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作者:刘 雪
一、对学生主体地位理解片面,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由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记住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句话,就不顾学生的实际,片面地把自主学习理解成为自由学习,打着把自主权放给学生的旗帜,实际上进行的是“放羊式”的教学,对学生实行“大撒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部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则把自己“高高挂起”,做起了旁观者。表面上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由于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不到位,根本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不能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表面上是学生合作学习,实际只是学生合伙学习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精华,同时也是新课改中体现新型学习状态以及培养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合作学习以师生、生生之间共同交流、探讨和研究为基础,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培养合作精神,推动自我反省。合作学习的过程既是学习品质培养的过程,也是合作精神形成的过程。可是,有些教师简单地把它理解成为合伙学习,也就是同桌或者前后左右同学之间互相问答和讨论而已。表面上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实际上在真正讨论问题时,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能够说上几句,其他同学大多都是看客,毫无合作之味道,只是走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已,加之教师又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思路、分工细致、责任到人,以一个合作学习的指导者、评价者的身份全程参与,并且科学监控,使合作学习在一种流畅和严谨的氛围中进行,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求知的科学快捷的通道。
三、缩短授课时间,误认为就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的学校甚至把课堂教师授课的时间确定为15分钟以内。这实际上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许多科目的教学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训练,缩短授课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便不能够牢固掌握,何谈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提高!还有些教师虽然缩短了授课时间,但是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方法还是满堂灌,根本体现不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优势,学习效果甚微。
四、多媒体使用过于频繁,干扰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接收
多媒体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有些教师对多媒体的作用有些夸大,甚至有的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和常规教学区分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意识的促使下,有些教师对于自己所教的内容不管是否适合多媒体,都把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统统打到屏幕上,学生全力以赴地记笔记,有时由于鼠标点击过快,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更谈不上能力培养和方法的领悟了。过多使用多媒体,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有时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偏离轨道,干扰有效信息的接收。笔者近来重温了魏书生、程翔等教育大家的录象,再一次为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一本书和一支粉笔,谈笑之余、挥手之间,就把学生带入了巧妙的境界。难道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就没有课堂的活力了吗?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
五、热衷于追求新奇的舞台效果,忘记教学方法和课堂的有效组织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教师借助于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图解法以及读书指导法等。对于上述的方法要灵活运用,并加以发挥和创新。可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方法的多样性,误认为方法越新奇就越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值得商榷的。新课改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必须保留常规教学中合理且有效的方法,并使之发扬光大,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课程改革也并不是追求离奇古怪的教学方法。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再新奇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为了活跃气氛的满堂问、刻意追求课堂的舞台效果等,与新课改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六、评价学生不能客观公正,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即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激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是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对不对,都一律大加赞扬,好像学生说什么都是对的。学生本来讲错了,经过老师的一番加工,也变成了正确的答案。教学是科学,不能够搞半点虚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能把对知识的错误、残缺不全的认识加以表扬和鼓励,失真的鼓励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会造成学生故步自封、骄傲自满,从而危害学生的一生。同时会给教师自身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误区还不仅这些,作者只是管中窥豹。希望我们尽量减少课堂教学过程中矫枉过正的一些行为。
(联系地址: 山东省临沭县周庄中学 27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