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关于增强心理辅导活动教育性的几点思考

作者:刘艳茹




  目前,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辅导活动已被广泛采纳。但是,许多辅导活动的设计往往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理论出发,与基础教育阶段性目标的联系欠紧密,致使心理辅导活动的教育性不足,难以达到促使学生感悟学习与生活的真谛,实现心灵成长的终极目标。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心理辅导的教育性,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导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周密性
  
  科学周密的设计对心理辅导效果的高低至关重要。为了确保辅导活动的可操作性及有效性,在活动实施之前,我们应当注意:
  1.设计理念,主要指辅导主题的选择及辅导思路的理论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以及学生发展中的问题等。这是保证活动在理论指导下展开并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的关键。
  2.辅导目标,主要指通过某一具体活动预计要达到某种育人目的。该目标是辅导活动的终极目标——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阶段化与具体化,一般依据班级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定。
  3.辅导实施过程及规则,即辅导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所依次展开的环节、活动任务、相关要求以及评价或奖励等的相关说明。具体应做到:环节清晰、易理解,任务明确、难易适中,规则具体、可操作,评价反馈中多鼓励、重发展。
  4.活动延续,即活动效果的实践巩固设计。可以说,为数不多的几次辅导活动在促使学生深刻感悟中仅起到一种“引爆器”的作用,即激化矛盾、促进思考,更多的工作要靠平时点滴的训练与巩固。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性作业,对促使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彻底转变和进一步发展都十分重要。
  
  二、辅导活动组织过程中管理的适度性
  
  创设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引导学生遵循活动规则并浸入活动情境是保证他们在活动中产生体验与感悟的关键。如果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只是尽情地玩耍,而忽视活动规则,就失去了辅导的意义。同时,由于心理辅导活动强调人际间的心灵互动,需要参与者的自我心灵对话。因此,活动既需要科学规范的程序,保证大家全身心参与,又需要安全、开放、轻松的氛围,以提供自我探索的时空。所以,心理辅导活动要注意宽松“度”的把握。
  1.辅导前要做好动员。按辅导思路,活动目的是在学生主体参与基础上自然感悟的结果。所以,动员中最好以趣味性吸引学生,或者先布置有待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活动,而不是直接告知活动目的。如在“追球(求)”游戏中,老师事先布置了“想一想,老师为什么组织大家玩这个游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参与活动。
  2.做好辅导的导人,即热身。可适当选取大肢体运动、小游戏、娱乐等活动,有效地营造安全、和谐、开放的氛围,以使学生放松心情、敞开心扉,积极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活动中来。实践中发现,某些辅导员往往忽视该环节,他们时常预设成分过多,以致影响学生的全身心投入。
  3.辅导活动中要注意及时调节活动氛围、进程,保证辅导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严格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和榜样示范等,来保证活动按相应的规则进行。如有关异性合作完成的活动,在最初阶段来自女学生的阻力较大,但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最终他们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在活动中,他们真正体会到“其实,异性间近距离地接触也没什么”。活动不仅打破了对异性的神秘感,也为他们与异性交往提供了机会。
  
  三、辅导活动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由于学生经验、阅历有限,思维能力的发展尚待成熟,因此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与感悟的深刻程度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取决于教师引导下同伴间的交流与相互启发,取决于教师依据活动内容对他们提出的相应要求。因此,辅导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活动进行中以及活动的延续阶段对学生进行因时、因境的引导。
  1.抓住班里发生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交往乃至学习的实质。如学生升人初二以后,男女同学交往不如以往自然,班主任就设计组织了“我爱我家”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男女同学亲如姐妹、兄弟,交往、互助均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同时,暗示给学生,恋爱只能是成人以后的事情。实践证明,该项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改善了学生们的交往意识和行为。
  2.通过阅读有关生活体悟性文章,来引导学生积累间接的生活阅历并引发思考。如前所述,由于中学生自身经验与阅历有限,再加上农村学校往往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学生们读书、思考的习惯不佳,而思考深度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辅导活动中体验与感悟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因此,辅导员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与思考,使阅读与辅导活动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如一位班主任经常引导学生读书,当她发现学生学习不用心时,就给学生读《自己建造的房子》一文,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在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那些凡事不肯精益求精,等以后惊觉自己的处境时,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实践证明,由于该班学生有长期的阅读基础,因此组织同样的辅导活动,其学生的感悟要比其他班丰富、深刻。
  3.在辅导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集体交流是辅导活动的必要一环。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同伴讨论,相互启发,以及辅导员的及时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深刻感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四、不断总结研究、反思修正
  
  不断总结研究、反思修正是工作取得成效、自身能力得以提高的关键。尤其对于心理学功底欠佳的班主任来说,开展班级辅导活动实属一种实践探究过程,其中的总结、反思更为重要。所以,辅导员要尽可能按照团体辅导的规范,在每次活动结束时注意听取、收集多方信息,以准确地评价辅导效果;也要通过自我反思,发现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并在以后的辅导活动设计与组织中加以改进。具体方法主要有:(1)通过规范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2)要求学生撰写活动体会并进行分析;(3)及时回顾活动进行时的关键环节;(4)日常交流中注意收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5)通过辅导员群体的互评来收集相关信息,等等。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101300)
  [责任编辑:苏学恕]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