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梦中的蝴蝶

作者:解作东




  曾几何时,素质教育像飓风一样横扫中国这块古老而传统的大地。一时间,素质教育标语满校园,素质教育口号漫天飞。当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对这一新生事物寄予厚望,希望它在教育的园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茁壮成长时,谁知素质教育之风过后,催生出来的并不全是素质教育的嫩芽,而是应试与分数并存、素质与应试共舞的怪现象!
  最近在报上看到一则关于“应赛教育”的消息,说是一些地方为了突出素质教育而热衷于搞一些竞赛活动。“素质高不高,就看竞赛好不好。”于是一些老师、校长整日围着“竞赛”忙得团团转。你比书画,我就挑数十名学生拼命突击;你组织文艺调演,我就起早贪黑排上一台精彩的节目…… 只要有一名学生获奖,便能一俊遮百丑,其他学生就是不会执毛笔、不识乐谱又何妨。
  反观我们身边的素质教育,为了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和验收,又何尝不是在给它套上华丽而体面的外套呢?你查什么,我就练什么,这边一旦检查验收大功告成,那边“素质教育活动”立马偃旗息鼓。学生的整体素质没有得到提高,充其量就是学会几首歌,会跳几支舞而已。况且得到训练的只是极少数学生,放弃的却是绝大部分学生。更有甚者,今天学这个模式,明天搞那个样板,不是立足于本校实际,而是照搬他人的理论与模式。殊不知,这种“拿来主义”及东拉西扯拼盘般地学习,其效果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文件上的理念很新、很好、很时髦,但却是与学校贴不到一起去的两张皮。在一些地方,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老师们学文件学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学生们则搞得精疲力竭、怨声载道。最终的结果是学生的素质没有搞上去、负担没有减下来,考试成绩不理想,再回过头来,还得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这就难怪素质教育开花的多、结果的少。
  再如,近年社会上风靡一时的那些“奥赛班”、“特长班”,仿佛一夜之间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内到校外,风起云涌。尽管各家的办学力量不同,宣传规模不一,但其口号却惊人的一致——“培养全面发展加特长的学生”。家长们不明就里,面对一笔不菲的培养费,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仿佛孩子只要进了“奥赛班”、“特长班”,就是搭上了名牌大学的直通车。事实果真如此吗?经过追踪调查,那些所谓的“奥赛班”、“特长班”不过就是每周多开了几节课、多做了几道题、多上了几次计算机而已。真不知其“特”在何处?“长”在哪儿?
  此种办学模式,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分散了学生的精力,还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无怪乎有人把它们与前几年一些政府部门所搞的“形象工程”、“业绩工程”联系在一起。
  “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帜,干着全面不发展的勾当!”一位主管教育的博导市长如是说。此话虽说有些偏激,却在一定程度上点到当今一些地方素质教育的要害!
  再看眼下的课堂教学,“初一的学生练中考,高一的学生练高考”。就以初一学生为例吧,一入学,老师们即已制定三年作战计划:目标锁定中考,训练围绕中考,命题模拟中考。置学生的个性发展于不顾,一味地追求急功近利,何异于宋人的揠苗助长?
  目睹一些地方在“素质教育”口号之下的种种怪现象,尽管有人高呼回归人本,但书本与黑板总像挥不去的榔头,冰凉而沉重地敲打着每一个求知的头颅:这是读书,这是当务之急,你敢用“素质”赌明天吗?一分之差,招惹的不是理想,而是现实——是以一二万人民币、一二年的青春以及若干关系、若干权力作抵押的现实。于是,分数依然是学生的命根子,应试教育的鬼影依然牢牢控制着教育的指挥棒!
  说到此,不能不提起一位搞素质教育小有成就的教师,不久前在一次考试中,因本班平均分比同类班级低了几分,在面对家长的质询、诘难和同行的冷漠、怀疑下,不得不在讲台前流着泪对学生说:“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搞素质教育了。”
  素质教育啊,你真的只能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吗?
  面对此种现状,担忧者有之,疾呼者有之,更有无奈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上世纪初,一位文化巨人曾站在民族的高度惊异于国民精神的麻木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新世纪,面临又一场新文化运动的冲击,教育领地上的抱残守缺与阳奉阴违仿佛又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回归,而又有多少教育者甘当古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呢?
  尽管教改的春风终将吹醒每一块干涸的土地,随着国家《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无疑会推动着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但面对近年来教坛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教改风,笔者在惊喜之余仍不免忧心忡忡,我们的阳奉阴违只能让教改裹足不前;我们的冷漠与麻木只能让教育先行者一个个中弹倒下。长此以往,素质教育就真的只能是我们“梦中的蝴蝶”了!
  (联系地址: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 2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