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真情 真爱 真教育

作者:吕彩云




  杨小平,18岁高中毕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至今已31年。31年来,她先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五师八十三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山东省莱阳市、山东省高密市任教。从祖国的西北边陲到东部黄海之滨,她走到哪里,都把温暖的阳光洒到哪里;走到哪里,都留下一串串感人的故事。
  杨小平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教书育人,为了学生的终生幸福,认真抓好养成教育,培育了一批批明礼诚信、严谨细致、好学上进的优秀学子。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辛勤耕耘的无私奉献之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先后被评为高密市劳动模范、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潍坊市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山东省“双十佳”教师,并获得山东省教育系统最高荣誉——“人民教师”称号。2004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班主任。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潍坊电视台、《山东教育》、《大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十几家媒体对她的事迹做了专题报道。
  在荣誉面前,杨小平老师总说:“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所做的都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情,都是一些平凡小事。”然而,众人都说:“杨小平老师超越了平凡。”
  
  当老师就要爱孩子
  
  杨小平老师长期担任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她曾读过一句话——爱是最好的教育,并深有感触:“如果不爱孩子,怎么去教育孩子呢?”杨小平老师把爱孩子看作自己最重要的职责,努力让自己教的每个孩子都感觉到安全、自信、快乐。
  “妈妈老师”
  在山东省高密市康成小学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妈也亲,爸也亲,我们的杨小平老师更亲……”一个“亲”字,包含了深厚的师生情。
  杨小平老师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上班前,她总要在衣兜里塞满卫生纸,妈妈问她干什么用,她笑嘻嘻地说:“给学生擦鼻涕、擦屁股。”课间,年轻的杨小平老师,毫不在乎学生身上是不是有土有泥,把他们亲切地抱到腿上,揽在怀里,给他们擦鼻涕、剪指甲、掏耳朵、梳头、讲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围在她的身旁。
  每当看到学生不高兴,杨小平老师总是亲切地抚摸着他们的头耐心地询问原因,直到学生露出笑脸。若是学生身体不舒服,就带他们到卫生室去看看;若是没有吃饭,就买来饭,倒上热水,看着他们把饭吃完,还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一定要吃好早饭,以免影响学习和健康。放学时,杨小平老师又当起了“特殊交警”,手牵手送孩子过马路,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班里的学生跟杨小平老师比跟妈妈还亲,所以对杨小平老师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妈妈老师”。
  每天面对这些琐碎小事,搁着谁都会有心烦的时候,杨小平老师却乐此不疲。有的老师说做班主任太难了,被孩子们闹得头疼。可杨小平老师认为,学生有事找你,就是信任你,那是做老师的福气,学生见了你就躲得远远的,那才是做老师的悲哀。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杨小平老师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就坚持把自家的钟表拨快20分钟,每天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到学校。到校后,先做两件事:第一,打扫办公室卫生、提水,给老师们倒上一杯热水;第二,提前到教室打开窗户,换换新鲜空气,再把教室地面擦一遍。学生来到时,即使在冬天,也会看到杨小平老师的脸上总是汗津津的。做好准备后,杨小平老师便笑吟吟地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跟学生互相问好,还不时为他们整整衣衫,或者轻轻抚摸一下孩子的头,微笑着把他们迎进教室。她说:“这叫精神鼓励法,因为在孩子眼里。老师是崇高与伟大的,老师的每个表情、每个动作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特别需要爱的滋润。”正因为杨小平老师什么事都想在前、做在前,所以被同事称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特殊的大脑
  
  有人说杨小平老师有一个“特殊的大脑”——学生的年龄、身体、生日、学习、个性特长、家庭情况等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她都了如指掌。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变化,她都明察秋毫。其实,说杨小平老师大脑特殊,不如说她工作认真仔细。每接一班,她都给学生建立一本成长小档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随时把学生的一些异常表现,记在小档案里。她天天记录。月月汇总、反馈,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
  每当杨小平老师班里换新的任课老师,她总是主动把每个学生的情况详细地介绍给新老师。这样,既可以让新老师了解学生,少走弯路,又不至于使学生因老师不了解情况而受到任何委屈。
  多么细心、周到的杨小平老师啊!
  谈起他们的杨小平老师,七八岁的孩子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几乎都是一句话:“我们觉得杨小平老师好,我们最亲杨小平老师!”几个升入高年级的孩子说:“妈妈能做到的杨小平老师能做到,杨小平老师能做到的妈妈不一定能做到。”
  
  有好习惯才会有好人生
  
  杨小平老师在给予学生关爱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她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践行着一个朴素的想法:当老师就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尤其在小学阶段,育人最关键,习惯最重要。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杨小平老师注重从点滴小事人手,对学生进行从“习”到“惯”的养成教育。
  
  特殊的一课
  
  杨小平老师每接一个新班,都先给孩子们上一堂特殊的课。课上,杨小平老师会突然宣布让学生把鞋和袜子脱下来。然后,她逐个拿起孩子的鞋袜用鼻子闻闻有没有怪味,用手摸摸鞋垫是否潮湿。好多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对那些不太讲卫生的孩子,杨小平老师没有责怪,而是告诉他们讲卫生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并要求孩子们每天早晚洗脸、刷牙,每天晚上洗脚。刚开始,杨小平老师亲自检查,让孩子们张开小嘴,逐个闻闻嘴里有没有怪味;让每个孩子伸出小手看看指甲是否剪好,敞开衣领看看脖子是否干净……老师检查一个月后,由小组长检查,半年下来,基本就不用检查了,因为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杨小平老师说:“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比较‘痛苦’,需要进行长期枯燥单调的练习,每天坚持,才能成功,特别是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矫正就更需要坚强的毅力。”
  杨小平老师要求她的学生上学必须带三样东西:一块小手绢,整整齐齐叠成三层,最外面一层擦鼻涕,中间一层擦手,最里面一层擦眼睛,每天晚上洗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