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让童工重返校园

作者:贺兴俊




  据媒体报道: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有千分之三的在校学生成了打工仔。算起来,全国竟有数十万这类失学儿童,真是令人触目惊心。而在这失学大军中,有一位是我们重庆市开县铁桥镇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叫谭某,13岁,家住铁桥镇玉河村12社一个偏僻的穷山沟里。2001年寒假,谭某跟随熟人到了广东省东莞市一家玩具厂当上了打工仔。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十分震惊,小学还没毕业就失学,岂不葬送了她的一生。于是,我决定去她家了解情况。
  她家共5口人,爸爸50岁出头,脚有点瘸;后妈与她爸爸的岁数差不多,不识字,在家干农活;姐姐也没读多少书,早跑“江湖”了;一个10岁的弟弟还在读二年级。虽然改革开放后不少人家都富起来了,可是,他们家仍然是要多穷有多穷。两间土木结构的瓦房开了不少“天窗”,伸手能摸到屋檐。墙壁裂了无数道口子,两张床上的竹席到处是洞,厨房设在5尺来宽的阶沿上,一口铁锅比泥筑成的灶还要大得多,其他的就不用说了。看到这幅寒酸景象,我禁不住想,怪不得她要去当打工仔。
  在回家途中,我反复思忖,怎么办呢?让她失学,还是想办法让她继续读书?可是,远隔千山万水,能想什么办法呢?半夜,躺在床上的我辗转反侧……“通信,看看能否用语言沟通她的心灵,试试看。”我自言自语地说。然后,翻身下床,提笔写起来。
  谭某同学:
  你好!听说你当上了打工仔,我简直不肯相信,去了你家才知道具体情况……你年纪这么轻,知识那么少,就离开了亲爱的母校,将来你能生活得幸福吗?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和贴心的话儿要教给你,说给你;同学们都在盼着你回到课堂上和他们一起享受老师带给你们的爱……。你的前途是美好的,祖国更需要你,我真诚地希望你能尽快回到学校,回到同学的身边。否则,你会遗憾终生。另外,你有什么想法一定来信向老师谈谈,好吗?再见。
  你的老师:
  贺兴俊
  与此同时,我还向厂方老板发去了一封信,说明谭某是在校学生,是童工,请老板慎重考虑。半个月过去了,不见回信;一个月过去了,仍是杳无音信。终于有一天,即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天,一封从广东寄来的信递到了我的手中。
  贺老师:
  我多么想念您,想念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学校生活、学习和娱乐;也想念爸爸、妈妈……。然而,我当打工仔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贺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您的学生:谭某
  根据来信分析,她不是不想读书,而是因为多种困难导致无法读书。于是,我急忙电汇了300元人民币,并在汇款单附栏内写道: “收款后速回校读书。”
  十多天后,她果然回来了。她先没回自己家,而是直接赶到了我家。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贺老师给了我第二次读书的机会。”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然后就安慰她,启发她如何战胜困难,度过难关,迎接美好的未来。
  接着,我向学校领导反映了这一情况。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并结合开县教育委员会于2002年3月向全县中小学学生倡导的“心连心,献爱心,手拉手,倡环保”活动,组织和发动全校师生“变废为宝”。最终,全校共收集废书、纸3976千克,人均2﹒4千克,售后收入现金3400多元人民币,解决了我校存在的像谭某这样的因贫困而失学和可能失学的学生共20多人一学期的学习费用。返校后,谭某同学不仅表现得很好,而且成绩进步多了。在创建“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活动中,还被评为了校级文明标兵。今年,她还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中学。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设法使童工重返校园的做法,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并见到了成效,我感到十分欣慰。
  (联系地址:重庆市开县铁桥镇小学 40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