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者:周雪莉
“目标管理”是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彼得·德鲁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方法。它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来有效地完成组织的任务。几年的实践证明,在班级中实施“目标管理”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最适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确立目标,激发自我管理的动机
1.认识自我。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要在心里有个“人”——“自我”在管理自己,不要外在的人——父母或老师来管自己。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心里的那个“人”——自我,使他们能逐步学会分析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而这正是确立目标的前提与基础。
开学初,我就努力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我总是在精心准备后,主动找学生谈心,所聊的内容有伟人自律的事例,也有对自己的无情解剖。老师的自我解剖,常常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教育作用,它能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好的人,也没有绝对坏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是很正常的。并且人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制约变化的因素一是自己,二是环境,而前者起决定作用。
我充分利用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的同时,我还组织了“克短会”与“反思会”等活动。“克短会”即全班同学依次给自己熟悉的人提中肯的批评意见,要求不讲情面,除了侮辱性的语言外,可不择言词。听者得老老实实地记下逆耳的忠言,咽下苦口的良药。“反思会”是要求各位同学好好反思一下别人对自己所提的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他人没有提出意见,那么自己就主动地提出缺点与不足。
2.制订目标。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内部活动的动因。只有激发了学生改正缺点与不足的动机,才能使他不断地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时机成熟,制订目标,能使人产生“这是我自己的目标,我要尽可能地完成”的心理效应。
行为科学家佛鲁姆认为,人在行动之前,首先会对自己的行为目标进行选择,对目标价值做出判断。只有当目标价值比较高时,他才会努力地追求这个目标。其次,他还要根据自己的条件考虑获得目标价值的可能性有多大。只有当目标价值高,本人又有实现目标的把握时,人的积极性才会较高。反之,某种目标价值对他没有吸引力,或者自己没有获得目标价值的充分把握,都不可能激发他的积极性。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引导学生制订好既有价值,又有把握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制订目标前,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由组长负责。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每个组员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我先让学生制订好本学期自己在卫生、纪律、学习等方面要达到怎样一个高度,然后再围绕总目标,制订出近期目标。目标不求全,不贪多,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达到一两个小目标即可。我提出了4个字的要求“小、细、实、行”。“小”就是目标要小,“细”是目标要具体,“实”是要切合实际,“行”是要可操作。如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同学可制订如下近期目标:第一个星期,争取每天保量完成各种作业;第二个星期争取保质保量完成等。这样小步子前进的目标,学生容易接受和执行,也便于检验与反馈。
二、实施计划,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实施计划是关键,这既是能否达到目标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最重要、但也是最难实施的部分。
1.激励前进。
现在不少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不强,这往往与胸无大志、漫无目标有关。但是,小学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励,让他们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坚定信心,才能生气勃勃地向前迈进。
自理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是教师无法教给学生的,只能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培养。为此,我经常组织班队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内容大多围绕“我能行”展开。如“今天我当家”—不再是以前的“小皇帝”“小公主”;“我为班级做件事”—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我进步了”——我能行,我有信心,我有能力等等。因为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人总是为希望而活,为希望而奋斗。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就会逐渐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抬起头来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
2.开展竞赛。
竞赛是激励学生的最有效方法。为了激励学生,我组织了小组竞赛和个人竞赛,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并在墙报上贴着“比先进”以展示评比结果。具体做法是:在对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反馈时,班主任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学生根据评比公开制度,“打开天窗说亮话”,好就说好,不好就说不好。先是个人在4人小组里自评汇报,再由小组评出先进个人,最后是全班评比。根据完成目标情况和进步情况进行评比打分,完成目标的加1分,有进步的加2分。哪一组分数最高,哪组就是先进小组。先进小组和个人以精神奖励为主,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一旦每个同学找准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及努力方向,他就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
3.树立典型。
小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对他们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典型事例,真实、直观,更能感染他们。
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除了选择伟人、科学家等典型榜样外,我更注重抓住班里涌现出的一批优秀学生作榜样。作榜样的可以是一贯优秀的学生,也可以是进步较大的学生。我指导这些学生组织好材料,在班队会上介绍自己的自我管理经验、心得等。让优秀的学生在体验成功的愉悦中再接再厉,不断奋进;让暂时落后的学生以典型为榜样,奋起直追,不断进步。
三、循环往复,逐步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时,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十全十美,尽如人意。因此,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注意多鼓励,千万不能看到他们自我管理不到位,就失去信心,放弃所有的努力。
1.及时反馈与调整。
近期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实现与否,要及时进行反馈并加以调整。反馈是通过开“进步会”进行的。“进步会”是对那些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了预定目标的学生,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奖励。这种由成功带来的愉快体验,能强化下一步的行为动机,推动他们进一步调控自己的行为,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使行为变得更积极。如果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预定的目标,要进行反思,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在以心换心、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帮助、引导学生重新修订目标,或采取补救措施,或找个督促的“对子”,再继续努力。这样,他们最终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形成良性循环。
一个目标达到以后,马上再进行分组讨论并提出下一个目标,从而激励学生向新的目标奋进。这样,学生就会在实现目标中进行自我监控,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能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这样一步步下来,学生就会自觉地管理起自己,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独来独往,而是“我是班级主人翁”的积极参与。只有人人都有一种参与管理的意识和欲望,才能形成自主管理的氛围,才能使自主管理成为每个人自觉自愿的行为。班级管理也就能比较科学、有序,学生的管理能力自然地也会在这种管理的氛围中得到提高。
强制性的教育或者扼杀人的自主性,或者激起人的反叛性,而引导学生运用“目标管理法”进行自我管理则能激起和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启动其内驱力,使他们能动地追求自我完善。这样的管理最终达到的不只是“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更是“不教是为了教”的最高境界。这样管理的结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初步具备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联系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3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