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中学生认同感De培养

作者:张淑芳




  学生进入中学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这时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入手,使他们学会认同他人,认同自我,从而赏识他人,赏识自我,在认同和赏识中达到和谐。
  
  你好,新学校
  
  每个初一新生都带着理想和抱负来到新学校,但同时,陌生的环境又会让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对新同学的戒备,对新老师的隔阂,使之不能很快融入到新的班级中来。
  
  1.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学生正式报道之前把教室布置得整洁明亮,又充满书卷气,让每一个第一次走进教室的孩子感到亲切温馨。也可以设计这样的开学仪式:聆听第一次铃声。第一节课前先让学生站在教室外,铃声响过,学生排队安安静静地走进教室,坐好后,教师告诉大家:我们的中学生活开始了,现在,所有的同学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让我们放下过去的包袱,开始一段精彩的人生。然后大家互相介绍自己。这个活动让学生充满神圣感和受重视感,也会对新的班集体充满亲切感,充满期待。
  
  2.开展有趣的互动活动
  在小学,教师管得细,学生对教师有依赖感,而到了中学,学生找不到依靠,总觉得教师离自己很远,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情感抚慰,就怕教师置之不理。实现师生交流的主动权在教师,在与学生见面之前,班主任要多看学生的登记表,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等个人信息,见面后,尽快地记住学生的姓名,对学生来说,第一次就被新老师认识是非常幸福的,觉得自己是受老师喜欢和重视的学生,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肯定也接受了这位能叫出他姓名的老师。
  学生对于新的环境,新的同伴和老师的认同总会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可以创设条件,开展一些互动活动,让这个过程尽可能地短,尤其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班主任要用心构造。
  曾经在网上看到某学校以“教师节”为契机,开展了“其实我最懂你的心”师生互敬活动,把教师节同时作为“爱生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谢谢您的爱”感恩活动、“走进你心里”沟通活动和“我做小老师”体验活动等。在“感恩”活动中,老师感谢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尊敬和热爱;学生感谢老师给予的爱戴、关怀和鼓励。师生分别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参与感恩活动。如学生为老师在校广播站点一首歌,给老师泡一杯茶,送老师一张自己动手制作的心意卡,向老师献上一次最优秀的作业等。“走进你心里”活动中,学生给信任的老师讲述自己的心里话,老师给学生写一封情真意切的回信。“我做小老师”体验活动可以让队员获得为人师表的感受,体验教师工作的辛劳,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师生在活动中得到理解和认同。
  我们学校,也曾经开展过这样的活动,寒假结束后的开学第一天第一节课,所有的老师都到教室给学生送卡片,卡片上写有老师的新年祝福,同时,学生也把假期里写给老师的一封信亲手交到老师手中。当然,老师送学生卡片是事先安排好的,得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而给老师的信由孩子们自己决定,喜欢写给哪个老师就写给谁。新学期这样的第一节课,这样的温馨场面一定会让学生多年后也记忆犹新。
  
  3.举行系列班会活动
  一段时间后,由于大家都摸熟了脾气,可能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了,这时,可以设计一些班会活动,调节氛围。如设计一个“快乐杯”的活动,每位学生都抽取一张卡片,卡片上写动物名、水果名及卡通人物名。先以动物名分组,可以模拟动物的叫声招呼组内同伴,然后把想对同伴说的话(例如:感谢、称赞、欣赏等)写在小纸条上,丢进每个组的快乐杯中,由一人宣读。接着再以水果名、卡通人物名分组,重复以上活动。最后,每个人用简短的话表达一下对这次活动的体会和感受,并写下来,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展板上,挂在墙上。一个孩子就如一个宝藏,只要我们用心安排,耐心倾听,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通过感受他人的赞扬,并去欣赏他人,让孩子们学会时时以健康、乐观、积极、宽容的心看待自己身边的伙伴。
  在学生入学之初,对其进行认同感的培养是个很好的契机,让他们认同老师、认同同伴、认同新的环境,防止由于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各种情绪上的困扰,妨碍他们有效的学习和交往。
  
  自信,我能行
  
  不可否认,在中学里,学习成绩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成绩优秀的孩子自信满满,喜欢学习,喜欢和老师交流;成绩糟糕的孩子要么内心自卑,不敢与老师和同伴沟通,生怕被嘲笑,要么破罐子破摔,故意做一些出格的事引起大家的注意;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大多数也比较沉默,缺乏自信,是容易被遗忘的一族。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的教育不仅仅具有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教师正向激励
  中学生由于常常关心“别人是否喜欢和接受自己”、“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而关注自己行为处世的方式。如果有时自己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某种行为获得了身边人的好感,这句话、这个动作或行为就有可能被内化,这是一种自我归因。由于有了自我归因,那些被他人肯定的做法才有持久性。归因理论认为,若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这一稳定的内部因素,则这种失败无助于促使行为的坚持;若把失败归因于不努力等不稳定的内部因素,则可能激发其加倍努力进取的决心。同理,在培养中学生健康的自我认同感方面,应着力使中学生关注自身内在的不稳定因素(如努力),适当的归因会使学生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越强。因此,教师应该让每个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认同自己。可以实施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最擅长的一面展现出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每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生的感情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教师总是毫无顾忌地批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认为反正我是老师眼里的坏学生,再怎样努力都没用了。因此,应以正向激励为主,让孩子们在充满信任和鼓励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并且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这种信任和鼓励,从而达到自我认同的效果。
  
  2.学生才艺展示
  可以设计一堂这样的班会课: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自发组织),展出表现学生特长的作品(如:书法、绘画、摄影、剪贴本、航模等),放在教室四周,供课前互相参观。上课后,分小组讨论,每位学生先说说自己有哪些特长和优点,接着小组成员一起来讲讲这位同学的优点,组长做好记录。组长向全班介绍组内成员的特长及优点,介绍的形式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我就曾经开过这样的班会课,讨论的时候让学生在教室外分组进行,在秋日午后暖暖的阳光里,看着孩子们围成一圈,兴奋地讨论着,记录着,这样的感觉真的非常美好。最后组长介绍组员优点的时候,有一个孩子情不自禁地说了句:哇,原来我还有那么多优点啊!现在,老师家长都觉得孩子个性太强,太难教育,事实上,很多孩子由于成绩等原因,对自己是非常缺乏信心的,我们应该多创设各种机会,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感受到他人的赞赏,同时也朝着他人赞赏的方向更加努力,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3.培养移情能力
  当然,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不仅仅是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和消极之处,因此,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入手。移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情感互相作用。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移情即为他人的情绪情感而引起的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反应。移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二是能在更高的意义上接受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并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而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在自我认同感形成的过程中培养移情能力,就是要引导学生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反思自我,认识自身人格中的优点与不足,培养其内在的自我调解能力,从而获得比较全面的自我认同感。学生们若能深刻体会他人的情绪、情感,当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便会回忆以往的体验,重新整合自我认同的内容,抑制自己的消极行为,作出积极反应。
  
  4.推荐优秀课外读物
  另外,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小说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有责任密切注意学生对这些传播媒介的选择,要主动向他们推荐一些反映积极健康价值观的优秀课外读物、影视节目等,为他们提供直观、生动的示范,这有助于他们通过观察、模仿,获得健康的自我认同感。
  在培养学生的认同感的实践中,不管是对他人的认同,还是对自我的认同,有一个原则是必须要遵守的,那就是民主和尊重。教师的教育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