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服务: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主旋律

作者:郑 捷




  
  我校开展班主任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由此,我们认为:
  
  1.专业化培训应该给班主任带来工作的快乐感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害怕当班主任、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究其原因是班主任工作压力大、事务性工作多,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但班主任的这种“苦与累”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错误观念造成的。所以,培训就是要让新班主任有一个高起点,能以科研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把所带的班级当作自己的教育“责任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科研课题,围绕课题去思考与探索。班主任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会觉得每一天的工作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紧张的工作就会变得有趣、有意义了。其次,潜心于自己的“责任田”并坚持科学“种田”,既会给班主任带来个人发展的空间,也会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与管理的机会。当一个有特色、有个性的班集体形成时,其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共同成长就展现出来了。
  
  2.接受专业化培训应该成为班主任的自觉追求
  从个体发展来说,每个人都具有“未完成性”。“为了使自己更成熟,教育智慧潜能得到更充分发挥,大家都会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更高的专业化目标。”(班华:《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人民教育》,2004年第8期)从这个角度来看,班主任专业化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创造的过程。培训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让新班主任们通过培训认识到,终身学习、持续学习是权利、是责任,更是自我提升、自我价值体现所必需的;今天因为制度性的要求而参加培训,是为了明天的自觉学习做准备。
  
  3.培训者必须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
  我校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核心是服务,是围绕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服务的,把新班主任的“学”作为培训的基础。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及时了解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时遇到的困难及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新班主任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这样的培训,培训者角色发生了变化,从工作的权威到与被培训者平等讨论,从塑造者到服务者,从工作方法的传递者到培训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这是培训效果显著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苏学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