《灵枢》两编,后分为两部书。
②真气,中医学名词,又叫元气,精气。由藏于肾的元气、吸入自然界的大气与饮食水谷之气结合而成,为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
【译文】
古代医书《素问》上说:“一个人清静无为,不求名利,那么他的元气充沛,精神饱满,病从哪儿来呢?因此,他的意志闲适而没有什么欲望,心情安宁而无所恐惧,嗜好欲望不能劳累他的双目,淫思邪念不会迷惑他的心灵。所以他能活到一百岁而动作行为不见衰老,因为他的道德完美而无危难。”
上蔡①曰:“色欲已断二十年来矣,盖欲有为,必须强盛,方胜任得,故断之也。”问:“用于势利②如何?”曰:“打透此关十余年矣。”
【注释】
①上蔡:宋人谢良佐,上蔡人。
②势利:形势便利。
【译文】
谢良佐说:“我断绝色欲已经二十多年了。人要有所作为,必须身强体壮,才能够胜任,所以就断绝色欲了。”有人问他:“对于形势与便利如何?”他说:“我打透此关已有十余年了。”
学问全在精神,精神不足,未有能立者。盖精者,二五之萃①,人之本,德之舆②也。二氏③合下爱养完固,故其学易明易成,吾儒忽此,独欠讲明,讲而弗信,欲掣④者也;信而守弗固,未有必成之志者也。
【注释】
①二五之萃:二,指阴阳。五,指五行,即金、木、火、水、土。萃,草丛生貌,引申为聚集。周敦颐《太极图说》:“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气而凝。”又《易》曰:“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②德之舆:道德的载体。
③二氏:释、道二教。
④掣(chè):牵引,抽取。
【译文】
做学问全看有没有精神,精神不足,未必能够有所建树。精气,是阴阳、五行的精华,是人身的根本元气,是道德的载体。佛、道两家讲究修炼、爱惜、护养、完聚、固定精气,所以,他们的学说容易明白,容易学成。我们儒家对于这个道理,独独欠于讲明白,讲了又没有人相信,情欲又在牵扯;相信了,又不能坚定地固守,没有一定成功的意志。
薛文清①曰:“人素羸瘠②,乃能兢兢业业③,凡酒色伤生之事皆不敢为,明其寿固可延永矣。如素强壮,乃恃其强壮恣意伤生之事,则其祸可立待也。此又岂非命虽在天,而制命④在己欤?”
【注释】
①薛文清:见前。
②羸瘠(léijí):瘦弱。③兢兢业业:恐惧貌,形容做事谨慎。
④制命:控制命运。
【译文】薛文清说:“一个人虽然素来瘦弱,如果能够小心谨慎,凡是酗酒贪色等伤生的事都不敢做,那么很明显寿命固然可以延长了。如果素来很强壮,于是依仗自己强壮而放纵自己,任意做伤害身体的事,那么灾祸会立刻降临。这难道不是虽有天命,而控制命运的却在自己吗?”
佛告诸沙门①慎无视女人,吾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所污。老者以为母,长者以为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敬之以礼,意殊当谛②。惟观自头至足,自外视内,彼身何有?惟盛恶露③诸不净种以释其意。
【注释】
①沙门:和尚。
②谛:仔细。
③恶露:佛家语。谓身上不洁之津液,如脓、血、尿、屎等。恶,憎厌之辞。露,即津液。
【译文】
佛告诉众和尚,要小心谨慎,不能不重视妇女。咱们当和尚的,生活在污浊的尘世之中,应该像荷花那样,出污泥而不染。老年妇女看做自己的母亲,年纪大的看做自己的姐姐,年轻的看做是妹妹,年幼的看做是女儿,尊重她们,礼貌相待,如果产生了淫思邪念,就要仔细考虑了。只要你看看她们,从头到脚,从外到内,身上能有什么呢?装的都是一包脓、血、屎、尿等不干不净的东西,这样,你的淫思邪念就立刻消失了。
昔有国王淫欲,比丘①以偈②谏曰:“目为眵③泪窟,鼻是秽涕囊,口为涎唾器,腹是屎尿仓。但王无慧目,为色所耽荒。贫道见之恶,出家修道场④。”又《伎女》偈曰:“汝身骨干立,皮肉相缠裹,不净内充满,无一是好物。皮囊盛污秽,九孔常流出。如厕⑤虫乐粪。愚贪身无异⑥。”又诗云:“皮包骨肉并尿粪,强作娇娆诳惑人。千古英雄皆坐⑦此,百年同在一坑尘。”
【注释】
①比丘:和尚。
②偈:颂,佛经中的唱词。
③眵(chī):眼屎。
④修道场:道场,佛教礼拜、诵经、行道的场所。
⑤如厕:上厕所。
⑥异:疑当作“益”。
⑦坐:由于。
【译文】
从前有个国王好色,放纵自己的情欲。有和尚用偈子劝谏道:“眼睛是藏眼屎的窟窿,鼻子是装脏鼻涕的口袋,嘴巴是盛痰涎的痰盂,肚子是贮存屎尿的仓库。但是大王你没有一双慧眼,以致沉溺女色而荒废了朝政。贫道我看这些就厌恶,所以出家做了和尚。”又有一首题为《伎女》的偈子说:“你一身枯骨,由皮肉裹缠,里面充满不干不净,没有一样好东西。皮囊里装满污秽,从九个洞里常常流洞出来。上厕所蛆虫喜欢你的大便,愚蠢地贪恋你对于身体没有好处。”又有一首诗说:“皮包骨肉和尿粪,故意装作妖娆的样子来诳骗迷惑男人。千古英雄都是因为这个犯错误,百年之后一起化作土坑里的尘埃。”
女色坏人,障圣道故。如截多罗树①头,芽永不生。智种亦然,女刀截,故善芽不发,是故女人切要远离。
【注释】
①多罗树:棕榈属。
【译文】
女色害人,因而阻碍圣道的传播。就像切断多罗树头,芽永远长不出。智慧的树种也是如此,为女色之刀所切断,善芽就长不出,因此切切要远离女色。
