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拆墙与补墙

作者:杨国新




  镜头1:
  
  王老师在课上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并强调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然而一下课,王老师就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喊道:“小杰,你去帮老师提壶开水。”
  
  镜头2:
  
  班会课上,语文老师讲“人与人应该互相尊重”。从身边的小事一直讲到伟人毛泽东、周恩来的故事,学生听了很感动。第二天语文课上,老师说:“昨天晚上我不是布置预习课文了吗?你怎么还读不过,站着吧!”
  
  画外音:
  
  这两个教育片段中教师言行不一,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教育效果也会打折扣。镜头1里,提开水是教师的分内工作,这点“劳动”还要分派给学生,劳动光荣体现在哪儿?教师不热爱劳动,却要求学生做到,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镜头2中反映出的问题与镜头1相似,教师知行不一,给了学生一个反面的教育“典型”。教师口头上讲要“尊重他人”,行动上却并没有尊重学生。这样教育出的学生,能真正尊重别人吗?
  
  小议:
  
  仔细审视学校的道德教育,我们可以把上述例子中教师的说教形象地比喻为“补墙”,把教师的不当行为比喻为“拆墙”。边“补”边“拆”的道德教育,会给孩子们造成何种影响呢?孩子们不再相信教师的引导了;对于学校的道德教育,他们只是听听而已。所以在德育中出现了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可在生活中却做不到,甚至与自己的说法完全相反的现象。
  道德教育应该强调以身示范。前几天到某校学习,偌大的校园竟看不到一张纸片,问起原由,才知道:该校教师带头爱护校园环境,如果发现垃圾,必须捡到垃圾箱里。这项制度在学校里已经实施多年了,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所以校园就格外干净。
  (联系地址:山东省广饶县花官乡中心小学257343)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