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质疑“父母最知儿女心”   

作者:李传栴




  “现在不少同学在谈话时常常说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家里总是吵不完的架,常常是赌着气、带着沉闷的心情来到学校。在家里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且不知该和家里人聊些什么话题,还不如呆在学校好。我也有类似的感受,不知为什么,每次在学校又希望放假,希望回家,希望爸爸妈妈就在身边。但回到家却又感到还是学校好。我总处于这样一种矛盾之中,想从中解脱出来却似乎很难。”这是从我班一位女生周记里摘抄的一段话。
  我找这位女生谈心,了解她回到家里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的原因。她说:“回到家里爸妈第一句话就是‘考试了没有?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第二句话就是‘想吃什么?我去买!’一听到同学打电话来,只要是男的,马上问:‘他是谁?为什么一回来就找你?学生时代绝对不能谈恋爱。’一打开电视机,马上又会说:‘回来老是想看电视,怪不得学习没进步。’晚饭后爸妈出去散步时又会提醒一句,‘你还是留在家里看看书,不要出去。’听到这些话叫我怎么回答?怎能沟通情感呢?怎能使我不烦闷呢?确实还是在学校好,自由自在。”
  听了这位女生的话,我心情很沉重。一方面,对于千古流传的“父母最知儿女心”这句话产生了怀疑;另一方面,我对这位女生压抑的心情感到同情。在社会急剧变化、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渠道的畅通,学生思想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在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的问题上和父母的观念有较大的差距,免不了会和父母发生思想上、感情上的碰撞,如不注意调整,两代人的代沟有日益加深的趋势,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尤为明显。
  中小学生在家里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约有三分之一,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要能真正“最知儿女心”,真正理解子女,我认为必须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学习,学习时事政治,关注教育改革的形势,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实现人才观念的根本转变;二是要和孩子多接触、多交谈,放下架子,先让孩子把话讲完,再仔细地分析、观察,从中掌握孩子的思想特点和变化规律,一步一步地加以启发引导;三是多和学校取得联系,特别是多和班主任沟通,互相交流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做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互相促进。
  最有效的教育要算是情感教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而要讲清道理,沟通情感,就必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心情。所以父母不但“应知儿女心”,还要研究如何“善知儿女心”,尽可能做到“最知儿女心”,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联系地址:江西省兴国洪门工业区93号,兴国平川中学 34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