高僧嵬①戒行严洁,尝有一女子寄宿,自称天女,以上人有德,天遣我来劝勉其意。嵬执意贞确②,一心无扰,曰:“吾心若死灰,无以革囊见试。”女乃凌云而逝。顾曰:“海水可生,须弥③可倾,彼上人者,秉心坚贞。”
【注释】
①嵬(wéi):未详。
②贞确:犹贞固。
③须弥:须弥座,亦称金刚座,系佛像底座。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浅脚和饰纹。
【译文】
道行高深的和尚嵬,他的戒律行为非常严谨洁净,曾经有一个女子前来寄宿,自称仙女下凡,因为大和尚有道德,是上天打发我来,表示劝勉奖励之意。嵬和尚意志坚定,不为所动。说:“我的心已如死灰,不要用你的臭皮囊来试探我。”那女子于是凌云升空而去。临去时回头说:“海水可以生长,金刚底座可以倾倒,那个大和尚,心地坚贞不移。”
经云:“咄①哉世间,甚可怖畏。此处虚诳②,无有可爱,犹如画瓶,盛诸秽毒。此处难越,不能自出,犹如老象,溺彼深泥。此处自烧,犹如飞蛾,赴于明烛。此处危惧,犹如盲人,临于深谷。此处能伤,犹如利刀,涂之以蜜,愚人无智,舐③而求味。此处灭诸善法,无有遗余,犹如劫火④,焚烧一切。”
【注释】
①咄(duó):表示呵叱。
②诳(kuáng):欺骗。
③舐(shì):舔。
④劫火:佛家语,坏劫之末,有水、风、火三劫灾。劫灾之中火灾也。
【译文】
佛经上说:“咄!人世之间,多么让人恐怖畏惧。那儿虚伪欺骗,毫无可爱之处,好比美丽的花瓶,装满了许多污秽有毒的东西。那儿很难越过,不能自己跳出来,好比一头大象,沉溺到深深的泥潭之中。那么自行燃烧,好比飞蛾,飞扑到明亮的烛光之中。那儿非常危险恐惧,好比盲人来到深谷之前。那儿能够伤人,好比是一把利刀,上面涂满了蜂蜜,愚人没有智慧,反而用舌头去舔食追求美味。那儿灭除种种善法,没有余剩,好比是一场火灾,烧毁一切。”
永嘉云:“凡夫颠倒,为欲所醉,耽荒迷乱,不知其过。如捉花①,不悟毒蛇。智人观之,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热铁,不以为喻。铜柱铁床②,背烂肠,血肉麋溃,痛彻心髓。作如是观:唯苦无乐,革囊盛粪,脓血之聚,外假香涂,内唯臭秽,不净流溢,虫蛆住处。智者观之,但见毛发爪齿,薄皮厚皮,肉血汗泪,涕唾脓腈③,筋脉脑膜,黄痰白痰,肝胆骨髓,脾肺肾胃,心膏④膀胱,大肠小肠,如是等物,一一非人。识风鼓击⑤,诈为亲友,其实怨妒,败德障道,为过至重,应当远离,如避怨贼,是故智者观之如毒蛇,想宁近毒蛇,不亲女色。”
【注释】
①花:心,草名。
②铜柱铁床:古代刑具。
③脓腈:脓血烂肉。
④心膏:心上油脂。
⑤识风鼓击:识辨风血,鼓惑攻击。
【译文】
唐永嘉和尚说:“凡夫俗子,颠三倒四,为情欲所沉醉,荒废事业,意乱情迷,而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好比去采摘心草花,没有想到那儿有毒蛇盘踞。在聪明人看来,毒蛇的牙齿,狗熊猎豹的爪子,猛烈的火,炽热的铁,还不足以比喻它的厉害。铜柱铁床的酷刑,使你背焦肠烂,血肉糜烂,疼痛之极,透彻心髓。应该这样看待:情欲之事,只有痛苦而没有欢乐,臭皮囊里装的是粪,积聚的是脓血。外面涂的香脂,里面只有剧臭污秽,不干净的东西往外流尚,是虫蛆居住的地方。在聪明人看来,只见到汗毛头发指甲牙齿,厚度不一的皮肤,肌肉血液汗水泪水,鼻涕口涎脓血烂肉,筋络脉管脑浆膜衣,黄痰白痰,肺叶胆汁骨头精髓,脾脏肺脏胃腑,心上脂肪和膀胱,大肠小肠,如此等等的东西,逐一不是人所应有。窥测风向鼓惑攻击,假装是亲密朋友,实际上怨恨嫉妒,败坏道德,阻碍修行,所犯过错至为严重。应当远离它,像躲避心怀怨恨的盗贼那样。因此聪明人看它像毒蛇一样,宁肯接近毒蛇,不可亲近女色。”
经云:“夫女色者,犹如枷锁,劳人神识,愚夫恋着,不免械①。”
【注释】
①(chǒu)械:刑具,即手铐脚镣。
【译文】
佛经上说:“女色好比是枷锁,劳累人的精神意志。愚蠢的人贪恋着女色,免不了带上脚镣手铐。”
上阳子①曰:“惟淫欲为诸业之首,修行之士,先当屏绝。长春真人②对君,以欲为第一戒。《太微灵书》③以欲为十败④之首。修行无他,但能真实绝欲,余皆易事耳。世于绝欲为甚难者,皆愚痴之见。初学之士,试于无人之境,独行独卧,仍戒饮酒,日则以《丹经》⑤常玩,夜则以清净存心,眼前既无境乱,一切妄念悉除。稍有魔障⑥,愈坚其心。外则不令饥渴,内则常加滋补,如此半年一载,待其精气内固,自不思欲,若欲念未除,是精尚不全,更当固之,《丹经》云:‘精全者不思欲。’真名言也。”
【注释】
①上阳子:一说元陈致虚之号,一说明卓晚春之号。
②长春真人:元丘处机(1148—1227),号长春子。
③《太微灵书》:《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太微章第四》,道书名。
④十败:戒律名词,谓违背十败规条,则有损体相。《上清修身要事经》:“一败为好淫;二败为阴贼凶恶;三败为醉酒;四败为秽漫不净;五败为食一切含生之物;六败为食一切水中有生之肉;七败为食飞鸟肉;八败为食五辛之菜;九败为杀昆虫;十败为北向便曲……”
⑤《丹经》:道书名,炼丹之经。《隋书·经籍志》:“杂神《仙丹经》十卷、太极真人《九转还丹经》一卷……”⑥魔瘴:佛家语。瘴,一作“障”。魔头所设障碍,泛指波折意外。
【译文】
