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换个角度看班主任的“累”

作者:佚名




  据《人民日报》报道,吉林省延吉市一小学五年级班主任祝秀琴,道出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些苦恼:小学教学中提倡素质教育,可衡量教师业绩最重要的标准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难度较大;每学年家访要达到100%,等等。祝秀琴所说的超负荷工作、评价体系滞后等情况,的确是班主任职业倦怠和疲劳感的主要原因。理解之余,也想问一问,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是否做了与时俱进的革新?如果班级管理没有新鲜血液,难免会出现教师管得累、学生觉得烦的现象。因此,面对“累”,班主任自身也应反思。
  有人将班主任分成保姆型、管制型、朋友型、放羊型、水乳型等。在实际管理中,许多班主任属于保姆型,将自己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客体,干涉多、灌输多、管束多,学生自我表现空间狭小有限。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潜能完全被束缚局限,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班主任只“管”不“理”,没有“调理”意识,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滞后,老想着办法“管”学生,身心怎能不累?
  教师是育人的工程师,不是生产规格产品的流水线。学生不仅仅是教育对象,更是合作者和教育促进者。如果班主任教育思想和管理模式先进,学生就可以由被管理者变成管理参与者。这样,学生的潜能被充分激发了,班级事务和琐事就不用班主任事必躬亲,学生们自己就能解决好。学生的平行教育能力、学习规划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得到充分挖掘,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也会经常充满生机和活力。
  湖蓝摘自《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4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