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六个“是否?”

作者:徐彩萍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班主任的成长亦如此。班主任工作也需要我们常常去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再积累经验。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经常问学生六个“是”与“否”的问题,使我能够及时反思并调整自己,使自己为学生们服务的心态达到最佳状态。
  
  一、“我是否经常说感谢同学们的话?”
  
  常说感谢学生的话,这是我愉悦且全身心地投入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基础。班主任拥有健康的心理才会’产生感谢学生的心态,才会感到做班主任工作的快乐。学生有许多长处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当感谢。同样,我们应该感谢学生给我们提高工作能力的机会,感谢学生的鼓励和支持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成绩……感谢学生的心态可以沉淀自己许多的浮躁和不安,消解许多的委屈和不快:感谢学生会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变得更快活和卓有成效。由于我经常对学生表示感谢,学生们都爱我,我也愈加热爱班主任工作。
  
  二、“我是否能容纳同学们的不同意见?”
  
  如果能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见,说明我拥有了宽容的心态。作为班主任,我要求自己要有容人、容言、容事的肚量。真正的宽容意味着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或“失败”的包容和接纳,对学生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理解和尊重,对学生充分信任和充满期待。宽容,不是完全接纳学生的观点而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欣赏和接受对方观点的合理成分,使自己的想法或决策更趋于完善。
  
  三、“我是否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处理完班里某件事情以后,我经常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反思。我认为,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是不断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要形成反思的习惯,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策略,制订出行动计划,并检查自己所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四、“同学们是否认为我是个说干就干、乐观的人?”
  
  学生们的评价促使我遇事会积极行动起来,说干就干。积极行动促进了自己的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常常使我产生一种更积极的心态。另外,学生们的评价也促使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努力发现学生和班级的闪光点,赏识学生的优点,欣赏班级中美好的事物,不因为学生的缺点和事物的阴暗面而沮丧,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
  
  五、“我是否是个尊重他人、处事公正的人?”
  
  我要求自己无条件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在处理班级事物时一定要公正,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分清对错,明辨是非。但是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呢?看得最清楚的是学生。我就常常会问学生,老师是否是个尊重他人,处事公正的人呢?如果不是,学生们会和我交流,指出我做得不够的方面,促使我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
  
  六、“同学们是否觉得我很爱我们的班集体呢?”
  
  班主任是否热爱班集体,学生们能从老师对班级、对同学的关心以及其他细小的事情中体会到。班主任热爱这个班集体,就会把自己当作这个班集体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把自己的整个身心融入其中,与同学们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我经常问学生们,老师是否很爱咱们的班集体。这使我赢得了学生们的心,他们从心底里接纳了我。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经常问学生们这个问题,也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和热爱班集体,齐心协力为班集体的发展不断努力。
  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经常问学生这六个“是否”,经常在学生这面“镜子”中“检查”并“修正”自己,自觉地培养自己乐观、自信、宽容的心理素质,保持了良好的心态。这六个“是否”促使我各方面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一种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感觉。
  
  (联系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