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浅述家访在新时期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王 强




  目前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多是通过开家长会、约家长来访、打电话、写记事本、发短信等方式进行,这些固然都是很好的方法,但教师走出去进行家访的作用则是不可替代的。前两年我接了初一新班后,利用晚上和节假日陆续走访了30多个同学的家庭,感触颇深。下面就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家访在班级建设中起着纽带的作用
  
  家访更有益于融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人情味越来越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孩子,孩子的背后是家长,两个教育者之间是需要沟通的。特别是班主任,要有更多的情感付出,不仅要把爱给你的学生,还要把感情沟通的桥梁架设到每个学生的家庭。情感的交流像是一条纽带,把教师、班集体和学生家长紧紧地连在一起。有一次,我去一位女学生家进行家访。这个学生上小学四年级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从此她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不仅学习差,其他方面的问题也较多,因此爷爷奶奶对她已丧失信心,对她在校的情况不太关心,从不与老师联系。她十分担心我去家访,苦苦求我不要去。我说老师绝不是去告状,她才忧心忡忡地把我带到她家。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更多的是倾听,没有说这个同学的问题、缺点,更没有指责家长,只是最后提了几点希望,建议家长多与学校联系。临走时,家长对我说:“孩子上了这么多年学,还是头一次有老师到我们家里来,我们真的很感激。”第二天上学时,这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您真好!”这之后,尽管她学习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对集体活动很热心,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甚至还带动了一部分后进生的转化。她的爷爷奶奶也经常与老师联系,主动到学校来反映孩子的情况,还给老师提一些建议,积极支持并参与家长委员会的工作。
  
  二、家访使班主任的思想工作针对性更强
  
  家访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有一个同学比较散漫,不良习惯比较多。我多次找他谈话、交流思想,但收效甚微。一天晚上,我去他家家访,发现原来他一家三口与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住在一起,两代人之间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差异较大。这种不一致对孩子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学习习惯方面。针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我把家访的目标放在帮助两代家长如何协调一致地教育孩子上。我先后三次去这个学生家,与家长交流思想,特别是和他的爷爷奶奶沟通,抓住时机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使他们的教育观念逐步发生了转变。两代家长之间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也能较好地配合了。此外,由于对这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我也能克服以前急躁的情绪,更加耐心、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及时肯定和鼓励他的点滴进步,因而教育的效果大大增强了。
  
  三、家访使班级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
  
  家访缩短了班主任和家长的距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成为一个整体,为班级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的第一次家访是从本班问题最多的一名男生开始的。开学之前我们进行了三天军训,这个学生多次迟到甚至无故不参加训练。三天之内他还与本年级和高一的同学发生几次冲突。他上课起哄,下课打架,与其他后进生结为兄弟。班里还有一名女生也加入了这个小群体。这名女生两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又因违法被判刑。她无家可归,由民政部门负责她的生活,享受着国家的特殊照顾。她不仅学习基础差,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却有一定的号召力,有四、五名女生围着她转。在这种背景下,那名男生更加趾高气扬,在班里造成的消极影响面之大,是我在二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中未曾见过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竭尽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我决定从那名男生开始进行家访。有的学生劝我不要去,因为这名男生的家长与小学老师的关系就很紧张,甚至在家长会上与老师发生争执。但我仍决定去,并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包括对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在几周后的一个晚上,我来到了他家。先与其父母随便聊天,目的在于融洽关系,沟通感情。逐渐地,家长主动地问起孩子在校的表现。我委婉地介绍了情况,表扬了他的一些优点,最后请家长谈一谈对学校和班主任有什么要求或建议,并认真做了记录。接下来的几周,我又对另外几名男生和女生进行了家访,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这些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有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老师说话的份量加重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显示出来了。这些学生有了很大转变,班级很快就由混乱进入了稳定。在一次家长会上我曾深情地对家长说:“我们班集体能有今天,是大家帮助、支持的结果。”
  
  四、家访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家访要有备而去。
  班主任对学生是了解的,但对于要拜访的家长就不一定了解了。所以,家访前应尽可能对家长做一些了解,以使家访更有成效。如,有些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抱一种破罐破摔、放任自流的态度;有些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是打就是骂,点火就着;有些家长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听到孩子哪方面不好;有些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投入的物力和精力都很多,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束手无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学校和老师等等。这些情况,教师应大致掌握。
  2.家访不是告状。
  不论学生有什么缺点错误,不可一味地指责,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孩子的优点,还要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让家长和学生从心里愿意接受你。
  3.要尊重家长、倾听家长的意见。
  不管家长的地位高与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教师都要尊重家长,要以真诚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上,会因为认识上的差异、承担角色的不同、观察孩子的角度差异及个人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等难免有些分歧。教师可以帮助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提高教育水平,但不要因为自己是老师,就把自己置于家长之上,切不可以教训的口气、居高临下的态度与家长交谈。
  4.家访应利用业余时间。
  节假日的气氛会使谈话更加和谐,而且有充裕的时间与家长交流。
  新的时代,通讯工具十分发达了,联系方法也多样了,但是,班主任与家长之间仍然需要在充满温馨的家庭氛围中交流思想,增进了解,融洽感情。这本身既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更是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良好方式。家访是其它联系方式不可替代的,虽然需要班主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班集体的稳定进步,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对班主任最好的回报。
  (联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外国语实验学校1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