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学会沟通,走进学生心灵
作者:张宝萍
终于从一本书中找到了答案——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沟通是前提。在反复咀嚼这句话的涵义之后,我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在实践中尝试与学生沟通。实践证明,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既缩短了师生双方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又促进了彼此情感的交流。
以真诚之心换来信任。沟通从心灵开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以前我总认为:我是老师,我的言行都是为学生好,学生理所当然地应该接受。但在事实面前我终于发现,老师良好的意图未必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于是我开始“蹲下来看孩子”。对班上的淘气包,我不再讽刺、挖苦;对多次违纪的学生,我变批评为启发诱导,一次、两次、三次……终于,我的真诚换来了孩子们的接受,换来了孩子们的进步,换来了孩子们对我的信任。学生们对我不再敬而远之,逐渐愿意接近我,和我讲心里话。真情包围了我和学生,真诚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以理解之心增进理解。理解是沟通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体察其思想,分析其行为,感受其内心世界。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我关注的重点,对他们,我是非常理解的,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进步?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我心甘情愿舍弃休息时间为他们“开小灶”,每天总是迎着朝阳最早踏入教室,披着晚霞最后离开校园,寒来暑往,乐此不疲。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潜心钻研家访艺术。家访之前,我总是尽量从学生的角度为他们着想,从不在家长面前告状,所以学生喜欢我的家访。我把对孩子的关爱延伸到每个家庭,一次次家访,带给我的是身体的疲劳,带给孩子们的却是学业、品行的进步,带给家长的则是欣慰与希望……理解使我走进孩子的心灵,同时也换来他们对我的理解。
以尊重之心赢得尊重。“一个教师如果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发展的潜能,都可通过教育获得发展,就会从内心深处尊重和接纳每个学生。”以前,为维护教师尊严,对于自己的决定,无论学生有多大异议,我都要坚持到底。后经过一些挫折,我认识到,在众多“不可以”的压力下,学生表面上“循规蹈矩”,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却在无形中拉大了,给接下来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经过深入反思和总结,在班级管理中,我改变以往的“一意孤行”,给学生更多发言权,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表决做决定,并且尊重学生的选择。当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时,我也总会给予鼓励。久而久之,学生们逐渐以班级小主人的身份与我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们看来,我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可以和我无话不说。而我,也因此越来越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每个学生都是藏着宝石的矿石,只是有的宝石外露,有的宝石深藏,有待我们发现和挖掘。”只有多一些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才能使学生从情感L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可敬可亲。老师应该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又是学生生活中的“父母”,更是学生成长中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 100037)
[责任编辑:周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