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少先队:关注学生的体验
作者:黄和平
体验,《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少先队活动中的体验是指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活动。它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独特作用。少先队活动如何开展体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
结合新课改精神,笔者对少先队工作做了以下思考:
一、在教育理念上增强人文性
长期以来,少先队组织一直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这对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确实有一定的作用。然而,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种教育方式有其局限性。首先,“规范”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制订出来的,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工具性;其次,未进行价值分析的“规范”,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而言属于先天的东西,必然导致强制性。如果教师单靠规范约束以及对违规行为的严厉惩罚,来迫使学生“懂得”规范的厉害因而“恪守”规范,那就有可能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导致其人格异化。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学生的天性,而不是“制约”天性。教育过程中考虑的首要问题是解放学生的内部力量。因此,少先队教育活动的重点是—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家,而不是以高而全的目标、冷冰冰的说教、标准化的“生产”让学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少先队教育是学生和教师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下的一种具体而又丰富的生命活动。在这一生命活动中,学生不仅是少先队教育的对象,也是少先队教育的主体。
少先队教育应积极改进活动过程,让活动在成为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的同时,把形象具体、身心一体、愉悦的游戏方式作为主导性活动方式,使他们在多种活动中与多种“文本”(包括活动环境、活动内容、活动对象、活动中的人)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作用,共同生活、共同成长。
二、在教育方法上突出生活化
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儿童将来要参与社会生活,现在就该投入社会生活。教育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来就应是生活,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教育也不是让学生去“出席”教育的场合,而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与教育情境发生有机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少先队活动的反应往往是多元并有其独特性的。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有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所以,尊重学生是前提。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其次要求在活动中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给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让学生利用已知去接触、认识未知,去拓展思维。
在主题队会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离生活较远,或难以用浅显的语言讲解清楚的教育内容。这时,可通过制作直观的幻灯片,播放适当的录像,选取相关的音乐,利用角色体验等方法,来缩短少先队活动的生活性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间的距离。
因此,少先队教育理应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
三、在教育活动中开展“做中学”
学生的创新潜能,只有在亲身体验中,只有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开发。因此,我们把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与学科创造性教学同等看待。我们要不断开拓学生活动的领域,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新知,提高活动的创新含量,实现活动课程的创新亮点,探索在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新素质的新途径。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做中学”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显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到自己有价值、有能力,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当作“猫”,把自己比作老鼠。学生一旦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激发出创造性。
(二)热情鼓励,激发兴趣,是学生“做中学”的动力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且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聪明。其次,消除学生对创新学习的畏难情绪。第三,通过热情鼓励,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等,调动、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三)优化过程,引导体验,是开展“做中学”、培养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
1.在活动的导入阶段,鼓励质疑,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活动情绪场的构建往往取决于活动的起始和导入环节。导入的作用就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活动和学习动机,为学生学好新知识创设良好的氛围。如,在举行《难忘的生日》活动前就告诉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做游戏、致贺词、吹蜡烛、吃蛋糕。这样学生一进入活动就会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好奇心。“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异中开始的。”(亚里斯多德语)
2.在活动的深入阶段,启发引导,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创新教育的特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前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结果的“再创造”的过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在学生困惑处,在活动重点处、关键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重视学生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在参与中展示学生的思维。还以《难忘的生日》活动为例,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要求学生们结合本地的喜人变化,说说南通人民勤劳、伟大的事例:“在此时此刻,你想对伟大的祖国、可爱的南通说些什么呢?你能用诗歌的方式去表达一下自己炽热的情感吗?”
3.在活动结束后,深入实践,拓展思路,引导迁移,以形成创新技能。
通过演讲、展览、亲历角色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活动后成功的喜悦,从而维持他们的创造欲望。如扮演“我是一个新农民”,利用双休日走进农田或劳动实验基地,亲自参与具体的、力所能及的劳动,了解农村生活,体验农民的辛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再如开展“我是小主持”“今天我当家”“小小执法官”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模拟编辑、主持人、教师、家长、执法人员等角色的机会,使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体验、感受、创新。
只要每个辅导员在少先队教育中真正以引导者、合作者、大朋友的身份去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那么我们的每一名学生就一定会获得更多发展能力、张扬个性的机会,其生命就将会不断地充满活力。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通市永兴小学 22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