上阳子说:“只有淫欲乃是众多恶业之首,修行的人,首先应该戒除。长春真人回答皇上,以淫欲为第一应当戒除的。《太微灵书》以淫欲为十败之首。学道修行没有别的,只要能够真真实实地断绝淫欲,其余都是很容易的事。世上之人认为断绝淫欲很难,这是很愚蠢的看法。初学修行的人,试一试在无人的地方,单独行动,单独睡眠,而且戒除饮酒,白天经常把玩炼丹的经书,晚上保持清净的心境,眼前环境幽静,一切胡思乱想都不存在,稍稍有些外魔所设的障碍,更能坚定他的信念。从体外说,不要让他感到饥渴,对内就要常加滋补。如此一年半载,等到他精神元气内固,自然不会思念色欲之事。如果色欲念头没有去掉,自然是精气不全,更应当固定它。《丹经》说:‘精气充足的人不思情欲。’真是名言。”
五脏之神①:肝魂、肺魄、心神、肾精、脾意。若人恬淡,则神定魂清,意安魄宁,精不走失。若人躁兢②,则神疲魂浊,意乱魄散,精遂溃耗。夫人非不欲安而寿,而日应酬,神稍痿倦,则三尸③九虫④作我蟊贼⑤。是以丹田⑥之真为其所扰,精进⑦之士,必尸虫消绝,五脏之神各安其职。故《度人经》⑧曰:“五帝,侍卫也,三尸乃人身三部阴浊昏邪之气。上尸彭踞居人头,中尸彭踬居人肠,下尸彭居人足。凡人嗜欲贪淫,种种不善,皆尸鬼所使。庚申等日,诣天曹言人罪过,毫发不遗,欲人速死,彼则欣跃。”《古仙》诗曰:“穷尽世间无限法,除非丹药斩三尸。”
【注释】
①五脏之神:指心、肝、脾、肺、肾等五个脏器。中医学认为五脏具有贮藏精气的功能,分别与躯体的某些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
②躁兢:心挂名利,急于活动。
③三尸:道教谓在人体内有作祟的神,称为“三尸”或“三尸神”。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本文则另有所指。
④九虫:人身九种寄生虫:即伏虫、蛔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膈虫、赤虫、晓虫。
⑤蟊贼:原谓吃禾苗的害虫。后常用以比喻对人民或国家有危害的人或事物。
⑥丹田:道家指男子精室、女子胞宫,内藏精气。又人体部位名,脐下为下丹田,心窝为中丹田,两眉间为上丹田。
⑦精进:精心一志,努力上进。
⑧《度人经》:道教重要经典之一。
【译文】
五脏的神灵:肝魂、肺魄、心神、肾精、脾意。如果一个人恬静淡泊,不求名利,那么他的心神安定,肝魂清净,脾意安宇,肺魄平静,肾精不会走失。如果一个人热中功名利禄,急于追求名利,好与人争竞,那么他的心神疲倦,肝魂混浊,脾意迷乱,肺魄消散,肾精就溃损消耗。人们不是不想安定而且长寿,但天天应酬,心神稍稍痿弱疲倦,那么体内隐伏的三尸九虫就会出来作乱危害。因此丹田内的精气受到它们搔扰,精心一志、努力上进的修行之士,一定要把尸虫消灭干净,五脏的神灵才能各自安于他们的职守。因此,《度人经》说:“五位天帝是五脏神灵的保护者,三尸是人体上、中、下三部分阴浊昏邪之气。上尸名彭踞,住在人的头部;中尸名彭踬,住在人的肠中;下尸名彭,住在人的脚部。凡是人们的嗜欲贪淫,种种不好的行为,都是尸鬼所指使的。到逢庚逢申的日子,这些尸鬼就到上天那里诉说人的罪恶过失,虽毫发小事,也不遗漏,想要人早死,他们才高兴跳跃。”《古仙》诗中说:“用尽了世上无数的法子也不行,除非炼就内丹才能斩去三尸虫。”
淫欲之人,体有秽气,若见修行之人,急当回避,毋触忤①其真气,以招殃祸。佛经云;“护净戒者绝色欲也,行住坐卧,及经行处,其他吉祥。”李昊②曰:“陈述古多欲,为鬼所侮。吾断欲久矣,故鬼不敢见,非有他术也。”
【注释】
①触忤:触违逆。
②李昊:五代后蜀人。
【译文】贪色纵欲的人,身上有一股污秽之气,如果遇到修身养性的人,应该立刻回避,不要触犯忤逆他的真气,以致招来灾祸。佛经上说:“护净戒者断绝了色欲,他无论行走、站立、端坐、躺卧,以及经过的地方,都很吉祥。”李昊说:“陈述古贪色纵欲,为鬼所侮辱。我断绝色欲很久下,所以鬼不敢见我,不是有其他法术。”
夫人之生,禀①父精母血,成其躯壳。及乎年壮,与嗜欲俱却,将所受之精流于爱河欲海,丧之早者不满下寿,丧之迟者不满中寿,丧之晚者不满上寿②。若欲身安寿永,唯当绝欲宝精。人之寿命主乎精气,犹灯之有油,如鱼之有水,油枯灯灭,水涸鱼亡。奈何愚人以苦为乐,见色弃生,岂知精竭命亦随逝。
【注释】
①禀:领受,承受。
②下寿、中寿、上寿:一说:《左传·昭公三年》“三老”,孔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又一说:《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译文】人的出生,领受父母的精血而形成他的肉体。等到年纪大了,他的真元精气与嗜好欲好一起增长,把从父母那儿承受的精血都流入情欲的海洋,丧失精血早的活不到六十岁,丧失较迟的活不到八十岁,丧失晚的活不到一百岁。如果想健康长寿,惟一应当做的是断绝情欲,珍惜精气。人的寿命受到精气的支配,好比灯中有油,鱼儿有水,油枯了灯就熄灭,水干涸鱼就死亡。没奈何愚人把苦当作乐,见到美色连性命也不要了,哪里知道,精尽命也没有了。
七魄①在身,使人昏淫;三魂②喜人为善。本命日③魂神降体,其日能清净身心,不酒不色,更衣焚香,坐不睡眠,即得魂与魄合。魂属阳,魄属阴,阴阳相合,道气内降,命根④坚固,身体清安。若以酒色昏乱形体,魂归一见,去身七步之远,秽恶冲射,魂乃复去。七魄因魂不能来合,则其阴气愈盛,鼓舞得志,肆情恣欲,若三度昏乱,魂不合魄者,则阳衰阴壮,七魄与阴鬼交通,但思淫乱。
