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谈情说爱”

作者:康亚华




  六年级的学生或深或浅、或明或暗体验到了性的萌动,他们心底升起了了解异性的渴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一般采取回避的态度,从不跟学生提起与爱情相关的任何话题,我害怕激起学生心中爱的涟漪,使自己成为催发学生“早恋”的罪人。可是,有一次,我的这种常规想法却被打破了。
  那是在讲《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时发生的。
  《牛郎织女》是民间流传很广的爱情故事。备课时,我便有些不知所措:课堂上不讲吧,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讲吧,就可能遭遇师生共话爱情的尴尬。无奈中拿定主意,回避这篇文章。于是,我“偷工减料”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学习菜单,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讨论完了就算课上完了,尽量不提“结婚”“爱情”等敏感的字眼。
  前一半课按着我的设计进行得挺顺利,谁知讨论结束时出现了麻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书中有个地方写得不妥当。牛郎与织女一见面就说‘我们结婚吧’,而且织女还真的嫁给了他,这不符合常理。结婚也得有一个谈恋爱的过程吧,哪有一见面就结婚的道理呢?”
  教室里顿时一阵哄笑,笑声中间杂着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论:
  “结婚,嘻嘻,结婚。”
  “他真够胆大,竟敢在课堂上说爱。”
  “真不知羞耻!”
  “哼,老师肯定不会放过他。”
  问题问得突然,我有些慌乱。我定了定神,在脑子里搜索着对策。
  从学生们的反应里,我捕捉到了一丝讯息:在孩子们的眼中,爱情是邪恶的、肮脏的、害人的,公开谈论更是罪恶,这种事只能私底下悄悄地谈论、传传纸条,怎能在课堂上光明正大地讨论呢?
  面对学生的这种认识,是引导学生转变认识,还是继续回避?我想,如果继续把爱情视为教育禁区,反而会让学生觉得爱情深不可测,更激发他们偷偷摸摸探寻的好奇心。为什么不能对学生说爱情是美好的,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呢?于是,我调整了一下心态,抛开了“谈情说爱”的羞涩,平静而又温和地说:“刚才那位同学说得有道理,牛郎和织女似手太随便,哪能一见面就结婚?”听了我的这个表态,学生们愣住了,瞪着眼睛看着我,好像看着一个外星人。望着惊愕的少男少女们,我坦然一笑:“怎么,不认识我了?我说错了吗?”随即有同学反应过来,附和道:“是呀,牛郎的表白也太直接了吧。爱情也太随便了!”“不对,这是一见钟情,不是随便!”“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我追问道。“能。文中说牛郎一直受哥嫂的欺负,他饱受种种欺凌,一个人孤苦伶仃,只有老牛为伴;而织女被王母娘娘关在屋里,没日没夜地织锦,没有任何自由。他们同样都受他人的欺压,由于遭遇相似,同病相怜,一见钟情,因而走到了一起。”“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他们结婚后幸福美满的生活,看出他们对待爱情是认真的,他们的结合是建立在一见钟情的基础上的。”
  讨论还真挺入情入理的,我心中暗暗高兴。
  虽然,发表见解的仅仅是少数同学,他们对爱情的认识也还比较肤浅,但是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慰与自豪。因为我终于能够正视爱情教育,并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敢于以正常的心态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谈情说爱”了。
  过去,我和众多的家长与老师一样,认为小学高年级进行爱情教育太早,没有必要。有人说,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祖辈在青春期没有接受过爱情教育不也无师自通吗?现在看来,这种无师自通是经过了多少曲折和痛苦的摸索呀,有时还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爱情是生活的元素,是决定幸福的变量因子,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对待爱情,爱情生活美满,他就有可能一辈子幸福。爱情教育的实施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性。
  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催化下,孩子的生理发育、成熟较早,中年级私底下乱点鸳鸯谱的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对爱情的认识只停留在“喜欢”的表层。有些由于受外界不良思潮的影响而误入“你爱我、我却爱她”“你不爱我,我就死”等扭曲人性的垃圾爱情的迷宫。爱情教育不能再等了!现实呼唤我们教师必须拥有跟学生坦然评说“爱”的勇气和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情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符号的层面解读爱情的字眼,更要从人类理性的高度,让学生主动领会聪明、美好、富有自尊的爱。”因此,教师必须将爱情教育作为教育的内容,在教育实践中探究爱情教育的艺术,给予学生追求幸福的智慧。
  我以我的一堂语文课成功的实践证明,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上“谈情说爱”是可以的,不但可行,效果还不错。大家不妨试一试。
  (地址:江苏省如东县浒零小学 226406)
  [责任编辑:李汉生]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