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作者:李春梅
震惊之余,我不禁去追寻其病因。通过与家长交谈,得知在初二下学期末的一天傍晚,她在回家路上受到严重的惊吓刺激,当时家长并未在意,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从那以后,她的情绪开始波动,最后发展成了严重的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特点是长时间情绪低落,长时间不能摆脱悲观、失望、压抑、忧郁、苦闷、烦恼等情绪。表现为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疲倦;自我评价过低,严重自责或内疚;联想困难,自己感觉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失眠或睡眠过多;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等。
吕红性格孤僻,不善与人沟通,她在受到强烈刺激后,将心灵的伤痛埋藏在心里没有得到及时的抚慰和释放。反思吕红案例,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学校教育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情绪是心理状态的反映。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表现出的难过、害怕、生气等情绪不能采取不闻不问、不予理睬的态度,认为无关紧要;应该善于观察,进行沟通和疏导,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及时得到释放。同时,还应通过各种渠道诱发学生积极、乐观的良好情绪。
第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氛围对人的生活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力求让学生在积极健康、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鼓励学生敢于展示个人才华和魅力,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第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上的联系。一个人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和谐的交往关系,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用期望的目光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
第四,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教育学生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释放学生多余的“能量”。为了使学生的情感保持适度平衡,除了正面引导、陶冶情操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对不适宜的情感进行控制和合理宣泄。
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是摆在每位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
(联系地址: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 3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