【注释】
①七魄:道家谓人身有七魄,曰尸狗、伏尸、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辟臭。
②三魂:道家谓人身有三魂。曰:胎光、爽灵、幽精。见《云笈七签》。
③本命日:未详。
④命根:道家内炼名词,指生命的基本元素精、气、神。
【译文】有七魄在身上,人就昏迷思念淫欲;而三魂就喜欢人做善事。在本命日那一天,魂神降临人体,这一天人的身心都清净,不喝酒,不近女色,更换干净衣服,点燃香,静坐不眠,就可让魂魄结合。魂属阳,魄属阴,阴阳结合,道气下降体内,精气神坚固,身体清净安定。如果因为酗酒、贪色,昏迷混乱了形体,魂归来时看到了,离身体七步之远,受到污秽气味的冲射,魂即刻又离开了。七魄因三魂不来与之结合,那么阴气愈来愈盛,受到鼓舞,得意忘形,肆情放纵欲望。如果三次昏乱,魂不与魄结合,就阳气衰弱,阴气强盛,七魄与阴气交往,但思淫乱之事。
常人精每亏少。但凡交感①,激挠②一身之骨格③,搅动一身之精髓④。情欲才动,心君⑤亦淫,三尸搬于上,七魄摧于下,方得精自两颈而上,由五脏升泥丸⑥,与髓同下,自夹脊双关⑦至外肾⑧交⑨,此为五浊0瑏瑠世间法。故李宜春曰:“精之在体在骨络0瑏瑡,犹金之有液0瑏瑢,水之有脂,因欲火下炽,遂克化而为物。”庄子0瑏瑣曰:“既已为物矣,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善摄生者,先除欲念。
【注释】
①交感:两两相互感合。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二气指阴阳。本文指男女交合。
②激挠:激:冲,激厉。挠,扰,动。
③骨格:为“骨骼”之误。
④精髓:精,精液。髓,骨髓。
⑤心君:心为五官百骸之首,故曰心君。
⑥泥丸:道家上丹田,在两眉间。
⑦夹脊双关:经穴名,在人背脊二十四节上下之正中。
⑧外肾:我国旧称睾丸为外肾,而称肾脏为内肾。
⑨交:即“交媾”,阴阳和合,男女交合。
0瑏瑠五浊:佛家语,曰众生浊、见浊、烦恼浊、命浊、劫浊。
0瑏瑡骨络:亦“骨骼”之误。
0瑏瑢“金之有液”句:五行中金生水,金亦熔而成液体。五行中的水包括一切液体。
0瑏瑣庄子:战国时哲学家庄周。
【译文】常人的精液每每亏损减少。凡是男女交合,激动骚扰一身的骨骼,搅动一身的精髓。情欲刚刚萌动,心里也产生淫欲的念头,于是三尸在上面搬弄,七魄在下面催促,方才能使精气自两颈而上,由五脏上升到泥丸,又与骨髓一起下行,从背脊双关穴下行至睾丸交媾,这就叫做浑浊不净五种世间法。所以李宜春说:“精气之在人体在骨骼,犹如金熔而有液体,液体中有油脂,因为情欲之火在下炽燃,就能够把精气化而为精液的物质。”庄子说:“既然已经化而为物质了,想要再回复归根,岂不是很困难吗?”善于养生的人,必须先去掉情欲的念头。
刘真人洛阳三年,日唯观空遣妄,爱根才动,便诵曰:“北都泉曲府①,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诵此谣章,爱根斩然。盖北都泉曲府,乃人之欲根也。欲根才动,罗酆②起漫漫之黑云,六鬼交锋,妖精趱③淋淋之苦雨。学人到此,要降伏之。
【注释】
①北都泉曲府:北都,地府名。一名酆都泉曲府。
②罗酆:道都谓鬼王都城所在地。谓在北方癸地。
③趱(zǎn):赶,加快。
【译文】刘真人在洛阳三年,每天所做的只是内观空虚,外遣杂念。爱欲之根才动,立刻诵读:“北都泉曲地府,中有万鬼群魔。但想遏止人算,继绝人的命门。”诵读了这道谣谚,爱欲之根立刻斩断。原来北都泉曲府就是人的情欲之根。欲根刚刚蠢动,罗酆鬼城随即黑云滚滚,群鬼交锋,妖怪立刻下起淋淋苦雨。这个时候,学习修炼的人一定要降伏它们。
玄同子①曰:“仙家只要留得精住,则根本壮盛,生气②日茂。若欲心不息,灵根③不固,则精薄而元气之生日少,渐渐竭尽,以至于亡。”禅客④曰:“若不断淫欲而学禅观⑤,犹蒸砂为饭,虽百千劫⑥,只名熟砂,不得为饭,然此事须在清心绝念上下工夫。”
【注释】
①玄同子:邵桂子,宋淳安人,本姓吴,邵氏扶养,从其姓。字德芳,号玄同,以文著名。咸淳进士,官处州教授,后弃官归,凿地构屋其上,名雪舟,著《雪舟脞录》、《雪舟脞谈》。
②生气:活力,生命力。
③灵根:一、指舌,二、指舌根。三、肾的异名。
④禅客:参禅之僧。
⑤禅观:谓参修禅理洞观大道。
⑥劫: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叫做“一劫”。
【译文】
宋邵桂子说:“修行的人只要留得精元在,则人体的根本强壮,生命力越来越旺盛。如果淫欲之心不断绝,那么灵根不坚固,则精力稀薄而元气的产生也一天天减少,以致逐渐枯竭,到最后死亡。”参禅的和尚说:“如果不断绝淫欲而要学习参悟禅理,就好比要蒸砂做饭,虽千百劫数,也只能叫做熟砂,不能成为饭。然而,这件事必须在清心绝欲上下工夫。”
《宗镜录》①曰:“久种善根深,逢尘尘不侵。不是尘不侵,自是我无心。”此正所谓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邪魔不入,欲火潜消,自在逍遥,与虚空②等,方是绝欲。世人不知,随起随抑,伤损元和③。或又以不泄为还精补脑,神气已去,徒留败滞之物于腰肾,致成奇疾,何其昧哉?
