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班级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三三”整合
作者:刘 茗 陈东利
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教”整合
学校、家庭、社会是中小学生赖以生存、成长的环境,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对中小学生的成长施加教育影响。要做好班级德育工作,必须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教”整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提高德育的质量。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小学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传统美德和民主法制等教育贯穿和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加强对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要发挥政教处、少先队、团委、学生会的作用,要紧紧抓住校会、班会、活动课这三块教育主阵地,开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来开发,既充分发掘学校长期积淀的浓厚的文化底蕴,又不断吸取和探索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经验,使德育的内涵以“随风潜入夜”的形式,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家庭教育
如果说德育像一条绵延不断的长河,贯穿人的一生,那么家庭教育则是这一长河的源头。由于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人性、导向性、权威性、渐进性、持续性、感染性、陶冶性等特点,有利于中小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但也要看到家庭教育存在着随意性、强制性和迁就性等不足的方面,把握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难点之一是“代沟”问题,“代沟”常常把父母和子女隔离开来;难点之二是来自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它往往使得家长不自觉地盲目攀比和对子女要求过高。
学校可以开展“亲子教育”、“家长学校”等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家长要千方百计增进与子女的沟通,为子女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把子女的自主教育的潜力发挥出来。
3.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阵地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网络已经成为中小学生了解世界、接受信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一方面,网络技术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共享性,使中小学生面临不良信息的冲击;网络的虚拟性,冲击着中小学生的道德情操;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使得西方意识形态、文化生活方式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挑战。
中小学生社会教育,一要积极面对网络的挑战,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对已患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要积极进行矫治;二要净化德育环境,把对营业性歌舞场所、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的清理整顿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净化中小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三是主动占领网络德育阵地,建设一批主流网站和红色网站,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网法、网德、网规教育,牢牢掌握网上德育主动权。
(联系地址:河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050091
唐山市路南区实验小学 063000)
[责任编辑:何 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