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多元信息平台给班级工作插上翅膀
作者:童凯芝
变换的风景,不变的爱心
带着学生春游后,我用拍下的一张精彩照片作了手提电脑的壁纸,随后带着电脑到别的班级去上课。电脑打开的瞬间,这张照片出现在教室的大屏幕上,教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互相熟悉的学生们纷纷点评照片中的主角,言语中充满了羡慕。虽然随后展示的教学课件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但这个场景却深深地触动了我,原来小小的电脑壁纸也是一个凝聚学生、鼓励学生的好途径。
这以后,我有意地将班级的好人好事、活动中的精彩瞬间拍成照片,用作壁纸,经常更换。慢慢地,每次上课前电脑打开的瞬间成了学生们期盼的时刻,光荣上榜的微微窃笑,充满自豪;暂未上榜的也不急躁,默默努力;别班学生则充满了羡慕,这更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一个小小的平台因为一份爱心,焕发出无限光彩。
此时无声胜有声
新学期刚过去一个月,华就迟到了十五次,我已经采用了谈话、处罚、通知家长等各种办法,但一直没有效果。于是我尝试着给她发了一条短信,“你是班上深受同学欢迎的女孩,如果因为迟到总是受批评,实在太没面子,真希望你能重视并杜绝这一现象。”没想到她很快就回了短信,“好,保证不会了。”接下来的三天,华真没有迟到,我马上用短信加以肯定,“你的进步真让我高兴,你的诚信真让我为你骄傲。”虽然她没再回短信,但从她每次看我的眼神中,我知道她已有所触动,她的迟到次数也确实减少了许多。尝到了甜头,我迅速让班长收集每位同学的手机号码,经统计,班上的手机普及率竟然近70%。学生过生日时,我会发条短信祝贺她(他)的成长,并提醒她(他)莫忘了父母的艰辛;矛盾冲突加剧时,我会发条短信,沟通想法,平熄战火……
作为高中班主任,我们每天面对着这群十六七岁的学生,他们对社会、对生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并不成熟;他们经常犯些小错误,但又难以听得进当面的批评,在要求教育民主、平等、科学、个性化的今天,手机短信确实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
风景这边独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营造自然而然的教育境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被感染被感动,进而受到教育,这正是德育应该寻找的理想状态。
每进入一个单位,我们都会看见墙上张贴着员工的照片;打开电视,我们常会看到各种现象的展示或曝光。在这个数码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充分利用其营造班级的文化氛围,确实能淡化教育痕迹而提高教育效果。进入我班的教室,除了整洁的环境,最吸引人的便是教室后面的照片展览。十六七岁的学生正在爱美的年龄,将每个学生的照片在教室里面展出,既培养了集体归属感,也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每一次活动过后,或者隔一段时间,学生们都会主动更换自己的照片,常换常新,风景这边独好。对于学生中常见的违纪现象,或者好人好事,我也经常拿起相机,然后在班会课上“播放”。无声的批评,含蓄的表扬,使我这班主任既免了唠叨之嫌,又收了教育之效。
另辟蹊径,点石成金
毫无疑问,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禁止学生上网是不可能,也是不应该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作为班主任,又是历史老师,清明节到了,我会提醒我的学生,别忘了上网去给英烈送上一束电子鲜花,表达我们的哀思。反法西斯胜利日,我会告诉学生去相关网站看一看,了解法西斯的罪行,更知和平的可贵。近代中国经受的屈辱,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程……网络上有远比教材丰富的图文资料,比我们的说教更能感化学生。我也会将我的电子邮箱地址告诉学生,通过邮件与学生一起探讨班级的发展,讲一讲青春期的喜乐忧伤。
日新月异的时代影响着我们的学生,作为班主任也应当与时代同行,更新我们的教育手段,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云更白,天更蓝,心情更好,学生更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