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魏书生妙喻教书育人

作者:王逸群




  读毕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一书,我被魏书生描绘的广阔迷人的教育境界折服,同时也很欣赏作者通俗浅显、形象生动的语言特色。魏书生语言的特色之一是比喻运用得非常巧妙。下面采撷数则比喻,与同仁共享。
  课堂——艺术园地魏书生把课堂比喻为园地,认为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教师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采集有用的花粉,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大脑——思维的汽车有些学生很聪明而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魏书生认为,原因在于学生驾驭大脑——这部思维汽车的能力低,就像皇冠、奔驰汽车,性能虽然好,若由一个不会开车的人驾驶,照样上树下沟、追尾顶牛。相反,那些不太聪明敏捷的头脑,如同一部性能较差的吉普车,由技术高的司机驾驶,也能安全到达目的地。所以,魏书生说,取得好成绩,聪明的头脑固然重要,精湛的“驾驶技术”更重要。魏书生认为,班主任的“驾驶技术”包括:制订计划、监督、反馈三个系统。
  心灵——田野魏书生说心灵如同田野。人犯错误时,就像田野上冒出浊流,具有污染性,它使人内疚痛苦;人做好事时,就像田野上涌出清泉,它可以冲刷受污染的心田,使人恢复自信,觉得踏实快乐。
  心灵——摄像机魏书生把心灵比作摄像机。面对社会生活,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全由自己说了算,这常常决定一个人心灵世界的阴晴状况。他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东西摄录到自己心灵的录像带上,拍完了不要丢,要经常拿出来放一放,变成催人奋进的力量。
  需要——火魏书生把需要看成火。他认为需要之火燃到不适当的地步,同样能燃烧自己和别人。要让需要之火变成受理智、意志调控的炉火,而不是肆意蔓延的山火、野火。
  作文——锄头魏书生认为写作不仅是认识自己的过程,而且是受教育的过程。他说,语文教师应尽力用作文这把锄头为学生心田上美好的幼苗松土、培土,用这把锄头清除学生心田上的杂草。
  教师——船工魏书生认为教师像船工,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岸边接了一届届新学生上船,奋力将船划向彼岸,学生们一茬一茬上了彼岸,奔向远大前程,而老师却在这条河上由黑发变为白发。
  坐姿——?! 这是魏书生诸多比喻中最幽默的一则。对于学生不雅观的坐姿,魏书生没有严厉的命令性话语,如“不许弯腰”“不许趴在桌子上”等,而是充满关切的提醒:“请把‘?’号拉成‘!’号,好吗?”。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很容易在感情上接受老师的劝告,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坐姿。
  想像力——烈马想像力能让学生变得聪明。魏书生看来,想像力如同一匹烈马,循规蹈矩者把它紧紧束缚住,生怕闹出乱子,结果平平庸庸;放荡不羁者任其狂奔乱踢,徒耗精力,也一事无成;聪明的人则驾驭它按自己的意志驰骋,因而富于创造精神。魏书生说,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驯服想像力这匹烈马。
  写日记——道德长跑这是作者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比喻。魏书生和他的学生们长期坚持写日记,并称之为“道德长跑”,连最差的学生三年也写了22万字的日记,魏书生本人的日记字数则逾百万。魏书生认为,写日记不仅是培养写作能力最重要的途径,更是自我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战胜自己、养成自我完善的习惯。
  思维方式——路魏书生说一旦思想摆脱了某种模式的束缚,教育教学改革的天地便十分广阔。教师要把学生从“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维品质。这样,人容易变得乐观豁达,不钻牛角尖。
  语文知识树——地图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是魏书生的发明。他认为,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学生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跑时,才能目标明确,少走冤枉路,走的路程越远,地图显得越重要。
  (联系地址:山西省运城学院
  稷山师范分院043200)
  【责任编辑:李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