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人文思考

作者:曹远征




  当前,以人为本越来越成为管理工作中普遍认同的原则。建设好学校德育队伍,要以班主任为本,面向班主任、依靠班主任、服务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这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
  
  一、尊重理解是管理的前提
  
  尊重是人的需要,理解是人的追求。作为管理者在处理与班主任的关系时,应从传统的指挥与被指挥关系,转变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平等、民主的新型合作关系,平等地对待班主任,尊重他们的人格,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需求,真正做班主任的好同事、好朋友。
  班主任是基础教育中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的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二三十年,用真爱培养了无数学子;有的为了学校整体工作的需要,超负荷工作;有的长期带病坚守在岗位上,家庭有困难或家人病重时仍然全身心投入工作;有的为了学生甚至忽略了个人幸福;很多班主任为了学生,顾不上自己的孩子,把时间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学生……他们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正因为如此,德育管理者对班主任的尊重和理解才显得尤为重要。
  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的德育管理,离不开德育管理者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应渗透在管理者与班主任共同的意识形态里,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责任态度、价值取向、管理理念等。管理者与班主任之间要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即构建一种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凝聚力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认同、相互依存、相互理解的真实情感,通过管理者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把班主任自身受到的尊重、理解转化成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
  
  二、关心支持是管理的基础
  
  马克思指出,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一切管理均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创造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氛围,包括管理环境、服务环境、感受环境和共事环境,也是提升班主任整体素质和德育管理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构建和谐友爱的育人环境,就是要让班主任从心灵上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大家庭的亲情,感受到教育学生的乐趣。德育管理应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作为组织者、指导者,要牢固确立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理念,掌握先进的、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深入班主任群体之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和心理感受,为他们排忧解难,从精神上给予安慰。在教师节、班主任生日时发送温馨短信;春节给班主任及家人写慰问信;不定期组织各年级班主任专题研讨会;开展郊游、登山、体育竞赛、文艺活动等;遇到班级管理出现难题或家长有不同意见时,主动参与协调、出谋划策;对有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协助班主任进行教育、心理疏导,等等。
  德育管理应该以积极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为主旋律,在充分发挥教育政策法规、科学管理制度刚性作用的前提下,注重人文精神的柔性作用,努力做到刚柔并济。要以人性化的管理为前提,以科学的管理为实体,以人文关怀为依托,以规章制度为准则,用真心去感染班主任,用真情去感动班主任,用责任去带领班主任,用行动去影响班主任;身体力行地引导班主任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人文关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唯有如此,德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激励鼓舞是管理的动力
  
  德育管理要注重人的真实需求,从精神上、物质上满足班主任的需要。所以,管理中体现人性化是强化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良好途径。要通过激励、鼓励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
  德育管理要从学校发展的角度面对班主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班主任。在制定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细则时,应多考虑激励的因素,创造一种积极的、大家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的评价体系。设立各种奖项,如优秀班主任奖、优秀德育活动课奖、优秀育人论文奖、德育人梯奖、德育新人奖、德育科研奖等等,以此增强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丰富他们获取成功的情绪体验,实现自己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真正价值。
  德育管理者应重视班主任的内心感受,多肯定表扬,以激发他们对班级管理的反思、研究。当然,善意的提醒或批评、适当的处罚,也是一种关爱,甚至是一种更深层的激励。
  
  四、指导服务是管理的保障
  
  德育管理者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成为德育工作中求真务实的组织者、耐心细致的指导者、实实在在的参与者。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并学会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育人方法,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指导服务工作,及时将先进的教育经验介绍给班主任,和他们共同研究当前学生教育中出现的难题和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应贴近班主任群体,赢得班主任的信任与配合。
  指导是德育管理的职责,服务是德育管理的任务之一。向班主任提供指导性的服务,既有利于文明班集体的建设,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更有利于班主任队伍的发展。要从全面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从班主任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发展人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管理工作水平及德育科研能力。在管理服务的实践中,指导可具体到班级评价的各项内容,具体到班主任工作量化的评价细节,具体到各类活动的实施,如德育活动课、校园内值周、星级教室评比、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社会实践、课本剧表演等;也可以具体到学困生、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帮扶。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指导服务的真正用途和实效性,切实保障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
  
  五、合作共事是管理的目的
  
  德育管理者与班主任合作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不断提高与班主任合作的能力是德育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管理者要敢于负责,要将科学的、民主的精髓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将人文关怀落实到方方面面,形成互尊、互助、互爱的和谐人际关系,构成人人相亲、人人友善的工作环境。其次,营造合作、共享的氛围,为班主任提供主动发展、真情交流的平台,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各种途径,满足他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需求。
  如今,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凸显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突出体现了人的主体价值。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倡导人文关怀,就要以班主任为本,将人文精神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要经常听取班主任对德育管理的建议或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少些苛求,少些埋怨;多些信赖,多些宽容,多些换位思考、平等合作,逐步增强工作实效。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好这支队伍是德育管理的首要任务。德育管理中落实人文关怀就是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和谐相处为依托,以合作共事为目的,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营造学习共享的氛围,体现同事间的关爱,在共事中发展合作精神,追求德育管理效能的最大化,满足班主任享受管理、发展教育、追求幸福的价值需要。
  综上所述,德育管理者应该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班主任,形成新型合作的管理模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向上的育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责任编辑 陈秀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