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让你爱的人爱你

作者:吕群芳




  电视剧《中国式离婚》有一句话让我深思:“爱是需要能力的。这种能力就是使你爱的人爱你。”我联想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我相信,大部分教师都爱自己的学生。教师爱学生,可是,学生并不见得能体会到教师的爱,更不见得理解教师的爱,这是师爱的悲哀。
  一位专家随机抽取12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再向这120名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这说明什么?说明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说明我们有的教师缺乏“爱的能力”,还没有真正学会爱学生。
  那么,教师该怎样付出爱,“爱的能力”应该包括哪几方面呢?
  
  一、爱需要表达
  
  爱,需要表达。由于年龄的原因,孩子很难体会、感受到深沉的爱,就连父母的爱,他们有时也不一定体会得到。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小男孩去上学,爸爸对他说,你是个小小男子汉,可以自己去上学。小男孩孤零零地走在路上,看到别的同学有爸爸妈妈陪着,那么开心、快乐,于是他就认为父母不爱自己,非常伤心。有一天,和爸爸分手以后,他偶尔一回头,发现爸爸远远地跟在他身后。原来,爸爸每天都是跟着他到学校的,不告诉他,为的是锻炼他的能力。这位父亲的做法表现的是更深沉的爱,可孩子往往一时领会不了这种爱。所以,当学生没有领会到教师行动里的爱时,教师应向学生表达爱。
  除了向学生表达出心中的爱之外,教师还应学会把自己的烦恼、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学生,这是爱的另一种表达。一次,我们班在评比活动中排在全校倒数第二位,我心里难受极了。在晨间谈话课上,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早晨,我非常高兴地来到学校。可看到竞赛栏里的成绩,我的笑容凝固了,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我没有把班级管理好,没有做好我的工作。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自从三年前我们共同组建起这个集体,我从心底里爱我们的班级,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可如今……”这一段未完的话,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以后的十五周里,我们班只扣过一次分,其余都是满分。
  
  二、爱需要等待
  
  爱,需要等待。每一朵花儿的开放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耐心的等待。有的花早春二月就开了,有的花要等到白雪飘飞的冬季才开放。爱是一粒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灵里,它的破土发芽、开花结果是需要时间的。
  第一年当班主任,班里有个胖胖的小男孩,十分聪明可爱,我很喜欢他。可他十分调皮,总是犯点小错误。我找他谈话,他二话不说立即认错,事后却坚决不改。我想,他怎么这样不懂事呢?今年元旦,他带着女朋友来看我,他告诉女朋友:“这就是我常和你说起的芳老师,她对我可好了。”我种下的爱的种子开花了。
  等待花开的过程或许是漫长的,可它总会开放,只要你不放弃!
  
  三、爱需要宽容
  
  爱,需要宽容。有一句很美的歌词:“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带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是的,每一位班主任都带着一群小鸟。是小鸟,就爱鸣唱,就爱飞翔,这是天性。学生并不是故意和老师作对。想想自己的童年,你就会在学生的身上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长大的。宽容学生,就是善待自己。
  一次放晚学后,我到教室拿课本。教室里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字。她写得那样专注,以至于没有察觉到我的到来。我静静地望着她的背影,仿佛看到自己金色的童年正穿越晚霞走来——小时候,我也常常趁老师不在,偷偷溜到黑板前写字。于是,我轻轻地走出了教室……
  第二天早上,我对孩子们宣布:“从今天起,老师和你们共同享用这块黑板。上课期间黑板归老师使用,清晨和放晚学后就由你们支配,大家可以在上面写字画画。”话音刚落,学生兴奋地拍起手来。接着,大家讨论了该写的内容,最后定为“缤纷花雨”“书海拾贝”“放飞心情”三大板块。从此以后,这块普普通通的黑板就成了我们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成为教室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诗意的教育艺术。
  
  四、爱需要倾听
  
  爱,需要倾听。教师或父母,没有人不想了解孩子。可事实上,许多教师或父母与孩子近在咫尺却难以沟通,甚至常常发生冲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学会倾听。很多时候,倾听比说教更有魅力。那么,怎样才能聆听到孩子的心灵之音呢?教育专家孙云晓建议:永远保持商量的口吻;孩子犯了任何错误,在批评或处分之前务必给孩子足够的申辩时间。 有两件事至今留在我脑海中。 一次,一位女同学在黑板上给我留了这样一段话: “芳老师,昨天你带我们去音乐教室看教学片《黄山奇观》。不知为什么音乐教室里的凳子都没有了,你就和我们一起站着看。我看见你穿着高跟鞋,我想你一定站得很累。忽然,我看见木橱旁有一把小椅子,就去拿,刚好,被你看见了,你问也不问就立即批评我:‘其他同学都站着,你怎么能拿椅子坐呢?’当时,我很委屈,因为椅子是拿来给你坐的。”看着这段话,我十分感动和内疚。我没有了解孩子的想法便轻易下结论,批评她,伤了孩子那颗善良而质朴的心。我连忙拿起粉笔写上“老师错怪你了,对不起!同时也谢谢你对老师的关心!”
  还有一次批改日记时,我发现,一位学生平时写日记从不超过一面,这一次居然写了整整三面,心里就产生了怀疑。日记内容是写星期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快快乐乐去山上采茶的事情,可他的爸爸早就去世了,妈妈也远嫁他乡。由此,我断定日记是抄袭的。于是,我写上批语“日记是你自己写的吗?”日记本发下去后,这位学生伏在桌子上哭了。我找来一问,他只说了一句话,却把我的眼泪也引出来了。他说: “日记的内容是假的,可确实是我自己写的,我多么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啊!所以,我就编了这件事。”由于我自以为是的判断,使他受伤的心更加痛了!
  每一位教师都应永远记住:走进孩子们中间,俯下身去,用亲和的态度、真诚的心灵、豁达的胸怀,倾听孩子花蕾绽放的声音。
  
  五、爱需要承受
  
  美学中有句经典的话:美是什么?美是难的。我套用这句话:爱是什么?爱是难的,难就难在爱需要我们去承受。一位教师曾经这样说:我们在承受,承受着学生给予我们的诸多考验……一开始,我们总会抱着一种爱的信念来开展我们的教育,而事实上,反复性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不可避免地重演着。
  去年发生的那件事是我心头永远的痛。当时班里有一位从安徽转来的学生,打架、撒谎、恶作剧样样少不了他。有一次,他居然半夜里把尿撒在别人的热水瓶里;他还不止一次把寝室里同学的饼干、香肠偷偷吃掉。我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他一次次地重复着他的错误。许多家长告他的状,我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对他说“你回安徽去读吧!不要在这里影响我们班级的荣誉。”第二个星期,他果然转学走了。看着教室里的那个空位子,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承受,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为了爱,我们必须要学会承受。我也相信,我们的承受,肯定能支撑起孩子心灵明朗的蓝天;我们的承受,最终能使我们尝到用“爱”酿成的蜜。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天赋成功》里引用了一位9岁孩子的诗,充分展示了孩子心中对爱的渴望——“若你轻柔而又文雅地抚摸我/若你望着我并对我微笑/若你开口前先倾听我的话语/我便可以长大,真正地长大。”泰戈尔也曾经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教育正是水的载歌载舞,而这“水”就是我们的爱。
  “爱,是情商,但我更愿意将它归属于智商,因为,爱,也是一种智能。”是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真正拥有“爱的能力”,学会“真爱”!
  (联系地址:浙江省嵊州市爱德外国语学校 312400)
  [责任编辑:李汉生]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