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小学生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初探

作者:袁 刚




  1.性格、气质是儿童成为内向退缩型的重要因素。性格内向、抑郁质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时很容易心灵封闭,不与外界沟通,从而形成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
  2.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某些消极因素也会使儿童内向退缩。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缓慢,落后于绝大多数同龄学生的发展水平,因而对学校和社会很难适应,常遭受到失败和挫折,导致其内向退缩。
  总的来说,学生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都有其产生的外因和内因,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学生长期缺乏正确的社会导向而屈从于外部诱因及内部冲动的结果。
  
  四、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的矫正
  
  (一)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预防和转化的根本
  教育工作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迟效性。这些特点在内向退缩型问题学生的转化上尤为明显。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这类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心。
  
  (二)缩短与问题学生的情感距离是转化的关键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交往的疏密,相互关系的亲疏,都受感情距离的支配。缩小与内向退缩型问题学生的情感差距,师生相互信任,就能增大转化的机会。教师以情动人,激起内向退缩型问题学生的情感共鸣,感情上相通相容,他们就会信赖教师,并有可能接受其开导和教育,与教师形成心理合作,从而打开封闭的心灵之窗,克服自卑、消极、胆怯等心理阴影。
  
  (三)运用集体的力量是转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集体的关心和帮助,使内向退缩型问题学生不再有孤独感和被遗弃感,将使他们积极地与人交往,提高交际能力。另外,还要为其提供为集体服务的机会,使之得到他人的赞许和肯定,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消除挫折感和自卑感。
  
  (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是转化的环境条件
  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开放、轻松、愉快、没有歧视的大环境中,让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不是失败的痛苦。这样,谁的心理还会封闭,谁还会悲观消极、自卑胆怯呢?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和沟通,使各个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提高教育的效率。如果有可能,应建立社区教育服务站,使上述三方面的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使教育事半功倍。
  总之,促进孩子个体成熟,即儿童个性社会化过程,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内向退缩型问题儿童缺少与他人的相互理解,无法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很难与人合作,因而将来可能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其他综合素质健康地发展,高效率地完成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
  (联系地址:四川省彭州市隆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61193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