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传统德育陷入四大误区

作者:佚名




  在5月20日召开的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传统道德教育存在四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严重脱离青少年和社会的实际。传统德育的标准实在是太高深了,要求小学生的话语体系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而学生看到的只是活生生的实际,甚至是生活中截然相反的话语体系。传统德育的内容又是抽象的。传统德育只把道德当作文化传统,强调理念,爱说“尊老爱幼”、“勤劳俭朴”,学生可以直接操作的却不多。
  第二个误区是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主体。随着时代的变迁,主要用灌输的方式试图去塑造青少年的做法已经不能被青少年所接受了。
  第三个误区是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青少年之间、青少年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造成了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青少年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
  第四个误区是道德教育导致认识与行为严重脱节。目前,学生的道德行为已经完全社会化,使学生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在道德认识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在道德行为上却做不到。
  那么,传统德育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陆教授认为:道德其实不仅仅是对青少年的束缚,而是青少年适应社会应该具备的能力。德育只有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才能达到教育效果。目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围绕社会现实和儿童需求寻找教育主题,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育,强调实践、体验和创造的过程,同时建立多元化的道德评价体系。
  (兵兵摘自现代教育报200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