【注释】
①《宗镜录》:佛学书名,一百卷。宋初杭州慧日永明寺禅师延寿(904—975)集录集教各宗教义,抒发己见,旨在以教悟宗,自认是“宗门宝镜”,故名。
②虚空:寂寞无人之境。
③元和:指人含气漱口所生的津液。
【译文】《宗镜录》上说:“长久以来播种的善根很深,即使逢到纤尘也不能侵犯。不是尘埃不侵犯,只因为是我心中没有杂念。”这正是所说的,随着心里洁净,佛土也洁净,邪魔不能侵入,情欲之火也暗暗熄灭,自在逍遥,心中一无所有,方才称得上是断绝欲念。世上的人不知道,随时产生欲念,随时压抑下去,这样伤损元气。或者又以为不排泄,把精液还回去用来补益大脑,但是精神元气已经丧失,白白留下败坏滞留的东西在腰肾之间,以致成为怪病,多么愚昧啊!
士子读书作文辛苦,最宜节欲。盖劳心而不节欲则火①动,火动则肾水②日耗,水耗而火炽则肺金受害,传变为劳瘵。
【注释】
①火:指真气。
②肾水:精液。
【译文】
读书人读书写文章非常辛苦,最应该节制情欲。劳心而不节制情欲则真气动,真气动则精液一天天耗损,精液耗损而真气炽热,则肺金受害,转变成为肺病。
关中①隐士骆耕道常言,修养之士,宜书月令置诸左右②,夏至宜节嗜欲③,冬至宜禁嗜欲。盖一阳初生,其气微矣。如草木萌生,易于伤伐,故当禁之,不特节也。且嗜欲四时皆损人,但冬夏二至,阴阳争之时,尤损人耳。
【注释】
①关中:一说秦都咸阳,汉都长安,因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一说秦岭以北范围内。
②月令:本为《礼记》篇名,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相关事物,并把各类事物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此指时序节令。
③嗜欲:泛指各种嗜好和欲望,本文专指情欲。
【译文】关中地方的隐居之士骆耕道常说,修身养性的人,最好把月份牌放在左右,夏至时应该节制情欲,冬至时应该禁止房事。因为冬至阳气初动,气息很微弱,好比草木刚刚萌发,容易受到伤损,所以不但是节制,而应当禁止。而且这种情欲一年四季都有损于人,但冬至夏至,正是阴阳二气相争夺之时,尤其损伤人的身体。
清净则内腠①闭距,虽大风②苛毒弗之能害③。
【注释】
①内腠:腠(còu),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
②大风:泛指诸风邪的总称。
【译文】
一个人内心清静洁净,则内腠封闭,虽然遇到大风苛毒也不能危害于他。
东垣①云:“主闭藏②者,肾也;司疏泄③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④,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⑤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合,亦暗流而疏泄矣。所以圣人只自教人收心养性,其旨深矣!”
