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北京市创新方法和载体 增强荣辱观教育渗透性

作者:佚名




  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重要讲话的精神,北京市教育系统创新方法和载体,提出了“五个一”、“五进”、“四人”的工作重点,在北京市大中小学掀起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热潮。
  “五个一”,即组织编写一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通俗读本,组织创作一批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新童谣,集中印制一批“八荣八耻”宣传画,各学校要制定一份详细的教育活动计划,组织每个班级开一次主题班会;“五进”.即推进“八荣八耻”进班级、进活动、进网络、进教材、进课堂;“四人”,即推进“八荣八耻”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目前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50万册新童谣已免费发放到北京市小学生手中。为充分发挥网络阵地优势,北京市在数字德育平台上设立了荣辱观教育专题窗口,开设“童谣集萃”、“动漫天地”、“影视屋”和“我身边的故事”等栏目,为全市中小学搭建网上宣传、交流、展示平台。
  北京市还将深入开展“明荣辱,师为先”师德建设工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专项督察、编写社会主义荣辱观学生读本、在中小学集中开展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进课堂,使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性和长效性。
  [咪咪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2006.4]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