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爱国并不遥远
作者:叶祥元
我是西部农村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对“在边远落后的农村牧区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存在许多困难”颇有同感。文章确实说出了农村教育的困惑,表达了傅天翔老师的忧国忧民之情,体现了编辑老师对农村教育的关注与重视,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笔者认为,中学阶段的德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渗透和涵盖以上四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虽然关系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但在教育实践中,并不大而空,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爱国主义情感、认知与行为的培养应该首先从学生个人生活开始。
比如,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常常教育学生重视个人修养,注重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与起点。学生是家庭的一分子,家庭是祖国大家庭的细胞。爱国,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首先应该是爱自己、爱家人、爱自己的学校和老师,然后是爱自己的家乡和人民,这两者的升华和提高便是爱国,这是一种朴素而又崇高的情感。我国古代儒家提倡“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试想,一个不爱自己、不勤奋学习、没有人生理想的学生,会有“国”的概念,会萌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吗?
英国伦敦西敏寺有这样一条墓志铭:“我少年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已无力改变世界,于是缩小了范围,决定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遂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悟到一件事:我应该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做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变整个世界,谁知道呢?”我想,这直白朴素的语言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对于中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培植一种理念——少年有大志,壮年方可报效祖国;明白一个道理——有国才有家,国之不存,家将焉在?树立一种信念——我们今天的努力,就是祖国的明天。
爱国并不遥远。农村地区致力于改变落后面貌,本身就是一种爱国行为。贫困落后地区,抓紧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要立足现实,从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做起,而不是等到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再来做。
(联系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双树中学 733043)
[责任编辑:李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