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6期

善待学生的“胡思乱想”

作者:梁玉富




  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常有机会去听课,听得多了,发现的问题也就不少。其中,在许多课堂上都能见到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很多老师对游离于“标准答案”的回答习惯说:“不要胡思乱想!”
  此殊非当。
  首先,学生的内心是接受不了的,毕竟他们有自己的自尊和思想,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排斥”和“打击”,肯定会造成心理上的“反排斥”。这样,教师的评价效果就成了负数。而从学生的“胡思乱想”看,其实也并不是“胡思乱想”,虽然与“标准”有些距离,但依然是经过思索和探究过的,包含着他的积极思维,是他经过“努力”才获得的结论。所以,从这一层面上分析,老师简单否定的,就不仅仅是回答本身了,还有学生那宝贵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潜力”。这些在无形中被扼杀了的品质和潜力,是我们教育的更大损失。
  从教师这一层面上看,笔者认为这也不是简单否定的“行为”,它其实反映出我们不少教师的“教育无意识”,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事实上又在自觉不自觉地这样做着,并成为一种可怕的习焉不察的教育习惯。因而,观念上的校正实在是当务之急。“学生的心灵是最重要的,只能呵护不能伤害”。夸美纽斯早就说过:“教育是为了唤醒。”唤醒什么?是那颗需要精心维护的宝贵心灵。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也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如果对教育现象简单化,主观、随意地加以评判,不但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还会破坏学生的创造潜能,甚至造成某些心理脆弱学生的反感,从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善待学生的“胡思乱想”。
  (联系地址:浙江省新昌知新中学31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