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两次因势利导的成功教学

作者:汤新华




  “因势利导”一词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意为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战争要因势利导,教育教学工作也能因势利导。有两个成功的因势利导教学案例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在美国看到的,一个是我自己在课堂上操作的。
  几年前,我在美国听一堂三年级的课,目睹了一位老师因势利导、化危机为转机的教学过程。
  美国的中小学是没有班主任的,基本上是一个教师负责除了音乐、美术、体育和电脑以外的所有科目的教学和这个班的管理。我所见习的那间教室就是由凯瑟琳女士一人负责的。那天是感恩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早上她正准备上语文课(就是英语课)。一个罗马尼亚裔的小女孩克瑞斯帝娜姗姗来迟,学生们被她戴着的一顶滑稽的丝线帽子所吸引,孩子们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课堂一下子乱了套。
  凯瑟琳女士让大家安静,可是同学们仍是对那个迟到的女孩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无可奈何下,凯瑟琳女士只好对那个小女孩说:“克瑞斯帝娜,你的那顶帽子正在制造麻烦。请你把它摘下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女孩拒绝取下帽子,理由是那顶帽子是她在感恩节和全家人去罗马尼亚旅游时祖母送给她的礼物。在美国的学校,老师不可以干涉学生的穿着打扮,如果强迫孩子取下帽子只会让她产生抵触情绪。然而,教室的正常教学秩序又不得不维护。
  于是,聪明的凯瑟琳女士放下教科书,话题一转,说:“OK,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帽子。”说着转身从办公桌里拿出自己的帽子戴上,然后对全班学生说:“教室里只能有一个人讲话,否则没有了秩序谁都无法听清楚。下面,大家就轮流介绍自己的帽子的故事。首先从我的帽子开始。”这一来,同学们的注意力从克瑞斯帝娜的身上转到了老师的身上。凯瑟琳女士问大家:“我的帽子怎么样?”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Beautiful!(漂亮)”。凯瑟琳女士做了个鬼脸后说,她的男朋友认为这顶帽子“Fabulous(非常漂亮)”。然后,她把这个生词写在黑板上,同时又写下了几个用来表示赞美的同义词,让学生们抄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接下来是克瑞斯帝娜介绍自己如何在感恩节期间去罗马尼亚旅游并得到这顶帽子。在克瑞斯帝娜叙述时,凯瑟琳女士把单词“Traffic(交通)”写在黑板上。等克瑞斯帝娜讲完自己的故事后,老师要求学生们把Traffic这个新单词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然后,她又引导学生讨论旅游时万一和家人走散了,该怎样求助。孩子们虽然年纪小,可是个个见多识广,讨论起问题来人人都有独到的见解,教室里气氛热烈。接着,老师又在黑板上画上了一幅世界地图,标出学校所在的亚特兰大和罗马尼亚, 同学们轻轻松松地在欢乐中学到了地理知识。下课的时候,全班20个学生都讲述了自己的帽子的故事,当然也从其他同学的故事中学到了新单词。看得出,大家都很尽兴,而且都有收获。
  就这样,这位美国老师因势利导,把一个本来可能使课堂陷于“冷战”“混乱”局面的危机变成了一个促进学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的转机。严肃紧张的课堂也顺势演变成了一个轻松而热烈的故事会,孩子们都得到了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从中学到了有用知识。
  从美国回到广西农村支教, 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那是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偏远乡的中心小学的四年级教室里。当城市的孩子们沉迷于网上聊天、玩电子游戏时,那里的孩子甚至还没见过电脑。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孩子们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外面世界非常感兴趣。他们听校长介绍说我是刚从美国回来的,所以当校长刚一离开教室,孩子们立刻就像炸了锅似的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问我“美国什么样子”“美国有多远”“美国好玩吗”……本来校长是安排我给这些从没学过英语的孩子讲英语的基本知识,可孩子们的乱喊乱叫使我根本无法上课。为了不伤害孩子们活泼率真的天性,同时又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选择了因势利导。
  为了回答“美国有多远”的问题,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张世界地图,用英语注明中国和美国,给他们解释美国和中国的时差,让孩子们学到基本的地理知识,拓展他们对时空的想像力。在回答一个学生的“美国是什么样子的”的问题时,我给他们示范美国人在见面时怎样互相问好,然后选了两个学生上台来用英语问好。课堂秩序开始变得井然,但气氛依然热烈。然后,我顺着孩子们的兴趣,问他们想学什么样的日常英语。当他们表示想学习英语的“谢谢”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以及“I appreciate it!”等不同场合用来表示感谢的英语句子,再领学生们读几遍,然后让他们抄写在作业本上。就这样,我边回答学生的提问,边实现自己的教学意图。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好奇心得以满足。虽然我没有按教案教26个英语字母,但我的基本教学任务还是圆满地完成了, 因为这些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山的孩子们基本上掌握了我教给他们的日常英语短句。
  师道尊严,老师固然有权对学生们发号施令,然而压制学生的好奇心,抑制他们的天性,使他们服从老师的命令,是无法让他们心服口服地接受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而不是抵触的,否则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学习活动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因势利导,让学生的兴趣与老师的教学目标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联系地址:得克萨斯大学下属的职业技术学院 3500Carmen Ave.Unit 1208Rancho
  Vino,TX 78575)
  [责任编辑:苏学恕]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