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教育岂能培养“暴君”

作者:李本华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分明感到自己内心的沉重与痛苦。我知道,这个题目有危言耸听之嫌,但我耳闻目睹的事件,还:是使我写下了它。如果这篇短文能引起教育界有关人士的关注的话,它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残忍,一个令人恐怖、心悸的词,如今却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的青少年身上。先是“徐力弑母”,继而是“刘海洋伤熊”;2004年2月,马加爵则上演了更残忍的一幕,他杀死了朝夕相处的四名同学。残忍的事件在青少年中相继发生,据《楚天都市报》报道,2005年3月10日,武汉市某中学年仅15岁的学生王磊和张彪,因上数学课时讲话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放学后他俩将班主任的女儿莉莉挟持到一个废弃的仓库里用尼龙绳活活勒死。如果说以上事例仅是个案的话,那么,还有更让人担忧的呢!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他问一群孩子:如果你在路上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你会怎样对待它?孩子们的回答让他震惊:尽管答案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可怕的共同点,那就是“残忍”:对小鸟拔毛、火烤、活埋等等,令人毛骨悚然。
  仔细分析,造成孩子冷漠甚至残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我认为与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某些失误不无关系。还是让我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吧!
  某中专学校的学生赵伟,2004年7月16日因劫车杀人被判处死刑,这年他19岁。在狱中,他讲述了小学五年级时一次上自然课的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如何解剖青蛙,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屠杀”了一只活青蛙,血淋淋的场面给年幼的赵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遗憾的是,这印象没有把他引入科学的殿堂,而是引入了人生的歧途。因为教师给予他的不是科学的奥妙,而是屠杀的“刺激”和“快感”,在他心里种下的是残暴的种子。
  不久前,在上海市第18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上,有一道对“明日科技之星”候选人的测试题,要求用柳条鱼或金鱼若干条,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检测PH值变化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实验情景令人惨不忍睹,成百上千条鱼成了实验的牺牲品;实验结束后,很少有学生将还没有死去的鱼放回到鱼缸中,而是任由这些小生命在药水中痛苦地挣扎直至死去。实验是取得了成功,可学生们的人文精神和科学伦理观却丧失殆尽。
  我曾听过某优秀教师讲的《狐狸和乌鸦》一课,教师用启发的语气问学生:“狐狸想吃乌鸦嘴里叼着的一块肉,它就故意用好听的话来奉承乌鸦,结果乌鸦一高兴,把嘴一张,‘哇’的一声,肉就掉下来了。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狐狸吃到乌鸦嘴里的肉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几分钟后,同学们纷纷发言。
  同学甲:“狐狸可以借一把锯子,把乌鸦落脚的树锯断,让乌鸦掉下来……”(典型的没有环保意识,树能随便锯吗?)
  教师:“很有意思!但乌鸦会飞走,结果狐狸还是不能得到肉!”
  学生乙:“狐狸可以借一把枪,一枪把乌鸦射下来。”
  教师:“很有创意!竟然想到用先进的武器。这样,狐狸不光可以吃到乌鸦嘴里的肉,还有乌鸦的肉吃了。”(教师显然没有考虑到动物保护协会的意见,在为“残忍”推波助澜。)
  学生丙:“乌鸦叼的肉是给它的孩子们吃的,狐狸可以想办法钻进乌鸦的家,把乌鸦的孩子们捉住,逼着乌鸦把嘴里的肉交出来……”
  教师:“真是绝了!乌鸦再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看,连恐怖分子的那一套都使出来了。)
  当第三个学生的“精彩”发言完毕,下课铃也响了。于是,一节看似成功的课,却把残暴的种子播进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是何等地让人痛心!
  这里,我无意责备哪位教师,只是想问这样一个问题:在对待生命上,我们究竟应该让学生学会善待生命、尊重生命,还是给他们播下残暴的种子?当看到我们的教师有意无意地播撒下残暴的种子时,我们不能不说,为师不可不慎,教育不可不慎啊!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一封信,信的作者是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全文如下:
  “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娃娃被学院和大学的毕业生枪决和烧死。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如下:请你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千万不要以你们的心血造就一帮受过教育的暴君、训练有素的神经失常者、富有学识的艾希曼。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更人道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这封信虽然写于60年前,但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它撼人心魄之处就在于提出了教育的根本问题:“传道、授业、解惑”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唤起人自身美好的“善根”。说到底,也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更人道”。
  泰戈尔说过,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是的,如果一个人视生命如草芥,随意蹂躏鲜花,即使其道德评分和学识水平再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孟子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一个不懂得珍爱生命的人,很难想像他能有博爱的精神;相反,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鸟、小鱼生命的关怀时,对于高级生命、对于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吗?
  一个社会应该寄希望于三种东西——真理、青年和爱。“青年”和“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种纽带要靠教育来联结。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国家和社会的主导者,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未来的面貌到底是什么样子,就由今天的学生来决定。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我们在培养他们的时候,需要教给他们很多东西,但首要的是要教给他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这是做人的根本。
  (联系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瓯江高级中学 325011)
  [责任编辑:何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