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新课程下的班主任队伍建设

作者:吴昊文 叶国正




  班主任传统的教育观念、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成为制约新课程深入推进的因素之一。因此,不断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建设一支作风正派、管理有方、科学育人、为人师表、甘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已成为中小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新课程赋予班主任工作的新内涵,重新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
  1.南单一型向复合型转换。传统观念中,中小学教师以学科教学为主要任务,班主任工作只是一种副业,而且职能单一,以“管”为主。而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班主任工作被确定为班主任教师的主业,班主任角色的内涵也更丰富了:不仅是“学科教师”,而且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的“父母代理人”“知心朋友”“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卫士”……
  2.南约束型向发展型转换。传统观念中,班主任主要依靠规章制度实施管理,借助教师威严约束学生言行,经常说的话是“不能……”“必须……”。这种管理方式对于学生矫正不良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新课程下的班主任工作不能停留在这种层面,而要着眼于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3.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传统观念中,班主任开展工作往往以经验为主,喜欢套用别人及自己的经验,殊不知,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教育规律。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中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不同社会时期,学生的特点也不一样;而且学生家庭背景、师生关系基础也不尽相同,等等,都会影响到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所以,新课程下的班主任工作应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是现代教育理论与高超教育机智的完美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育工作者,研究学生,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由适应型向创造型转换。传统观念中,班主任工作是被动的,只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新课程下的班主任应积极地并富有创造性地拓展新的工作内容,探寻新的工作方法。班主任要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团结向上、独具特色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创造性的工作意识与工作方法又必然对学生创造型人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5.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传统观念中,人们信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班主任经常以反复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一种高能耗低收效的劳动。新课程下的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复杂性,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解和研究学生上,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变、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方法,争取以最低的能耗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下班主任队伍建设必须以班主任角色定位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为基本方向,通过校本培训、目标激励、教育实践等措施,增强班主任工作动力,提升班主任专业水平,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
  
  (一)校本培训是提升班主任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实施以来,大量事实证明,紧密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有效实施校本培训,是提高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系列讲座、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在班主任队伍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如组织“新课程下班主任互动参与式”培训活动,对“班级文化建设”、“新课程下班主任最需要关注什么”、“建设优良班风需要班主任具备哪些素质”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发班主任更多思考。又如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中,可以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给学生上团体辅导示范课,然后进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使参加培训的班主任都有所获。可以把班主任工作例会改为定期的“班主任工作反思交流会”,大家一起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让每个班主任逐步成为反思型教师;还可以把期末工作总结改为“班主任工作论坛”,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提升班主任业务能力。
  班主任工作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可以促进班主任教育观念的转变,快速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
  
  (二)目标激励是增强班主任工作动力的手段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从而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种T作方法。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具有发动、激励和导向作用。只有确立了追求的目标,才能保持永不衰竭的内在动力。
  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责任要明确,期望值要高,这样激发班主任工作动力的作用才会更强。学校管理者要适时对班主任工作加以点拨、指导,给班主任提出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目标责任要求,强化其使命感,并可根据班主任的能力、特长等进行激励,创造一种竞争、奉献的氛围,强化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励班主任敬业、乐业、勤业、精业。
  “用力去做,只能合格;用心去做,方能成功。”运用目标激励,增强班主任的工作动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好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获得成长。
  
  (三)教育实践是提高班主任综合素养的载体
  
  新课程要求班主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欲望和要求。高素质的班主任只能在广阔的教育实践中产生。
  1.主题教育——在活动中磨砺
  建设一个良好班集体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主题教育活动,是班级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同时,也是班主任成长的载体。班主任应精心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为学生发展提供生动活泼的展示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悟和教育,带着真实的体验、生命的灵性走进新课程、学习新知识。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既是一次成功教育的缩影,也成为班主任锻炼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舞台。
  2.专题研讨——在交流中提高
  一个不断进取的班主任,应具有总结和反思意识,与他人交流、向他人学习的意识和胸怀以及语言表达等综合技能。学校管理者应创造更多机会,让老师们切磋经验,分享成果。比如可以组织“走近‘三心教育’”班主任工作论坛,引导教师讨论“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内涵,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自尊心。通过论坛活动,提高班主任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以及工作技能。
  3.榜样学习——在感动中升华
  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震撼了多少中国人的心,这种活动给我们以极大启发。可以策划开展“感动你我——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评比活动,发动全体师生寻找身边的学习楷模,将现实生活中令自己感动的真实事迹讲给大家听,使学生更多地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班主任的心灵、情感也会在真实的感动中得到升华。
  
  (联系地址:赣南师范学院专科部教育系 341000)
  [责任编辑:赵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