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边际效用”与关注“后进生”

作者:范 真




  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边际效用”。翻阅卢周来的《穷人经济学》一书,看到了作者对这个专业术语的解释:边际效用,就是增加1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消费,给人带来的主观心理满足程度。1元钱的边际效用对于不同的人是不同的:一个倚门托钵的乞丐,你给他1元钱,他的满足程度可能是100个单位(假设心理满足程度可以这样量化);而一个亿万富翁,你多给他1元钱,他的满足程度也许就只有1个单位。也就是说,同样1元钱,因为给了穷人,社会总福利增加了100,而如果给了富人,社会总福利仅增加了1。作者说,从这个道理出发,社会收入分配应该偏向于穷人而不是富人才行。
  根据上述“边际效用”的原理,我们认为,如果把同样多的关怀和鼓励有意识地分配给弱势者,那么教育成效的增加值,一定会大大地提高。
  在学校中,很多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先天优势,比如:健康的体魄、温暖的家庭、良好的社会关系、优越的物质基础等等。如果说这部分优等生尚需激励和鞭策的话,那么相比之下,那些下岗职工、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体有障碍的学生,则更需要学校和老师的鼓励与关注。
  “后进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教师要细心观察,多跟他们谈心、交心。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还要给学生以希望,让他们感到在教师眼里“我能行”,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和温暖。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它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因此,我们更要关注那些处于弱势的“后进生”。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师范学校 2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