【注释】
①东垣:李杲金,真定人,字明之,号东垣老人,通《易》,尤精医,称神医。
②闭藏:封闭守藏。
③疏泄:疏风泄热,即解表清热。
④相火:中医学名词,一般认为相火属于肾,寄于肝、胆、心包、三焦等脏腑,能温养全身,有推动脏腑的功能。如相火妄动,则能致病。⑤君火:即心火。君火主后天,相火主先天。
【译文】
东垣老人说:“主管封闭守藏的是肾脏,担任疏导宣泄的是肝脏。两脏都有相火,且两者与心脏联系。心脏是君火之所在,为外物所感应就容易蠢动,心动了相火也动,相火一动精液自然走失。相火翕然而起,虽然不交合,必暗暗流滑而疏泄了。所以,圣人只是教人自己收心养性,其意旨很深。”
四月属巳,五月属午,火大旺,火旺则金衰,六月属未,土大旺,土旺则水衰。古人于夏,独宿淡味,兢兢业业,保养金水二脏,正嫌火土之旺尔。《内经》①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温。”十月属亥,十一月属子,火气潜伏闭藏,以养其本然之真②,而为来春发生升动③之本。此时恣欲戕贼,至春升之际,下无根本,阳气轻浮,必有温热之病。此五个月,一年之虚耳。若上弦④前下弦⑤后,月廓月空,为一月之虚。风雾大雷虹电,暴寒暴热,日月薄蚀⑥,愁怒惊悲,醉饱劳倦,谋虑勤动,为一日之虚。若病患初退,疮痍正作尤不止,一日之虚,与俗所谓注夏病⑦,此四者之虚,亦宜暂远帷幕⑧,保全天和⑨。前五个月宜出居于外,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也。
【注释】
①《内经》:即《黄帝内经》,古医书。
②真:真阳,真气。
③升动:上升。
④上弦:农历每月初八、初九。
⑤下弦: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
⑥日月薄蚀:日食,月食。
⑦注夏病:病名,每遇春末夏初,头痛脚软,食少体热,名注夏。
⑧帷幕:指女色。
⑨天和:谓自然的和气。
【译文】
四月在十二地支中属巳,五月属午,心火大旺,心火旺就肺金衰,六月属未,脾土大旺,脾土旺则肾水衰。所以古人在夏天,单独睡眠,饮食清淡,兢兢业业,小心谨慎,来保养肺、肾两个脏器,正是因为心、脾太旺。《黄帝内经》说:“冬天不保养精力,春天必定要得温病。”十月属亥,十一月属子,心火之气潜伏闭藏,用来保养本来的真气,作为第二年春天真气升动的根本。如果在这个时候放纵肉欲,戕害身体,到第二年春天,地气上升,身体下部没有根本的元气,阳气轻浮,必定有温热之病发生。这五个月,是一年中人身最虚弱的时候。若农历每月初八、初九之前,二十二、二十三日之后,当月亮空廓,是一个月中人身最虚弱的时候。如果刮大风,下大雾,打雷闪电,虹霓出现,突然冷,突然热,日食月食,或者遇忧愁、嗔怒、惊恐、悲伤之事,或者酒醉饭饱,劳累疲倦,思谋过虑,勤劳运动,是人身一天中最虚弱的时候,像病后初愈,疮痍正在发作不止,人身一天中最虚弱的时候,以及俗话所说的注夏病一起,这四种人身最虚弱的时候,也都应该不近女色,来保全自然的和气。前面所说的五个月应该出居到外面去,看不到可以产生欲念的女色,心里不致于迷惑而混乱了。
人从欲中生死,孰能无欲?但始则浓厚,次则淡薄,次则念头虽起,过而不留,次则虽有念,如嚼蜡而无味,又次则无念,斯为工夫耳。古箴①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仙家道人非有灵,积精养②以成真。”
【注释】
①箴: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规劝告诫为主。
②:同“气”。
【译文】
人从情欲中诞生,也在情欲中死亡,哪里能够没有情欲呢?但开始时特别浓厚,其次就淡薄了。再次是欲念虽然产生但不持久,又次虽有念头但味同嚼蜡,最后就没有欲念了,这就是工夫!古箴言说:“不怕欲念产生,只怕觉悟迟缓。”“仙家道人并非有什么神通,乃是积蓄精力,培养元气,因而修炼成仙。”
吕纯阳①云:“独上高峰望八都②,黑云散尽月还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养得儿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生生世世常如此,争似留神养自身。”
【注释】
①吕纯阳:吕洞宾(798—?),俗传八仙之一。
②八都:犹八方也。
【译文】
吕洞宾诗中写道:“独自登上高峰眺望四面八方,乌云一时消散,只剩下一轮孤零零的月亮。苍苍茫茫的宇宙之中人无数,有几个男儿是真正的好儿郎。”“养得一个儿子与我一模一样,如今我已枯槁憔悴儿子也精力消耗光。人们世世代代都是这个样子,那里胜过留着精神保养自己心宽体胖。”
孙仙姑①云:“十岁童男正好修,大丹②无漏可全周。金丹③舍利④全不坏,清净身心赴瀛洲⑤。”“二十上下聚浑家⑥,活鬼同眠心不怕。掀翻金鼎⑦走丹砂,拽倒玲珑七宝塔⑧。”“三十已上火院⑨牵,恰似蚕儿茧内眠。浑身上下缠缚定,不悟菩提0瑏瑠不悟禅。”“四十生男长女多,元阳耗散损中和0瑏瑡。思量苦来从前苦,急急贪花恨不多。”“五十以上老来休,少年不肯早回头。直待元阳耗散尽,恰似芝麻压尽油。”“六十四五老干巴,孙男孙女眼前花,那怕七十活一百,皂角揉残一把查。”“回光影里一骷髅,半卧荒郊半土丘。喉中若有三寸气,贪财好色逞风流。”“妻是猛虎儿是狼,我在群中作一羊。但得喜时同欢喜,他们烦恼我遭殃。”“背上搭鞍驴共马,鼻内穿索驼共牛。为甚畜生偏受苦,好人劝着不回头。”
【注释】
①孙仙姑:金代女道士,法名不二,号清净散人,或称孙仙姑,宁海人,马丹阳之妻,王重阳度化出家,为全真教七子之一。
②大丹:即内丹,道教修炼功法之一种,与外丹相对而言。
③金丹:仙人道士谓不老不死之药。
④舍利:佛骨。
⑤瀛洲:传说中的仙山。
⑥浑家:妻子。
⑦金鼎:内丹名词,中丹田异名。炼丹之炉。
⑧七宝塔:多宝塔,隋文帝所建。
⑨火院:火,中医六淫之一。六淫为风、寒、暑、湿、燥、火。
0瑏瑠菩提:道,觉悟。
0瑏瑡中和:中正和平
【译文】
孙仙姑说:“十岁的童男正好修行,内丹没有漏失可以完整周全。不老之药的金丹和佛骨舍利都没有损失,保持了清洁干净身心登仙到瀛洲。”“二十岁左右娶了个老婆,与活鬼在一起睡觉心里也不害怕。等于是掀翻了炼丹的金鼎走失了丹砂,拽倒了玲珑剔透的佛家多宝塔。”“三十岁时已上了火院,恰好像是蚕儿在茧内睡眠,浑身上下都缠住了,不悟道来也不悟参禅。”“四十来岁生男育女已很多,元阳精力消耗失散有损中和,想起苦来从来都是苦,急匆匆贪花只恨还不够多。”“五十岁来老了万事休,只怪少年时代不肯早回头,一直等到元阳耗散尽了,恰好比是芝麻榨干了油。”“六十四五老得干巴巴,孙儿孙女眼前晃动看得眼发花,哪怕活到七十一百岁,等于是皂壳揉残了只剩下一把渣。”“最后只留得回光影里一幅骷髅,一半卧在荒郊一半成了土丘。喉咙之中如果还有三寸气,还要贪财好色逞风流。”“老婆是猛虎儿是狼,我是羊群中的一头羊。但得他们高兴我也高兴,他们烦恼我就遭殃。”“背上搭了鞍子我就是驴和马,鼻内穿根绳索我就是骆驼和牛。为什么要像牲畜那样偏偏受苦,好人劝着却不回头。”
《中和集》①曰:“天壬地癸②,乃天地元精③。元气节之于外则成人,益之于内则成丹④。世人不知生男生女实由命分中得,不由人力。若不断淫绝欲,自为修养,直待精华耗竭,早至夭亡,大可惜也。又岂知寡欲而得男贵而寿,多欲而得男浊而夭耶?”
