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由一张小学生朗读考核表想到的……

作者:管文锦




  看到一张一年级小学生的字词朗读考核汇总表:共有14个班参加考核,13个班并列第一(优秀率100%),惟独一个班名列第二。因为全班参加考核的50个孩子中竟然出现了一个良好,也就是说有一个孩子在100个字词中读错了5个,这还了得!他们语文老师的名字因此孤零零地排在了最后,透着一种说不尽的哀伤与无奈。
  我不知道这个年轻的语文老师看到这个排名会怎样伤心?当学生的分数直接成为考评教师的依据时,无形中也就助长了以分数论好坏、定等级的不良风气。试想,这位老师还会喜欢那位让她抬不起头来的考了“良”的孩子吗?当这个孩子因为贪玩、因为不会做而落下作业时,这位老师还会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面对这个让她“恨铁不成钢”的孩子吗?
  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我们的教育缺乏人文精神,但大多数只是看到人文理念的缺失对孩子成长的伤害,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对教师的伤害。你能想像一名教师坐在几百人的大会场上听学校领导、教育局领导宣布并分析谁的班级比自己所带班级的考试分数高多少的心情吗?要知道,分数是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哪怕是0.01分的差距,也是英雄与狗熊的区别啊!
  正是因为这种区别的存在和愈演愈烈的差距凸显,所以14个一年级班的700名孩子中,竟然只有一个孩子考了良好,这其中凝结着老师们多少超额的心血和艰苦的操劳,同时,这又剥夺了多少七八岁的孩子天真烂漫的玩耍时光?不是说幼小的孩子不需要好成绩,但是这样不合常规的好成绩让人心酸,为孩子,也为老师。同时,因为这种区别的存在,当老师对那些实在“质量差”的孩子无能为力时,“弱智儿童”就应运而生了(因为弱智生的考试成绩可以不统计)。据说,当有关部门来“检验”这些“次品”时,竟然平均每个班都申报了四五个,有这么多弱智生吗?难道学业成绩差就是弱智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唯分数教育的污染下,一些教育工作者心中原有的一片爱的土壤早已成为沙砾遍地的荒漠戈壁。试想:当你给某个孩子贴上“弱智”的标签之后,还会有鼓舞和激励,还会有呵护和期待吗?这样的教育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心灵的摧残,不如说是精神的扼杀。然而就是这种让家长心灵滴血的“扼杀”,据说让无数的地区、学校趋之若鹜,以便通过这种形式求得平均成绩的提高。
  我们追求“以人为本”,我们重视“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强调营造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幸福感”。可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太多的教育措施都做了“非人性化”的设计,太多的教育行为都在“非理性化”中加以实施。教师不是不懂,不是不明白,太多太多有良知的老师在“教育在线”上忏悔,痛心自己在应试教育上的“为虎作伥”,然而他们在生活中、在得与失的权衡中还是犹豫地、痛苦地选择了对教育宗旨的背离,因为他们要生存、要饭碗!
  任何一个职业,其整体的职业环境都决定了这个职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和具体作为。个体或极少数教育者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操作上的先锋开拓,只是预示着教育的某种可能而不是教育的整体现实,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他们仍然只能听命于现实教育环境的具体“规范”。所以,我们呼唤有一种新的宽松的教育环境,来规范教师的职业素质,来改善孩子的学习生活;我们期待一种符合教育本质的从业环境,来唤醒教师的职业热情,来重塑孩子的天真个性。由此我们希望:我们的考试、评价不再制造伤害——不再伤害老师,不再伤害童心;我们的学校能真正成为培养人的场所而不再是制造机器的工厂,从而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联系地址:江苏吴江震泽实验小学附属里泽村小 21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