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班级管理中“管”与“不管”的辩证思考
作者:李玉萍
一、关键期要严格管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而获得某种能力或行为习惯,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很难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习惯。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教育的“关键期”。班级管理的关键期是新生刚入学和每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在新组建的班级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比较陌生,学生心中还没有形成班集体的概念,这时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都要靠班主任的直接组织和指导。实践证明,这一阶段班级中如果没有严明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就很容易出现松弛、涣散现象。这时班主任要把养成教育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使学生懂得生活在集体中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哪些该表扬、哪些该批评,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严格的检查、评比、总结,那么井然有序的班级秩序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当然,即便有规章制度,学生也难免把在社会中受到的一些不良影响带到校园来。这时,班主任要重申各项纪律,重提各项要求,若有新的规则和要求出台,也要及时告知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每个学生重新纳入正常的班集体的轨道中来。
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要重点管理
要建立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学生骨干队伍做“火车头”是不可能的。学生骨干,尤其是团支部、班委会的干部,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生入学伊始,班主任可以根据以往的学生档案,将品学兼优或原来当过班干部的学生组成临时班委会。工作一段时间、学生之间有了较深的了解之后,班主任就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由学生自己重新选举班干部,将那些有热情、有能力、品学兼优、办事公道的学生选拔出来担任干部。对新组建的班委会,班主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还要加强指导。一般在班委会能够完全独立开展工作之前,要经过“三步走”:第一步是“抱着走”。开始,班主任可亲自处理班级事务,班干部在一旁见习,学习班级管理的理念与方法。第二步是“扶着走”。经过一段时间的见习后,便可逐步放手让班干部来做一些管理工作了,此时班主任可只当“主持人”,由班干部当“主要演员”。第三步是“看着走”。即由班干部组织召开班委会,管理班级具体事务,班主任充当参谋的角色,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一般通过“三步走”的锻炼,班干部大都能独当一面,胜任工作。
在班干部的使用上,班主任还要注意两头搭配,除了引导学生选举有能力、学习好的同学当班干部之外,也可以推举一些在学习上有差距但有服务热情和能力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这样做可以使后进生增添自信,激发工作和学习的热情,还会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班级管理,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内实行“双套班干部管理机制”。一段时间后,班委会组织学生对两套班干部的工作进行评比。在评比的基础上,调整班干部的人员构成。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行双套班干部轮流制,班主任要当好总指挥,做好“下岗”班干部的思想工作,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激励其完善自我,勇敢地再次参与竞争;对班干部不能解决或处理不当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恰当地运用表扬、批评手段,促进班干部的健康成长。
三、班级学风管理要细
学风是班风的集中反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强烈的竞争意识、活跃的探究思维。班级的学风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学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综合反映。当下许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都存在很多问题,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缺乏刻苦学习、奋力拼搏的精神。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把抓学风建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任务。具体地讲,就是通过种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进行个别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切实提高学业水平。
总之,班级管理中的“管”并不是大包大揽,“不管”也不是撒手放羊,班主任要分析管与不管之间的关系,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芜湖路209号19-303信箱 230001)