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我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与体会

作者:李秉德




  我于2002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一个老年教师的心声》,发表在当年的《教育研究》第八期上。我写那篇文章的用意是想就我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感受与年轻的同志们进行交流。现在两年过去了。回思前文,仍觉意犹未尽。因此,我还想把个人在长期从事以教师为主的教育工作经验中所取得的几点认识与体会,再和一线的教师们,特别是年轻的同行们谈一谈。
  
  一、教育的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便同时伴生了人类的教育活动。这是因为:人这个生命体必须经过社会化的过程才能够生存下去,而教育的功能就在于能使这个社会化过程得到优化,并使人的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使社会本身也得以不断进步。仅从这一点就能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
  教育与生活是紧密相依、难解难分的。人生活一天,就在有形无形地接受教育,或者有形无形地在对他人施加影响。因此我们还可以说,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一身而二任焉,而且终身如此。总之,任何一个人要想和教育脱离干系,都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搞好教育,人人有责。虽然每个具体的人对于这种责任承担的分量有所不同,但重要之点在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应负的教育责任认真地担负起来。这乃是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所要求的。
  
  二、教育的复杂性与难度
  
  人类的教育活动涉及到个体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是非常复杂的。这种复杂性达到了令人十分惊异的程度。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种复杂性的一些表现:
  1.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首先必须重视的一个大问题。虽然国家为此制定了明确的教育方针,但是要使人们充分理解这个方针的精神实质,却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因为这里面既具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深度,又涉及到国家及民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广度。教育工作者如果对于这些茫然不清、理解不足,那又怎能对之加以实施贯彻呢?这个问题难道还不够复杂吗?
  2.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理、心理本质,又具有很不相同的天赋与多种发展潜能,再加上所受的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而在个性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来。教育工作的实施,既需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共性,更需要照顾到每人的个性差异,方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从这里也可看出教育的复杂性与难度来。
  3.教育可分为正规的与非正规的两大类。前者为各级学校教育;后者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不管是正规的还是非正规的,又都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这些途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或者说,在教育的运行过程中,既有双方都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也有双方或一方不自觉、无意识的。因而对于不自觉、无意识或自觉意识不高的情况就难以照顾到。就这些情况来说,教育工作是真够复杂的了。
  4.就受教育的个体来看,每个人接受教育的途径又是多样化的。有的必须通过记忆与理解;有的需要个人情、意等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才能感受到;有的则是通过身边人物或英雄形象的熏陶渐染而不自觉;更有的则是在长期学习积累上产生的顿悟。而所有这些途径通畅与否,既有赖于受教育者个人的主动参与,更有赖于教育者的指引、启发与激励。从这些方面来看,又可以使我们感悟到教育的复杂性与难度。
  5.为了了解教育工作的效果,就需要在一定时段之后,对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但是,教育的效果,有的是立竿见影可以在短时期内对之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的;有的则是必须等待一定时间乃至很长的年月之后,才可看得出来。然而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不搞教育评价,置教育效果于不顾。由此看来,如何及时地制定教育评价的内容与尺度,并适当予以运用,然后再对之进行正确恰当的分析,使其对于教育工作的进行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是相当复杂与困难的。
  ……
  这里要补充说明一点:所有以上陈述的复杂现象,并非都是自古而然的。它们乃是随着社会与教育本身的发展进步而逐步增加、积累起来的。
  
  三、教育工作者该怎么办
  
  (一)牢牢把握大方向,打好学养基础
  面临上述教育的复杂性和难度,我们教育工作者该怎么办?难道我们就只能在这种复杂现象和难度面前望洋兴叹而束手无策吗?不!我们要从这些复杂现象和困难中理出个头绪,予以总体把握,方能有效地进行工作。这既是非常必要的,又是完全可能的。
  关于教育工作的总体把握问题,中外历史上已经有许多著名教育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例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及以后的许多名人。西方近代则有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与杜威等。他们这些人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整体上把握方向,发出了启聋振聩的吼声,从而引领后辈人不断地把教育推向前进。他们的先进思想至今仍然还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当然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习现代的先进教育理论。
  为了搞好总体把握,做到心中有数,除了尽可能地学习教育理论之外,还要靠一定的教育行政机制。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法令和指示,以及相关部门据以编制的课程教材等,努力使之落实到育人的工作中去。
  除了学习先进理论和方针政策外,我们还需要尽量扩充我们的科学知识,加深我们的文化素养。这并不是给自己凭空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而是因为无论理论也好、政策法令也好,都是需要学习者的基本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作为智力支持的。
  (二)力求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乃至教育专家
  拓宽基本科学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涉及到如何搞好我们教育工作者本职工作的范围。然而这些究竟都还属于基础工作。而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职业,它必然要求从业人员在已有的普通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加深自身的专业知识修养及技能训练,才能不辜负国家、人民寄予的重托与期望,从而完成其应负的崇高使命。那么,教育专业工作者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必须要提出的是职业道德。就教师来说,就是师德。师德的核心是对下一代人的热爱。这种热爱是和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望紧密结合的。它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去和具体的教育对象身上。
  其次,教育工作者对其所从事的具体的专业门类如管理、教学和理论研究等,还必须做到更深层次的专精。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任何一个专任教师都必须对其所担任的学科,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然后针对你的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这就需要对你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对你已有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反思。所有的这些活动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不然的话,人们何故把教师们看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这里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者乃至教育专家。当然,要做到这一步,教育工作者必须为之付出长期的、细致的、艰辛的劳动。
  
  四、教育工作者得到的回报
  
  教育工作者们在做出艰辛的创造性劳动之后肯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的。
  显然,教育工作必定会得到相应的物质性酬报。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这类物质待遇还会逐步得到提高。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可能得到的精神方面的回报,而这方面的回报又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感谢、赞扬与支持。但我觉得更珍贵的是个人可能从中得到的一种更高层面的精神满足,或者说是教育工作者的莫大乐趣。这种乐趣类乎孟子所说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那种乐趣。可是我又觉得作为今日的教育工作者还可能得到更大于孟子当时所能得到的“乐”的享受。试想:是教育工作者把一个个生物性的人加以精心培养,使其在身心两方面逐步得到发展,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各种人才,使他们能够参与到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伟大工程中去,发挥他们个人应有的作用。在这种培养过程中就包含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你的一份功劳。想到这里你难道会不产生一种伟大的精神满足的感受吗?何况这项伟大的工程是前所未有、千载难遇的,而你却恰逢其时,躬与其盛。想到这里你难道不会产生一种莫大的幸运感与自豪感吗?
  可爱的教育工作啊!假如我还有第二次生命的话,我一定还选择教育这个专业。
   (联系地址:北京市广渠门外大街甲28号院2-2-801 100022)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