【注释】
①《中和集》:书名,道教内丹炼气著作,六卷,元代李道纯撰,荣志颐编。
②天壬地癸:指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所必需的物质。它来源于肾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充实。
③元精:指天地之精气。
④丹:内丹。
【译文】
《中和集》说:“天壬地癸,乃是天地元气的精华。元气节制于体外就可以成为人,补益于体内就炼成内丹。世上人不知道生男生女实由命中所得,不由人力。如果不断绝淫欲,来自行修身养性,一直等到精气元华耗散竭尽,早早灭亡,太可惜了。又哪里知道,清心寡欲而生男孩,必然显贵而长寿,多情纵欲而生的男孩愚昧而短命呀!”
《碎金录》①曰:“吾谛观②人世,③然趣④死者,如百川东注也。其死所有二焉:触名位之祸机,冒衽席⑤之畏途。能不迩者,万万中或有一二。”
【注释】
①《碎金录》:宋人晁迥有《法藏碎金录》,碎金,比喻珍贵的简短杂著。
②谛观:仔细观察。
③(kēng):急急奔走的样子。
④趣:急促,赶快。
⑤衽席:床席。此指男女床第之事。
【译文】
《碎金录》说:“我仔细观察人世间,急匆匆奔赴死亡的人,好比百川在流入海一样。他们的死亡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触犯了名誉地位的祸端,另一个是冒犯了枕席之上贪好女色的这条畏途。能够不这样的,一万人中间或有一两个而已。”
清虚丈人①食雄鸡语人曰:“雄鸡骨强肌涩,亡阳故也。鸡②则不然。君子可以知惜精保身之术矣。”
【注释】
①清虚丈人:宋人王巩号。
②鸡:公鸡长到刚成熟时,为促其快速生长,而阉割其睾丸,称鸡。
【译文】清虚老人吃雄鸡时对人说:“公鸡骨头硬肌肉粗涩,是因为失去了元阳。阉鸡就不是这样。君子因此可以知道爱惜元阳,保养身体的办法了。”
许鲁斋①曰:“万般补养皆为伪,只有操心是要规。象山先生②登鬼谷山③,行泥涂二三十里,云平日极惜精力,不轻用,以留有用处,所以如今如是健,诸人皆困不堪。”
【注释】
①许鲁斋:元代许衡,号鲁斋。
②象山先生:陆九渊(1139—1193),南宋哲学家。
③鬼谷山:地名,在河南登封东南,昔日鬼谷子隐居的地方。
【译文】许衡说:“一万种补养品都是假的,只有留心保养是最重要的一条规则。陆九渊攀登鬼谷山,在泥淖的途中行走了二三十里路,说自己平常极其爱惜精力,不轻易耗损,以之留到有用的地方。所以,他现在还这样健旺,其他人就疲惫不堪。”
伯敏①于此心能刚制其非,只是持之不久耳。象山云:“只刚制于外,而不内思其本,涵养之功不至。若得心不明白正当,何须刚制。且如在此说话,使忽有美色在前,老兄必无悦色之心,若心常似如今,何须刚制。”象山曰:“初学者能完聚得几多精神?才一霍②便散了。某平日如何样完养③,故有许多精神难散。”又曰:“小心翼翼,昭事④上帝,上帝临汝,无贰尔心,战战兢兢,那有闲管时间!”(此象山完养工夫。)
【注释】
①伯敏:宋人汪昌寿号。
②一霍:短暂的时间。
③完养:完善保养。
④昭事:虔诚敬奉。
【译文】
宋代汪昌寿对于欲念之心,能够强制它的萌动,但是不能持久。所以陆九渊说:“只能从外部强制,而不能从内根究原因,那是涵养功夫不到家。如果人从心眼里明白怎样做才正当,何必强行控制。而且如果在这里说话,假使忽有一美女出现在眼前,老兄你一定没有喜爱女色的心思,如果心思常常像现在这样,何必要强制自己。”陆九渊又说:“初学修身养性的人能够团聚得多少精力神气呢?顷刻之间就散了。我平常是如何完善保养自己,所以才有许多精力元气难以散失。”又说:“小心翼翼,虔诚敬奉上帝,上帝降临于你,无生贰心,战战兢兢,哪里有管闲事的时候呢?”
