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惩罚教育,请悠着点儿走!

作者:钟惠芬




  一天,一个朋友走向我讲述了发生在他儿子身上的一件事。
  朋友的孩子小宇上一年级,聪明好动,能说会道。妈妈不在身边,平日由奶奶照顾。小字的卫生习惯很差,他的桌椅总是东倒西歪,座位旁经常是纸屑满地。因为这个,班级在学校的卫生评比中经常被扣分。老师多次对他进行教育,但效果不明显。为了保持教室清洁卫生,有时老师不得不亲自动手打扫。
  一个冬天的傍晚,奶奶到校接小宇,教室里不见人,奶奶有些急,就去操场上寻找。远远地,看见了在校园小径上站着的小字。
  “这孩子,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老师罚我……捡校园里的垃圾。”
  “捡垃圾,老师罚你?”奶奶有些不相信。
  “嗯……”孩子支吾着,“奶奶,您刚才进校门时我就看见你了,我怕你看到我捡垃圾,没面子,故意低着头,不想让你看到我。”
  说到这里,朋友那深沉的语调略显颤抖,刚毅的眼神中分明闪烁着一丝润湿。我很清楚,朋友把这件事向我倾诉,并不是想数落该教师的不是,也不是想纠缠谁对谁错,只是想从我这个当教师的朋友这里得到些许安慰罢了。我很能理解朋友的心理,如果换成我,想到自己的孩子被罚在冷风中捡拾垃圾,心里也会不是滋味。在朋友的唏嘘声中,我陷入了关于学校实施“惩罚教育”的沉思之中。
  也许我们的教师有千万条理由来证明孩子是调皮的,是该批评、该惩罚的,可是当我们听到孩子那稚气的语言,仔细体味孩子眼中的“面子”时,我们是否也会觉得那位老师的教育方法有些不妥?这种处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和自尊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甚至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前一阶段赏识教育被广泛推崇,在一些学校一些班级中的确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表扬泛滥、表扬贬值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有人又提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但同时:必要的批评与惩罚也是可以的,关键是要寻找行之有效的惩罚方法,使之既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又不违背教育规律。如果小字的老师在实施惩罚教育时,考虑得再周全些,能真正着眼于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或身心的健康发展,事情的结果恐怕就不是这样了。
  我认为,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惩罚教育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成语。
  一是“设身处地”。惩罚决不是体罚,惩罚教育也决不是教育者发泄自身无奈与愤怒情绪的唯一方式。在采取每一次教育行动之前,教师最好能从孩子的立场、家长的角度想一想,孩子会从心里接受,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吗?孩子会因此而改好,他的家长会同意配合老师的行动吗?就本案例来讲,如果老师能和小字一起面对过错,陪着小宇在校园一边捡纸屑,一边让孩子说说劳动的体会,对环境卫生的感受等,一定能使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切之情及帮助他改正缺点的决心,自然也不会觉得是丢脸的事情了。这样的“惩罚教育”的效果肯定会理想得多。
  二是“别具匠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化的改造。”教育手段的采用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效的大小。小宇仅仅因为卫生差,就罚他在校园里捡拾垃圾,这对于年仅8岁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太重且简单化了。著名的解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麦克劳德,小时候因为想探究动物的内脏结构而杀了校长最宠爱的一条小狗,校长气愤不已。然而校长对小麦克劳德采取的是一种有悖常理但却充满教育艺术的处罚:要他画出人体血液循环图与人体结构图。麦克劳德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爸爸说,你踢碎的你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小里根靠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了12.5美元并还给了父亲。这种“严师慈父”的“惩罚教育”应用到我们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未尝不可。设想,如果老师能根据小宇的个性特点,每天傍晚给他布置一项“作业”: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脏手、脏衣服、脏课桌,或让孩子写一写《小脏手的生活》《小宇的新衣服》。结果,也许孩子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是“春风化雨”。惩罚是建立在尊重和信任基础之上的,它应该与赏识、鼓励结合着使用。惩罚的目的不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增加孩子的挫折感,而是希望通过惩罚,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对自己的过错负责,并在改进中不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用心、用情,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打动孩子纯真的心灵,使之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假如小宇在描述完“小手的种种遭遇”后,老师能适时地加以引导和鼓励:“你讲得很生动,你的双手肯定被感动了,你肯定能帮助它克服这一困难,是吧!”假如老师再和小宇来个约定:“如果你的卫生习惯还不改进,那明天你得讲更多的‘小手的遭遇”’。那样,孩子可能会更容易在接受惩罚中认识到错误,寻找到目标;他会自觉服气、甘心受罚;他会因此更尊敬老师、信任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结果,自然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学生需要老师严格管教,更需要老师用“心”惩罚。让孩子们在浓浓爱心教育下感受心灵的触动吧!
  惩罚教育,请悠着点儿走!
  (联系地址:浙江省上虞市实验小学 312300)
  [责任编辑:周 芳]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