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师德 师风建设谈

作者:梁春生




  教师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传递、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古往今来,无数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讴歌教师,赞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赋予了教师职业以崭新的意义。我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大力提倡尊师重教,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逐步提高。一言蔽之,正因为我们教师担负着这样崇高的职责和历史使命,也就决定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从教师的职业特点来看,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有其特殊的与其他职业道德不一样的本质意义。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地为培养和教育学生服务,自觉遵守各项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要求教师明确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目的,正确处理教育劳动过程中的各种道德关系,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明确地讲,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是给学生以实际教益,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人才。按《教育法》第五条来说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简单地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造就一代新人。
  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这八个因素构成了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构成了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紧密相连,要实现职业理想,就必须正确对待职业选择问题。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树立“终生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实现“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
  教师职业责任,是指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模范地遵守职业纪律,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
  所谓职业技能,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它是从事职业工作的重要条件,是职业工作者实现职业理想,追求高尚职业道德的具体行动内容。崇高的职业道德,不但表现为自觉履行职业责任,实现职业理想的愿望,还要表现为高超的职业技能。因此,良好的职业技能有着深刻的道德意义。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主要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第二,掌握教育规律,按规律开展工作。第三,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第四,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有人将教师分为大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和因教误人者五个层次。我们教师要在职业技能上达到大教师、好教师的标准,不要去做教书匠、以教谋生者,更不要去做因教误人者。
  职业良心,就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职业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是一定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和增强教师职业良心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要具有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第二,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品质。第三,要有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
  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职业作风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对职业劳动者的行为影响极大。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应该树立这样一些优良的职业作风:第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第二,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第三,忠诚坦白、平等待人。第四,发扬民主、团结互助。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民主作风,就难以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教师职业荣誉就像推进器,促使教师发扬锐意进取、奋勇拼搏的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贡献一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及主要规范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育人道主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现阶段处理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因此,它理所当然地也成为处理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即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的,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同时也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人道主义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更高水平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关心人(关心人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仇视人民的邪恶势力做斗争。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专业化”。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楷模。一般来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这样六方面内容。
  (一) 忠诚事业,献身教育
  教师的工作是清苦的,既无显赫的地位,也没有丰厚的物质待遇;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既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也很难有举世皆知的辉煌业绩。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课上课下,白天黑夜,总是默默地向学生倾洒着心血和汗水。可以说,教师的工作是苦乐参半,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良心活”。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教师的含辛茹苦,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做教师的酸甜苦辣,又有多少乘轿车、坐高官的学生在发达之后牢记老师的培育之恩。教师是“蜡烛”,教师是“春蚕”;他是人生的基石,他是伟人的梯子。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计个人得失,富于牺牲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甘为人梯奉献。只有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才能产生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勇于肩负人民重托,把培养下一代视为己任和天职,才能在教育岗位上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学返国,放弃教育厅长高官不做,抛开舒适的都市生活,终身致力于乡村的平民教育,安于“粉笔生涯”三十载,赢得桃李满天下,以“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