阳明先生①曰:“绝饮酒,薄滋味,则气自清;寡思虑,屏嗜欲,则精自明;定心气,少眠睡,则神自澄。”
【注释】
①阳明先生:明哲学家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余姚人,尝筑室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
【译文】
王守仁说:“戒断饮酒,淡薄滋味,那么你的元气自然纯净;少思前虑后,抛弃嗜好和情欲,那么你的精神自然清朗;稳定心绪,少睡眠,那么你的神气自然澄清。”
按:《难经》①有损肾、益精、少阴、气绝、骨枯诸论,与脉经肾经病证,及《首椤严经》②佛示阿难第一戒淫等教,皆词旨深奥,难于参悟。兹所采录,惟古训之易晓者,故鄙俗不忌也。夫里曲村谣,樵歌牧唱,苟可以回风而劝俗,则不必庄语之以《典》、《谟》、《诗》、《礼》之文矣③。而亦何病其鄙俗也哉。初机④之士,凡置一册,或火自内起,或魔从外来,净心披阅,然⑤知惧,似炎郁⑥而御雄风,道渴而投甘露⑦也,有不清凉称快者乎?昔懒安⑧牧牛,一回入草,蓦鼻拽回,猛着精彩,久自纯熟。谓滋编为鼻之具亦可也。彼上根大乘⑨,灵明0瑏瑠照了,色即是空,夫何藉此?
【注释】
①《难经》:中医学书名,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
②《首椤严经》:佛经名,十卷。
③《典》、《谟》:《尚书》中《尧典》、《舜典》、《大禹咎繇谟》等篇。《诗》:指《诗经》。《礼》:有《周礼》、《仪礼》、《礼记》,一般称《礼》则指《仪礼》。
④初机:初识禅机。
⑤(jué):惊也。然,恐惧貌。
⑥炎郁:炎溽也。
⑦甘露:甘甜之露。
⑧懒安:未详。
⑨大乘:大乘佛教,大对小而言,乘是指运载工具,比喻普渡众生从现实世界的此岸到达悟的彼岸。
0瑏瑠灵明:心。
【译文】
按:《黄经八十一难经》中有损肾、益精、少阴、气绝、骨枯等论述,与脉经、肾经病症,以及《首椤严经》中佛所指示的阿难第一戒淫等的教诲,都是词语旨意深奥,难于参悟理解。现在所采录的,只是古训中容易理解的,所以鄙俗也不忌讳。俚曲民谣,樵夫牧童的歌曲歌词,如果可以移风易俗,其文词就不必像《典》、《谟》、《诗经》、《礼》那样庄重典雅了。又何必因为其鄙俗而认为是毛病呢?初学修行的人,放一本在身边,或欲火内起或魔障从外部侵犯时,专心致志地翻阅,然后然知道警醒害怕,这就好比在炎热的夏天遇到大风,走在路上口渴时而给以甘露,哪有不感到清凉而称快的呢?过去懒安放牛,有一次牛进入到草丛,牵着牛鼻子拽了回来,刚开始,猛然觉着很精彩,次数多了也就纯熟不以为奇了。说这本书是穿牛鼻的绳索也可以。那上等根器的大乘教人,心灵内视,知道一切所见所感的都是虚空,又何必要靠这呢?
跋
万历壬午①秋,邑父母褚侯以才望调浦城②,濒③行攀卧④者不啻千万计。余不肖亦编籍之一人,是日随父老后追留百里许。侯命舍帷⑤,进诸父老而慰遣之。因出箧中所携书一册,谕之曰:“此滁上⑥皆春居土作也,养生者诚不可不知云。余拜受而阅之,则《食色绅言》也。二者人之恒性,居士顾欲人有以制节之,而吾侯又以遗之,得无与作者之意同乎?孟子⑦曰:“养生,王道之始。”侯⑧宁逾岁,其施为注厝⑨,凡王政之所当先者,颂其口碑,存之方册0瑏瑠,固非楮氏0瑏瑡所能殚言0瑏瑢。兹又以此寿吾民,欲老安少怀,咸于是焉致之。侯之惠于宁者既深,而爱于吾民者何切,至林林总总0瑏瑣,继自今克保天和而免于夭折者,孰非侯之赐哉?父老谓宜广其传,因付之锓梓0瑏瑤而纪其岁月云。杨廷贵撰。
【注释】
①万历:明福宗年号(1573—1620)。万历壬午。1582年。
②浦城:县名,在福建省北部。
③濒:临近。
④攀卧:攀车卧辙,加以挽留。
⑤(chān)帷:车上的帷幕。
⑥滁(chú)上:滁县,在安徽省东部。
⑦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儒家学派继承人,人称“亚圣”。
⑧(lì):到。
⑨注厝:同“注错”,即措施,措置。
0瑏瑠方册:简牍。
0瑏瑡楮氏:纸。
0瑏瑢殚言:尽言。
0瑏瑣林林总总:所有的,大大小小的。
0瑏瑣锓(qǐn)梓:刻版,印刷。
【译文】
明朝万历壬午年秋天,县里父母官褚侯以才能名望迁调到浦城。临走时,攀车卧辙挽留他的人成千上万。不才我也是本地在册的一人,那一天跟随在父老的后面,追留一百多里路。褚侯命人放下车上的帷幕,请来诸父老,安慰他们,劝不要再远送。因而拿出箱箧中所携带的一本书,晓谕众人说,这是滁上皆春居士所作,想要养生长寿的人不可不读,云云。我拜谢接受,而后阅读了这本书,就是《食色绅言》。食色这两件事是人的本性,皆春居士要人加以节制,而我们的褚侯又以此书留赠给我们,这不是与作者的意图相同吗?孟子说:“养生,是实行王道的开始,”褚侯在宁地过了一年,他的功劳政绩,凡是那些有关政教首先应该举说、百姓有口皆碑、记录保存在简牍档案之上的事情,固然不是纸上所能尽言,而现在又以此书来寿养咱们百姓,想要老人安居,青年怀德,都于这里体现出来。褚侯对于宁地的恩惠非常深厚,而爱护咱们百姓又何其恳切。从今而后,所有那些保养天和而免于夭亡的,哪个不是褚侯所赐予的呢?父老们说此书应该广为传播,因此将它付诸刻版,印刷成书,而纪其年月。杨廷贵撰记。
创建时间:2006-2-1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