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师徒模式:引领新班主任成长的有效策略
作者:李 拉
一、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师徒模式”的内涵
师徒模式原本是教师培训中的一种模式,它是指新教师与老教师建立帮助合作关系,由老教师负责对新教师在业务上进行“传、帮、带”。通过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新教师可以对老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模仿,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再实践,从而逐渐体悟职业的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水平。
面向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师徒模式已经在教师培训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可以借鉴新教师培养的模式,建立面向新班主任培训的师徒模式,使新班主任能在资深班主任引领下更快地习得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其班级管理实践。
二、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师徒模式”的理论假设
班级管理是一种极富个性化的工作,而班主任的成长则是一个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与智慧的过程。班主任在长期工作中所形成的班级管理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缄默知识,是一种个性化的经验与实践智慧。这种知识和经验很难通过语言直接地表述出来。因而,一般的班主任培训只能使新班主任习得有关班级管理的常规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并不足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班级管理情境。对于新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的常规知识经验,如组建班集体、与学生个别交流、家长沟通等固然重要,但由于班级管理情境的多变性,新班主任更需要习得班级组织管理的实践智慧,或者说是应对复杂情境的班主任管理机智。
师徒模式为新班主任获得实践经验、形成班主任管理机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上所述,由于班主任工作的个体性和知识经验的缄默性,很难通过语言表述的培训形式传递给新班主任,但完全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由资深班主任对新班主任进行言传身教,使新班主任在观摩、参与与模仿的过程中,不断体悟和反思,并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践中运用,在真实情境中践行,从而系统地内化,形成个性化的班主任实践经验和管理机智。同时,资深班主任在指导新班主任管理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对自身以往的管理实践进行回顾与反思;与新班主任相互观摩切磋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班级管理经验的总结与内化,并实现了由零散实践经验向系统理论知识升华的过程。因而,师徒模式无论对新班主任还是资深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师徒模式”的运作与实施
(一)“师”的选择
师徒模式中“师”的选择相当重要,选择时要注意两点。
1.经验
一般情况下,所选择的“师”至少要有10年以上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责任心强,工作卓有成效,或者获得校级、区县级及以上等级的优秀班主任称号。他们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形成了系统的班级管理的知识与经验,这对于新班主任来说是一笔相当宝贵的财富。
2.同级
考虑到相同年级学生有更多的共性,所选拔的资深班主任最好能与新班主任处于同一年级,至少在年级跨度上不能相差太大。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呈现不同的阶段特点,同级班主任更方便相互观摩交流。
(二)师徒模式的实施步骤
人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然后上升到实践的过程。新班主任知识经验的获得,同样要经历先感性认知,再理性反思,然后用来指导实践的过程。因而,师徒模式的实施要遵循人类认知的特点与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分为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1.观摩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是即将成为班主任的教师的准备阶段,时间可安排在担任班主任之前的半年。新班主任在真正任职之前,要做好心理上、知识上的准备,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获得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此类培训,可以使“准”班主任们习得常规的班级管理理论知识。但要真正地认识班主任这个岗位,为未来的班主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必须深入到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去获得感性经验。因而,学校在选定新班主任之后,一定要安排至少半年的班主任“见习期”。可以预先选定“师”班主任,让新班主任以副班主任的角色进入“师”所在的班级观摩和实习,并尝试着在“师”的指导下去处理一些班级管理常规问题。“师”班主任要经常通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形式安排新班主任进入场景,获得感性经验。通过半年的见习,新班主任便能够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常规,并初步领会一些班级管理的策略,在心理上完成从一般教师到班主任角色的转变和适应。
2.初任班主任阶段
担任班主任之后的第一年,是教师真正步入班主任工作,走向独立管理一个新班级的初始阶段。这时,师徒的角色都要发生一些转变:新班主任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而“师”则以观察者、辅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出现。“师”不再具体干预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但要敏锐地观察新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一些表现,防止其在班级管理中走入误区。同时,对于新班主任遇到的一些棘手的、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突发事件、班级矛盾等,师徒可以相互切磋,分析问题情境,由“师”给予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还要鼓励新班主任在面对挫折时不要退缩和沮丧,要大胆地、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由于见习期在资深班主任指导下参与班级管理实践,已经增强了新班主任的自信,所以在初任阶段新班主任可以通过真实的班级管理情境,去理解和领悟班级管理策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实践,从而逐渐积累更为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3.反思与成长阶段
担任班主任的第二年到第三年是新班主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成长,走向成熟班主任的阶段。在资深班主任引领下,经过半年的见习和一年的工作实践,新班主任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班级管理理念,其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但我们也深切地认识到,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再实践,逐步成长的过程。这个时期,新班主任仍然会面临大量的不可预知的复杂管理情境,仍然会遇到诸多棘手的新问题。因而,保持与“师”班主任的交流沟通依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个时期,师徒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切磋,共同反思。“师”要引领新班主任从对班级管理技能、技巧的追求向形成班级管理理念提升,向形成个性化的班主任风格迈进。
(三)有效实施师徒模式的保障机制
师徒模式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学校的系列保障机制。学校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严格选择“师”班主任,建立监督与考评制度,同时对担任指导教师的班主任在职称评定、工资奖励、减少其它工作量等方面给予优惠性规定,从而提高师徒参与的积极性,最大化地发挥师徒模式在校本班主任培训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