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从文化建设入手建构班级教育操作系统

作者:李德善




  一、班级教育系统的内涵及其构成
  
  系统论表明: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任何系统的变化及发展都有其操作的规范。当构成系统的每个子系统都能充分地发挥功能、各个子系统之间能够进行和谐运作时,该事物便进入有序、联动、规范的运转状态。同样,班级教育系统也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在班级教育过程中会从不同的维度、侧面、角度发挥特有的教育功能。实际上,每个子系统都是一个操作要素,当这些要素融合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时,便形成激励学生发展的班级教育系统。我们认为,班级教育系统是由四个子系统构成的:一是以目标为中心的导向系统,二是以活动为枢纽的运作系统(主要包括班级建设活动、班级管理活动、班级文化营造活动),三是以组织为基础的保障系统(主要包括班级组织、班级制度和班级评价),四是以环境为支撑的驱动系统(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四个子系统功能的发挥及其有效连接便形成高效的班级教育系统。
  班级目标是学生群体行动预期达到的结果。社会心理学把群体目标定义为一种社会期望。班级目标与班级群体水平之间的矛盾是班集体运转的动力,这个产生矛盾——解决矛盾——产生新矛盾的过程促使班集体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另外,明确、合理的班级目标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当班级目标与学生个体目标相一致时,班级目标的期单效应便激活了学生进取、发展、成功的心理需求,形成学生发展的内驱力。
  班级活动是由行为构成的主体与客体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和班级发展的基本机制。班级活动既可诱发、培养、满足学生参与、表现、成就、发展等心理需求,又有利于班级成员的团结合作,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班级活动是班级运转的枢纽,班级目标与班级群体水平的矛盾大多是通过班级系列活动解决的,没有活动就没有学生及班级的发展。班级活动主要包括班级建设活动、班级管理活动、班级文化营造活动等。
  班级组织是班级的指挥中枢和“火车头”,是班级发展的主体骨架。班集体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优化的班级组织机构,它是班集体的结构要素,是班集体最为重要的条件和特征。没有班级组织机构的优化,就没有目标、活动、人际关系、班风等要素的优化,也就无法形成班集体,更谈不上班集体的发展。班级组织通过对班级活动的调控及以评价为核心的制度管理,从不同角度制约、影响班级的运转,由此形成班级运行的保障系统。
  班级环境是由班级物质环境(硬环境)与人际环境(软环境)共同构成的。它实际上指的是班级环境(教室的设施、布置、标志等)与班级成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由人际交往、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班级氛围。实践证明,能够体现、支撑班级奋斗目标的教室环境以及由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而形成的积极的价值取向会对班级成员产生情绪感染、价值导向、行为制约的作用,于是便形成班级教育的驱动系统。
  
  二、从文化建设入手建构班级教育系统的依据
  
  从前文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班级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其规范、有序的操作模式。但从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看,班集体建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只是一个模式,有的可整体推进,有的可局部切入,有的可从这个子系统切入,有的可从那个子系统切入,不能一刀切。这就是班级教育系统的丰富性、操作的多端性、切入的多样性。承办全国第16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的昆明市教育局在大会的主题报告中,就介绍了“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建构班级教育系统”的经验。他们认为,面对班主任实施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这一巨大工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是十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这是因为,班级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底蕴、一种育人环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其教育效果远远超过一般的说教。显然,他们的探索很有借鉴意义。在建构班级教育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天津市红桥区也是以班级文化作为切入口来推进、深化班集体建设的。之所以如此,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从整体优化的基本观点看,系统是整体的,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出它特有的意义,而部分是构成整体的基础,没有部分则没有整体;系统的变化总是以整体联系为前提的,整体的变化总是在局部的变化中实现的。其具体操作过程可表述为:着眼整体——局部优化——整体优化。近年来红桥区班集体建设的成功实践已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从班级文化与班级教育系统的关系看,班级教育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对于学生和班级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但它们的影响毕竟是独立的、局部的,而班级文化产生的影响则是整体的、综合的、统一的。不仅如此,班级文化的建设必然牵动并促进目标、组织、活动、环境等其他子系统的运作。为此,班级文化作为整个班级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其营造、建设的过程就是深化班集体建设的过程,这对于优化整个班级教育系统,提升班集体建设水平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班级文化是班级教育系统产生整体效益的集中体现。另外,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发挥其功能的聚焦点。班集体有诸多功能,如组织功能、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发展功能等,但归纳起来无非两大类。一类是本体的,即通过集体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换句话说,只要有了班集体就会有集体主义教育功能。另一类是载体的,即班集体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内驱力的激发上,这种功能并没有具体的价值取向,而只是作为教育的载体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实质上就是班级文化的影响。
  第三,从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看,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可概括为凝聚功能、驱动功能、同化功能。
  凝聚功能是指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吸引作用。凝聚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以集体成员的共同需要为基础,包括认识、情感、行为等多种心理成分。班集体之所以有巨大的吸引力,主要原因就在于它能满足青少年学生多种积极的心理需求,如被尊重、归属、交流、发展、成就、参与等。这是班集体产生凝聚力的关键所在。
  驱动功能是指班级文化的影响能使集体成员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上进的态势,形成内部驱动力。驱动效应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是集体中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的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作用的汇聚、融合便形成班级自身的运转动力系统。
  同化功能是指班级成员在班集体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下,自觉不自觉产生的与班集体要求相一致的行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规范,能够为人们提供行为模式、希望模式、活动模式,这些模式通过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使班级成员在思想上、行为上产生协调和默契。
  综上所述,以班级文化作为切入点来深化班集体建设,建构班级教育系统,是完全符合整体优化的观点的。而日,无论从班级文化与整个班级教育系统的关系看,还是从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