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学生网络成瘾怎么办?

作者:李一飞




  一、什么是网络成瘾及其判断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心理障碍,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系列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而生的生理不适。网络成瘾在精神医学的诊断分类中被列在“冲动控制疾患”之中,与强迫症、病态性赌博、购物狂属于同一类型的病症。
  美国心理专家提出了一套评估标准,有以下10项。如果有至少5项的答案为“是”,就可以判定为具有网络成瘾的倾向。
  1.一个月内上网超过144小时,也就是一天4小时以上;
  2.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下线后仍然念念不忘;
  3.如果有一段时间减少上网时间或者停止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
  4.上网是为了逃避问题或为了减轻无助感、犯罪感、焦虑、抑郁;
  5.向家人或朋友隐瞒自己上网的频度和在线时间;
  6.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问题;
  7.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要长;
  8.花很多钱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
  9.要花很多时间上网才能满足;
  10. 已经意识到上网给自己带来严重问题,但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无法控制。
  以上这些是上网者自评的判断标准。班主任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观察:
  1.神情疲惫。由于上网需要占用大量时间,通常还要熬夜,所以学生白天容易打瞌睡、面色发黄、眼窝发黑、眼睛中有血丝,表现出长期熬夜后的疲劳状态。
  2.神情恍惚。由于网络成瘾者会经常沉浸在网络世界中, 日常思维都无法脱离与网络有关的内容,所以上课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像在听讲,但是目光漂移,思维不能跟着老师走。
  3.视力下降,体质下降。眼睛长时间注视电脑显示屏,就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红肿,甚至造成青光眼。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血压升高,双手不自觉颤抖。长期接受辐射,缺乏锻炼,抵抗力降低。
  4.脾气暴躁。由于休息不够,又长期处在亢奋的情绪当中,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导致性格急躁,希望所有的事情立即实现,对周围人和事的忍耐程度下降。
  5. 与同学、老师关系疏远。由于长期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知心话只能在聊天室中说,只能和陌生人交流感情,对周围的人越来越疏远。6.旷课、逃学。
  
  二、网络成瘾的类别与班主任应采取的措施
  
  美国心理学家KimbedyYounS,按成因将网络成瘾分为5种类型:网络性成瘾,难以控制对成人网站的访问;迷恋网络中的人际关系;上网冲动,关注在线购物、交易;信息超载,冲动性地浏览网页及搜索过多的数据或资料;计算机成瘾,过于迷恋网络游戏。
  针对不同的类型,班主任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对性知识很好奇。教师和家长如果管束过严,又不给予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禁果效应”:越是阻止青少年对性的了解,就越增加他们对性的兴趣。学生没有正当的了解渠道,就会在网络中自己寻找答案,甚至沉湎于黄色网站或色情聊天室不能自拔。因此,学校要讲授青春期性知识,举办相关的健康讲座,让学生借阅有相关知识的书籍。
  
  (二)创建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
  在网络中,青少年不仅与熟人、朋友聊天,更多是与陌生人聊天。因为网络聊天可以造成双盲的一种暗室效应,即便是相互交心的朋友,也不知道彼此的真实身份。这正符合青少年追求新奇,渴望与人交流,但内心又很敏感,怕被伤害的心理特点。他们可以向陌生人倾诉,不怕被告密;可以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不怕被耻笑;可以扮演任何角色,转换性别,跨越年龄,充分展现自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因此,教师要注意创建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与学生多沟通,成为学生亲密的朋友和知心人。同时,要鼓励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如果学生与周围的人有充分的交流机会,就不会移情网上,发生“只爱陌生人”的现象。
  
  (三)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
  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时尚,包罗万象的物品和灵活的支付方式受到青少年的喜爱。教师应和家长一起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鼓励学生成为理智的消费者。比如,让学生每月制定合理预算,每次消费记账,定期储蓄等。如果学生能经常反思自己有哪些冲动的消费行为,逐步建立良好的消费习惯,就会减少不必要的网上消费。当然, 由于青少年经济条件的限制,由这种原因引发的网络成瘾数量相对较少。
  
  (四)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和使用信息资源
  现在是信息时代,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服务商为大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资源。只要键入关键字,便会有成千上万的相关信息展现在眼前。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师也经常会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但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还要传授使用网络的技巧,如教学生选择有用数据、提供快捷的搜索引擎、掌握时间管理技巧等,让学生高效率地运用网络。提示学生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善于使用学校和社区的图书馆,从而降低对网络资源的依赖。
  
  (五)满足学生合理的愿望和心理需求
  网络游戏不仅画面精美、内容丰富,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在游戏中,经常会有各种小的奖励和赞美,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获得自信和自尊,成为网络世界中的英雄。教师要想使学生摆脱网络回到现实中来,也要在生活中注意利用这两个心理学原理。比如和学生建立契约,如果学生如期减少了上网次数,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学生承担适当的责任,如当个小组长,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还可以适当组织班级活动和竞赛,促进学生间的交往,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愿望。
  为了预防网络成瘾,教师可以讲一些网络成瘾的典型案例以警示学生。比如郑州15岁的小勇,由于迷恋上网而持续逃学。为了上网,他从家中偷钱,后来父母不给他钱,他竟然扬言要拿刀砍死父母。北京有个19岁女大学生,在网吧呆了7天后竟然不认识生父。天津更有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13岁少年,竟然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面对这些恶性事件,相信学生会做出自己的判断,不会重蹈覆辙。
  如果学生已经出现不愿意做任何事情、自闭、不愿与人交往等严重症状,就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或心理专家的咨询和治疗,不要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时代的进步,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已经逐渐成为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只要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网络不仅不是洪水猛兽,而且还能够成为最好的教学辅助工具。
  (联系地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1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