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年轻,不妄言为良师
作者:万永凯
以我本人为例吧。我担任初二(2)班班主任并教语文课。上任伊始,我以一口还算标准的普通话,还有相对新鲜而丰富的课外知识穿插,把课上得有声有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赢得了满堂彩,班级管理工作也做得顺风顺水,心里那个惬意就别提了。然而,随着相处日久,我这个大哥哥般的班主任的脾气、禀性开始被这群弟弟妹妹般的顽皮学生所了解、熟悉,他们由最初的好奇、敬畏甚或仰慕开始变得无所谓、不以为然,甚至轻视起来。有一个叫做杨涛(化名)的男孩子,父母均是镇里的干部,他一生下来就是城镇户口,吃上了商品粮。在那时,这很令其他孩子羡慕。加上他人小鬼大,桀骜不驯,理所当然地成了班里的孩子王,矛盾也自然而然地先在我俩之间产生。我多次发现他在自习课上随便下座位,上课时抓人一下、挠人一把,和同桌交头接耳,在前排同学后背上画小乌龟或在女同学马尾辫上别上什么小东西。这些恶作剧引起了多数学生的反感,但他圈子里的几个男孩子却对此欣赏不已。为此,我先是找他谈话劝说,再是警告制止,但都收效甚微,直到有一次我上课时,矛盾瞬间激化了。那一节课,当我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女孩子“哇”的一声叫起来,我忙转身查问,原来是杨涛把一个死蛤蟆放在了这个女同学面前。我一下子怒不可遏,喝令他站起来,可他竟然像没听见一样,动也不动。我走下讲台,拉他起来,他俯下身双手抱着课桌进行抗拒,我被激怒了,猛一用力,只听“轰隆”一声,杨涛连人带桌一起侧翻在地,桌上的书本撒了一地。空气瞬间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连掉根针都能听得见。停了片刻,杨涛猛然高喊了一声“我不上了”就站起来冲出了教室。余怒未息的我随即在班内宣布: “从今天起杨涛就不再是我们班的学生了,也不许他再踏进我们班教室一步!”我的气一时是出了。
事后,他当镇干部的父亲出面,学校领导把杨涛转到了初二(4)班。初二(4)班的班主任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姓杨。我默默注视着杨涛在他的调教下会有何变化。我看得出杨涛对我的敌视,但他却对杨老师尊重有加。此间我看到杨老师领他到家里吃过几次饭;杨老师把教室的钥匙交由他保管;杨老师让他当了体育委员,让他带领同学进行篮球、乒乓球训练……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杨涛就像换了一个人,开始知礼勤学而上进了。学期末,杨涛还被学校作为后进变先进的典型在师生大会上予以表扬。其后,我得知一直为儿子调皮难管而伤透脑筋的杨涛的父亲非要邀请学校的领导、老师吃顿便饭,受邀的名单中理所当然没有我的名字,而杨老师却位列榜首,我一时羞愧无言。
事隔多年,回首这段经历,我感悟很多。对杨涛我是尽心管了,却没有真正深入其心;我年轻气盛只图一时之快,却没有考虑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也有尊严;我急于求成,却没有考虑到教育和转变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我方法简单,把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割裂成唯我的一个独立环节……这个失败的教育案例,今天想来仍让我痛悔不已。
我们不妨再换一个角度细细分析,杨老师当初的教育方法今天看起来似乎再平常不过。让杨涛到家里吃几顿饭是为了加强沟通,增进师生感情;让他保管教室的钥匙是为了培养他的责任感,也体现了杨老师对他的信任;至于让他当体育委员并训练班级球员则是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其实,沟通、信任、扬长避短永远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至理法宝啊。
现在我已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科科长了。在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我经历的事情颇多,但唯有这件事刻骨铭心,至今难忘,今朝拾起,特与年轻的班主任朋友们共勉。
责任编辑 赵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